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说公司分析是一门科学或者一项艺术,这并没有错,但是对于投资者而言,我觉得更要把公司分析视为一项技能,就像是英语或者计算机技能一样。
拿学英语来说吧。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我们没必要弄清楚大量的语法现象或者语法特例,从某种程度上说,大部分问题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我们知道怎么用、大量用就可以了,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计算机技能也是同样的道理,就使用具体的工具或者应用软件而言,我们知道怎么用就行了,绝对没必要搞清楚这套软件的内核是什么(也搞不清楚,这是最高商业机密)、编程的平台是什么、算法是什么设计的,我们简单的知道怎么用,反复用就行了。
学开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更需要去实践,而不是搞清楚了汽车的原理才去实践。
学游泳也是如此,我们不是要拿着一本《教你学游泳》、《游泳的技巧》之类的东东成天看,而是要下水去实践。
天下万物,殊途同归,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多去实践,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争论上了,如同那些迂腐的希腊理论派,他成天争论马有几颗牙齿,都在引经据典,争论得唾沫飞溅,却硬是不肯去牵一匹马过来数一数。简单的问题硬是让他们复杂化了。
对于投资更是如此,我们不能成天在思考要不要搞价值投资、价值投资是不是应该“优化”一下、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有没有改进的余地,而是认定了一种投资哲学去坚定的实践。
当然,做投资跟学英语比起来要复杂得多,学英语总的来说比较“标准化”,而做投资则要面临大量不同的投资主体,不大可能标准化。但我觉得,对于公司分析而言,其流程一定要标准化,要把公司分析视同一项技能。
我觉得公司分析的流程完全可以流程化、标准化:
1、公司经营策略分析
包括:1)公司所在行业的分析,主要是“五力模型”透视,找出行业结构的特点和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风险是什么;2)公司竞争地位分析,即:公司选择什么竞争策略?公司长远定位是什么?3)公司的竞争优势评估,即:公司有何核心竞争力?公司有没有独特的价值链?评估公司竞争优势的持续性。
2、会计分析
包括:1)识别公司关键的会计政策,思考这些关键估计政策的合理性、风险何在;2)评估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灵活性;3)评估会计策略;4)评估信息披露的质量;5)识别会计疑点;6)消除会计歪曲。
这一步也可以结合公司治理的分析,作为选股的一部分,对于公司治理太差、会计流程完全无把握的公司,完全不应该浪费时间在上面,我们没必要对一个烂苹果往死里分析。
3、财务分析
包括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总的来说是结合公司的竞争策略来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竞争力、从损益表看公司的竞争力、从现金流量表看分析的竞争力。
4、前景分析
尽管价值投资者没必要做详尽的盈利预测,但还是借助一些较好的估值模型来作一个大概的预测,尤其是检验一下预计财务报表,而且得是3大表,看自己的分析漏洞主要在哪些地方。
5、公司估值
有了前面的公司分析,就可以对公司进行估值了,尤其是结合竞争优势来估值,应该注意公司竞争优势也是变化的,优秀的公司可能竞争优势日益扩大,而一般的公司可能竞争力日益削弱,因此估值方法完全可能改变。
公司分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但最好将其简单化、标准化,先将其视为一项技能,要不断实践、深入钻研。常言道“熟能生巧”,“巧”就是艺术,但只要千万次的重复实践,才能达到“巧”的地步,如同《卖油翁》里面的那个老汉一样,“唯手熟尔”式的反复实践成就了他精湛的技艺。
价值投资者应该“多研究一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多从具体的公司研究中去实践,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价值投资不能过多学术化,眼高手低、夸夸其谈是价值投资的大敌。价值投资贵在实践。
豹豹于 2008年7月31日中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