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平衡计分卡与价值投资

(2008-07-20 02:44:35)
标签:

平衡计分卡

驱动力

价值投资

分类: 战略与营销分析、公司治理

    从表面上看,平衡计分卡与价值投资风马牛不相级,平衡计分卡(Blanced Score Card)是公司战略学中的一个术语,讲的是战略实施的一种工具;而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则是投资界一个耳熟能详的术语,它是基本面投资的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以能力圈原则(Circle of Compentence)为指导的、以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为基石的基本面投资。

   

    那么平衡计分卡与价值投资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2个术语尽管属于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是大有关系的。

   

    平衡计分卡(BSC)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战略绩效管理方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Kaplan教授和全球复兴战略集团总裁Norton博士提出,这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实施工具,它纠正了以前“不考虑战略实施的战略计划”的重大缺陷,将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绩效指标(KPI)或者企业目标同企业长期的愿景联结起来,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绩效管理框架。

    

    平衡计分卡(BSC)问世前的战略实施工具,往往只考虑了单个指标,极不系统,而平衡计分卡(BSC)则同时关注关键能力的进展,并开发对未来成长有利的无形资产。通过识别和监控企业各个层级上的关键衡量标准,平衡计分卡可以有效的将管理层制定的战略与运作层面的活动整合起来。这4个衡量标准是:财务面(Financial)、客户面(Customer)、内部流程面(Internal Processes)及学习和创新面(Innovation)。这4个方面几乎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平衡计分卡(BSC)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纵向、横向支撑着整个企业的管理。

    

    现在我们也许明白了: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与平衡计分卡(BSC)是有关系的,平衡计分卡(BSC)是分析公司的一个极好的范式,也是“寻找伟大公司”的一个良好范式:

    

    为什么呢?因为公司价值→取决于财务绩效→公司财务绩效取决于客户满意→客户满意取决于公司内部流程→公司内部流程取决于公司的学习和创新

    

    也就是说,要找出好公司(不是好股票哦,好股票=好公司+好价格),得从财务面、客户面、内部流程面、学习和创新面这4个方面入手,公司内部的战略实施要从这4个方面改进绩效,而我们这些外部研究员则也可以借助这个范式来找出好公司。

    

    举个例子:万科A,万科从2001年引进了平衡计分卡(BSC),2003年全公司正式全面实施了平衡计分卡(BSC),此后公司专注于住宅地产经营,业绩突飞猛进,公司内在价值显著提升。

    

    而A股则有数不清的公司未能为股东创造价值,因为公司没有好的财务绩效,投资回报未能超过WACC,公司未能为股东创造价值。那么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当然多种多样了,但大体原因都不外乎:客户不满意、内部流程不规范、公司不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正宗的价值投资,其实就是长期股权投资,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关注短期股价表现,而只关注财务绩效,这跟产业资本家是一样的。因此,如果外部分析师用平衡计分卡(BSC)这个范式找到了好的公司,再经过严谨的估值(呵呵,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哦,不是要精确确定内在价值,而是确定是否有安全边际)确定了很大的安全边际,那就有可能骑上牛股了。

   

    目前国内的证券研究有一个极不好的倾向,就是研究不规范,研究有太多的短期行为,一些分析师言则EPS预测、PE估值,大部分分析师也去公司调研过了,但其实对公司的分析不彻底,最多做的是高级会计的工作,其大量的精力用在EPS预测了,这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所为。

    

    巴老是极反对所谓的“预测”的,他认为永远不可能预测市场,也永远不要预测市场,“我从来就没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他在1988年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说“对于一年以后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

   

    不仅如此,巴老认为宏观经济也是不可能准确预测的,因此也根本不可能根据不准确的宏观经济预测来指导投资,他在2003年致股东的信中指出“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预言家的墓地的一大半是给宏观经济学家预留着的。在伯克希尔,我们从来不对宏观经济作出预测,我们也极少看到有人能作出持续的准确预测”。

   

    巴老在2004年致股东的信中指出“我们将继续对政治预测和经济预测置之不理,这些东西对许多商人和投资者来说是代价高昂的消遣。30年前,谁也没预料到越南战争的大面积扩散、工资与物价控制、两次石油危机、总统辞职、苏联解体、道指一天之内大跌508点或者短期政府券的收益率在2.8%-17.4%之间波动。不过令人吃惊的是,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要大事却从来未让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表现出细微的瑕疵,也从来未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秀的企业出现什么失误。想象一下,若是我们因为这些莫名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我们对资金的配置和运用,将会使我们付出多大的代价。事实上,我们通常是利用重大宏观事件导致市场悲观气氛达到极点的时机,才找到最好的买入机会。恐惧是盲从投资者的敌人,但却是理性投资者的朋友。”

   

    想做真正的、持续战胜市场的价值投资者吗?那就听众巴老的教诲吧:“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企业分析师,而不是证券分析师或者市场分析师”,要深入分析企业本身,而不是热衷于做EPS预测。近1年来很多机构伤痕累累,相信EPS预测的工作一点也没少做,但深入的企业分析工作却做得极糟糕,反映出投资界的浮躁和短视。

    

    企业分析有很多分析工具,而相比较于“公司内在价值”这个目标,我相信平衡计分卡(BSC)对于外部分析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范式。

   

    后面本人将试着讨论价值链分析与持续竞争优势。

                     

 豹豹于2008年7月20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