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套餐遭遇冷带来的沉重追问
(2009-02-26 18:31:08)
标签:
套餐重庆交通大学温暖工程重庆晚报桔子杂谈 |
2元套餐遭遇冷带来的沉重追问
据 2月26日《重庆晚报》报道,为改善贫困大学生伙食,重庆交通大学推出了一项“温暖工程套餐”,在固定的窗口,贫困生能吃到2元套餐。但是贫困生碍于面子不愿意光顾,一位学生说:“在那里吃饭,总觉得欠别人似的。”(2月26日《重庆晚报》报道)
“二荤一素一汤,饭管饱”是重庆交通大学推出的“温暖工程套餐”的“温馨提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善意的提示却遭到了大学生们的冷遇。一句“欠别人似的”却道出了一些大学生们“宁要面子、不要肚子”的虚荣与自卑。
据了解,大学生的贫困比例大约占到了30%,而国家级特困生(生活费在一两百元的)也应该占到5%以上。毫无疑问,面对近10年涨了20余倍的高昂学费,任何一所大学都必须要分担有些家庭根本承受不起的教育成本,解决这些贫困生上学难的问题。“背万斤桔子上学的”故事刚刚冷切,今日又出现“2元套餐遭遇冷”的相反例子着实让人心寒。
在现实中,许多学生或许没有“背万斤桔子上学”的经历,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有些学生就能上得起大学。事实上,许多农村的孩子在苦读了十二年书之后,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时便是他们的父母“无计可施”的煎熬时刻。在开学之前的暑假中,许多父母努力挣钱、许多孩子勤工俭学的目的就是想在开学之时能交上学费,换取一时的“体面”与“尊言”。但是开学之后,许多贫困学生们却“好了伤疤忘了疼”,对自己和父母先前的汗水全然不顾,继续着自己的挥霍和“潇洒”。
他们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自尊之下,试图掩盖自己的自卑和懦弱,而最终的结果便是进一步的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当新的学期开始之前,他们的父母又将陷于沉思和无奈之中。
问题是,这些大学生们与其在矛盾的自尊与现实之间徘徊,为何不在日常生活中节俭一些呢?当学校提供“免费午餐”之时,我们出于“面子”不想接受这份“大礼”;而当学校和国家没有完善贫困生补助制度的时候,我们却还总是喋喋不休。一位网友说的好:一个人能否被别人看起取决于他本人的态度,贫穷不可悲,而认为自己贫穷就比别人低一等的价值观才最可悲。
贪恋虚荣会让一个富人在贫困中活着,而自尊自爱也会让一个穷人高贵的生存。如若抱着“我是穷人”的态度来上学,我们上学的目的又在何处?任何一个从贫困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为自己的父母争得一份自豪,为自己的将来找寻一条出路。但是,贫与富之间的差距是并不能用上大学这条路来换取的,那么贪恋虚荣又何时是个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