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体系需要“大手术”

标签:
大手术食品安全安全体系安全方面三聚氰胺阜阳杂谈 |
分类: 我的时评文章 |
http://www.5s5w.com/shiping/200811/01-15270.html
http://newpaper.dahe.cn/hnsb/html/2008-11/01/content_119564.htm
第A03版:商报时评 | http://newpaper.dahe.cn/hnsb/tplimg/epaper_icon03.gif |
|
http://newpaper.dahe.cn/hnsb/tplimg/epaper_icon04.gif | |
http://newpaper.dahe.cn/hnsb/tplimg/epaper_icon02.gif |
【主流评论】
三聚氰胺风波一发不可收拾,迄今为止,奶粉、液态奶、豆浆、鸡蛋、饲料都已检测出。
■王传涛(研究生)
近一段时间,质检部门和农业部可要忙坏了,但他们的工作不值得赞扬,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在为以前的工作失误“埋单”,当然也可以说是“亡羊补牢”。只是,在体制有缺陷的情况之下,“亡羊补牢”是永远不可能补完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警钟长鸣”——从阜阳奶粉事件到苏丹红,从三鹿毒奶粉到四川柑蛆事件,相关部门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之所以说他们是被动的,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事先检测出这些食品的问题所在,而只有当事人“结石”了、身体不适了,才去检测该食品中到底有什么有害物质。
毫不客气地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有着明显漏洞,食品安全体制相比欧美国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运行机制也相对滞后。早在4年前的阜阳奶粉事件发生后,就有人提出完善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但问题是,这个体制不是耍耍嘴皮子就能建成的。
其实,西方对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完善也是近几年才完成的,面对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等动物疾病和除草醚丑闻,欧美各国才着手改革体制。也就是说,想建立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体制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我们来讲,如果在食品安全方面仍然没有“大手术”式改革,类似三聚氰胺风波在国内上演就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