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诗文编成流行歌曲有何不可

(2009-07-10 08:24:54)
标签:

国学教育

诗文

流行歌曲

周杰伦

台湾

杂谈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国学诗文编成流行歌曲有何不可

 

7月8日,全国中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成都市青羊区现场会在蓉召开,来自北京、青岛、重庆等地的上百名专家代表就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开展进行了交流讨论。据中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透露,有关部门准备邀请歌星演唱经典诗词,以契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7月9日中国新闻网)

新闻链接:http://news.sohu.com/20090709/n265083849.shtml

 

此消息一出,旋即在网上引起了一些争论。支持一方认同王登峰司长的观点,认为将国学诗文编成流行歌曲会有利于国学的大众化传播,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反对一方则认为国学是“阳春白雪”,而流行歌曲是“下里巴人”,两者不应在文化品位上不可同日而语,更不应该混为一谈。而在笔者看来,反对者们真是多虑了——国学诗文如果不能融入到被视为“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中去,其繁荣复兴之日将遥遥无期。

要知道,国学诗文在古代本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拿《诗经》为例,《诗经》本就是春秋时期的一部诗歌总集,其最为精华的部分当属“国风”,而国风并非来自庙堂之声,也非来自于祭祀之乐,而仅仅是属于大众们的朴实民歌。

著名史学家、古史辩派创始人顾颉刚先生就曾作过这样评价:“《易》(《易经》)本来卜辞、《诗》(《诗经》)本来是歌曲,《书》(《尚书》)本来是档案,《春秋》本来就是史书……”在历史的传承中,我们把这些优秀的东西逐渐奉为了国学中的“圭臬”和文学中的“滥觞”,却忘记了他们本来的面目。时至今日,我们更完全把他们捧到了高层知识分子的书阁之处,这基本隔绝了与普通民众的联系,国学当然会被流行文化所抛弃。

而历史上所谓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也都是普通民众那时的流行歌曲而已,在古代背诵诗歌的方式也基本都是以唱代诵。曹操在赤壁上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来自于酒兴大发之后的吟唱,李白诸人的经典之作也大部分是助酒之歌。此种事例举不胜举。

再举现实中的一例,今年的陕西文科状元王欣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喜欢周杰伦和国学”、喜欢周杰伦是因为那出色的歌词,幽远的意境”。这也正是她语文考得137分的主要原因。

说到这里,就有必要谈一下周杰伦及其台湾的国学教育了。对于周杰伦唱风和声音而言,这都是被很多人不能认可的。周杰伦相比较其他歌星的优势就在于歌词上的“中国风”味道。这是与周杰伦及方文山在台湾所受的国学教育分不开的。在国学教育方面,台湾显然是比大陆有优势的。而那些只听流行歌曲、不看国学书籍的青少年们至少了解了“青花瓷”的元代历史、知道了“东风破”是宋词的一个词牌。

归于一言,国学诗文本属于大众文化,而将国学诗文流行歌曲化也根本不存在什么高雅与低俗之别。一味的追求高雅很可能就会因为“媚雅”而让国学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