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对谈之三:贾云峰,关于特色小镇的说文解字
(2020-02-07 17:52:04)
编者:新冠恶魔般降临,我在家待了几天,焦灼不安,可能是天天上班,被逼着工作惯了,象一匹天天飞奔的骏马,突然停了,身上没有负担了,开始是如释重负,随即而来的就是惶恐不安,但想一想,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恐慌呢?看着假期越来越长,这份焦虑如影随形,我决定去完成一次有趣的对谈,这个对谈我想了很久,每次听他的演讲都振奋,每次看他的文字就觉得激情澎湃。他就是著名的旅游策划人,贾云峰先生。今天的主题是风起云涌却又问题多多的特色小镇。
多“小”是小?
什么算“镇”?
贾:“镇”就是小规模的人居群落,利用产业进行地理布局。中国城市运动后,地价居高不下,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来越突出。新城、副中心、小城镇都是重新布局人口的解决方案。“镇”首先不是我们的建制镇概念,它应该是一个综合生活区,所以要有和生活相关的配套。我们的规划有很多方法,但往往都忽视了“人”的存在,我看很多规划师的作品,华丽炫目,可仔细一想,里面没有厕所、没有市集、没有菜场,没有亲和力,这样的规划很难想象建成的结果。 编:“镇”是不是逆城市化?或是城市生活的补充?
如何做“特”?
现在三类淘汰的“特色小镇”
1、 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
2、 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
3、
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主要是防止千镇一面,没有产业和特色作为支撑,就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现在的“特”,不只是讲创新,应该依托互联网。我们要充分关注“互联网+”出现的金字塔型城市分工关系,用共生共享融合生产和生活的更多碎片化。“特而强、小而美”是稳定现有产业,开发新型产业。以前一讲产业链就是拉动上下游,一个小规模生长的产业群落是有自己发展规律。先要研究本地产业特点,发展产业生态,才会形成爆点。
“色”怎么讲?
主要侧重于城市,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自我加压、主动探索,提出打造城市版、乡村版的未来社区。
城市版未来社区应是“地产转型、服务创新”+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实现城市社区在不同主题功能和主体人群划分下的“共性+个性”的场景塑造+社群营造。无论新建还是改造,都要硬件+软件、制度+技术,见物+见人、有形+有神,来推动公共服务全面升级,最大限度实现共享共治、共生共荣的美好愿景。衢州提出这么一段话:“低尺度、密路网、小街巷,地下通、车快捷、人易行,无围墙、无边界、无障碍,生态化、低碳化、智慧化,市井味、烟火味、人情味”希望以这样的理念和思路来更好地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人生的最高意境就是:在山水间自由徜徉,在出世入世间自由徘徊。小镇的最高境界就是:进,则城市配套完善创业无忧;出,则乡土田园气息回归自然。
本文作者: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北京公司宣传副总监 慈春雷
后一篇:滕头,腾飞从此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