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
近日,因上海市高校连续发生两起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向本市各级各类学校发出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各高校对学生违章用电现象要严肃查处,坚决收缴违规用电设备如热得快、电热毯、小电炉等,消除火灾隐患。(11月18日《新闻晨报》)
出了事故就严查,不出事故就不查,这是“亡羊补牢”式思维。表面看来,严肃查处收缴违规用电设备能做到“消除火灾隐患”的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大学校园里违章用电屡禁不绝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一场收缴行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会回归故态。
违章用电在大学校园长期存在不是没有原因。不排除有部分同学抱有侥幸和偷懒的心理,一来可以节省开支,二来能够少费腿脚,而抱后者心态的人在宿舍楼层较高的同学中尤为普遍。是什么原因使大学生不顾“血的教训”,怀着侥幸心理涉足“雷区”呢?
据了解,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热水供应系统存在时间问题。开水房供应热水有时间限制,一般只是在早、中、晚三餐时供应,而通常情况下学生只有一个暖瓶,热水远远不够用。对于住在高楼层的同学来说用水更是不方便。
“如果能够随时随地用上热水,谁会用‘热得快’?我们也是出于无奈才使用的。”这或许才是大学生们的心声。因此,解决大学生冬季洗漱用热水问题才是确保大学用电安全的关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热水管道直通每个宿舍或者在学生宿舍楼安装太阳能等设备,并且在每层楼都安装几个热水龙头,使大学生们能方便、安全地用到热水。唯有如此屡禁不绝的“热得快”才会不禁自绝,学生宿舍违章用电问题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解决高校用电安全问题绝不能简单应付了事,应分门别类、有重点地处理各种存在的问题。依靠查处收缴只能解决表面问题,收到的只是短效,只有从深层次上改变学生们的用水用电环境,建立方便的用水用电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