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对谈之一:贾云峰,跨界是旅游的核心基因

编者:新冠恶魔般降临,我在家待了几天,焦灼不安,可能是天天上班,被逼着工作惯了,象一匹天天飞奔的骏马,突然停了,身上没有负担了,开始是如释重负,随即而来的就是惶恐不安,但想一想,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恐慌呢?
看着假期越来越长,这份焦虑如影随形,我决定去完成一次有趣的对谈,这个对谈我想了很久,每次听他的演讲都振奋,每次看他的文字就觉得激情澎湃。他就是著名的旅游策划人,贾云峰先生。今天的主题是跨界。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200206/1e020539e3754ffda537388805d283fc.JPG
跨界经历是创作的养料
编:我看了您的简历,非常有意思。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兼任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亚太旅游协会中国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中国饭店协会客栈民宿委员会副理事长、世界长寿之乡认证委员会首席旅游专家等。这个太跨界了。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就聊“跨界”这个主题吧。
贾:跨界不是刻意的,更不是偶然发生的,一定来自于策划人本身的主动意识,广泛的兴趣爱好,天生对事物有好奇心和洞察力。
我特别喜欢人间的烟火气,我喜欢走到乡里市集去看每个卖货的人,喜欢满世界行走,看看别人的生活,与各种有趣的人交往,只要你常怀善意,一定有很多灵感和机会的。
我学的是影视导演,后来偶然听了一位老师的课,被他的聪明和对世俗事物的独特理解深深震撼,改学了旅游文学。再后来去学这个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专业:政府管理。艺术、传播、旅游、政府,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四个符号,其实在今天的工作中得到了完美的有机联系。
我特别不安分,大学临近毕业,突发奇想,觉得小时候广播里天天讲的云贵高原没去过,就徒步和几个伙伴出发了。那是一段至今难忘的旅程,当时的云贵被现代化侵略没有如此之深,奇人遍地,处处美景。
我曾经与深山里被众人膜拜的少数民族族长聊天,和她一起去村里挂符祛病;徒步十里,只为听一次当地长者唱一次他都记不全了的民族史诗;看到一个测字奇人,只看你写的字,就知你来自哪里;与当地上海知青天不亮就起床,去看送葬,至今无法理解当时遇到的奇幻事件。
编:这些都足够有趣了,都很抓眼球,一个合格旅游策划人跨界的前提是什么呢?
贾:一定来自于热爱生活。合格的旅游策划人首先要回答自己几个问题。我愿不愿意和人交往?我是否可以倾听别人的故事,迅速找到他的逻辑和痛点?我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别人,无论是文字和语言?
最重要的是,我在以上的过程中是否有持续的快感和幸福感。如果都是否定的,你还是换个行业发展吧。
编:阅历即魅力。对男人如此,对旅游策划人更如此。
杂交的往往更有生命力
编:跨界很多时候被称为“杂交”,如何培养这种跨界的心态呢?
贾:首先我对一切的已发生事情都选择不拒绝,并认可它的存在。但我有自己的规则和评判。
另外一定深刻研究和喜欢艺术。不是附庸风雅,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电影、音乐、绘画、建筑等等。艺术是世界上任何语言的人都可以接受的东西,现在说的场景,其实就是设计耳目一新的感官体验。现在的网红营销也是这个道理,好不好看,能不能成为网红打卡地,所以旅游项目除了特殊标志性文化景观以外,就是设计外观独特性,旅游更是看颜值的。
我常年在世界行走,上海、北京、马德里,国际人就是杂交的产物,你把自己心胸打开,不要设置任何的边界。
我一直与各国各地艺术家交往,很多时候即使语言不通,但讲到旅游竟然惊人的默契。真正的交流不一定用语言,它是你们的经验、情感和心去交流。
我与贾樟柯、陆川交往多年,从他们的电影里,也可以借鉴旅游的要义,我觉得主流的审美趋向实际是完全一致的,只要你找到共同点,艺术是没有门类、国界的。
跨界必须与时代共振
编:跨界策划基础是什么?
贾:是好玩,是当下人觉得好玩。其实你自己觉得好玩,才是真好玩,现在我们管理者的心态很奇怪,自己觉得没意思的旅游项目,一定认为游客会喜欢,真是自欺欺人。
玩,有时候是超越功利的。玩不是瞎玩、低级的,反而是高级的、是真正的超越凡俗,我们和游客、投资商都觉得好玩,基本这个项目就有成功的基础了。
编:如何理解当下人觉得的好玩呢?
贾:时代变化太快,当我们还在研究亲子游、养老游时,游客已经迅速年轻化了,现在游客主体是80后,以85后为主,95后成为了一个巨大发力市场,而我们的政府和投资商基本年龄在60、70后,我们如何获得市场认知呢,就是要打破藩篱,主动与年轻人,市场主体去互动。
现在很难想象,你不懂电竞、抖音,不知道密室逃脱、喜茶的领导可以做出年轻人喜欢的旅游项目,根本不在一个频道和语境。
编: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呢?
贾:旅游策划就是反映出你本人的生活态度。依然是沉到市场里去,不是几个中老年人在房间里想象市场。好的年龄跨界,就是了解年轻人的梦,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保持年轻心态,才是策划人的使命。
旅游核心要解决的是“人”
编:我们的新旅游项目如何国际化呢?
贾:新项目策划我们离国际品牌还很远,发展太快,无法在艺术和理论上积累,一定要从传统艺术当中找到突破点,但要用现代艺术找到爆破点。
最令人担心的是,我们现在没有系统化的理论思维,今天一个概念,明天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政府负责出概念,专家负责叫好和解读,考量好的旅游项目是市场影响力,需要有商业模式做支撑。
编:旅游策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贾:旅游策划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一定是人。最大的亮点是本地生活的特殊性,景观有限生活无限。人的故事、人的情感、人的状态决定项目地的独特魔力。我们要用艺术的眼睛去发现本地生活的特点,强化和优化这个特点,让游客不能只靠互联网卧游,必须去本地寻访,看着当地人的脸,闻到他们身上的味道,这才是文旅的精髓。
编:最后问一句,现在疫情严峻,我们应该干什么呢?
贾:只有孤独才能产生好的作品,我非常喜欢热闹,可能因为老独生子女的原因,特别害怕孤独,但我觉得这次新冠为我们的社会踩了一次急刹车,正好让我们孤独地面对自己,总结一下得失。
好的作品不只是讨论出来的,有时候是自己和自己对话时候的怦然心动。我经常喜欢躲到郊区,躲到国外,尤其是在国外很多倒时差的午夜3、4点,突然有了思路,马上把它记下来,甚至立刻做成PPT。那真是很大的享受。我的理论体系和审美直觉就是这么慢慢建立起来的。
不浮躁的下午,面对院子里的绿树或者大海,可以开会儿小差,神与物游,阳光灿烂、暖、不爆裂。这时候出活儿最快。
编者:我们聊了很多,后面更加精彩, 看看选题就让你有阅读的欲望啦。网红、老外、小镇、乡村、女人(竟然还有这个)、 5G、资本、创业,等待下一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