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2015-07-31 10:38:44)
标签:

情感

旅游

文化

健康

荔波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荔波是一个到处都能够看到爱情的地方,行走在大街小巷,能够看到老夫老妻携手同行的美好画面,也能够看到年轻情侣骑着单车溜达的浪漫情景。

这一天早晨,我从酒店出来,在一家牛肉面馆吃饭,看到了一对老夫老妻,两个人刚刚吃饭吃到一半,老汉突然咳嗽起来,老婆婆急忙去旁边的服务台倒了一杯水,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粒药,让老汉吃下去。老汉从老婆婆手里拿过药的时候,眼睛看着老婆婆,眼神中充满了温柔。虽然只是那么一瞬间的眼神交会,却让我感觉到了人间真情之可贵。对于这一对老年夫妇来说,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非常珍贵的,每个早晨都有可能是时间赐给他们的最后一个早晨,所以,他们的这份亲情会更加依赖和信赖,只是,他们不再会用年轻人那种方式去表达,他们的爱恋隐藏在简单的一颦一笑里,隐藏在微微发颤的牵手中,隐藏在每一个用衰老的肢体演绎出的缓慢的人生细节内。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瑶寨

《诗经·蒹葭》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经·关雎》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男女恋爱关系中,男子向来是占主动地位的,而女子只是含蓄地拒绝或接受,这跟中国上千年来的传统的封建习俗有关,直至开放的现代,创意时代,无奇不有,甚至连私密的婚恋,也变为一种公开的时尚盛宴。从城市相亲大会到《非诚勿扰》,从豪华车队末日求爱,到地铁另类求爱,个性张扬的时代,求爱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

女追男虽然不再鲜有,但也会被视为新鲜事儿而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说起的话题。

然而,有一个地方的习俗却与中国传统大相径庭,从古至今,男女相恋,都是女子采取主动攻势追求男子。这就是充满着神奇色彩的荔波白裤瑶族。

白裤瑶族极重视女权,在婚恋中也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女方在婚恋中始终牢牢把握主动权。

瑶族姑娘在什么场合选意中人

然而,瑶族姑娘们的情意并不是在任何场合都会大胆流露,只有在节庆日或重大场合,瑶族村寨的空气中才弥漫着爱意,荡漾“秋波”。

在瑶族,参加节庆活动或赴重大场合称为赶场。赶场那天,姑娘们都打扮得如花似玉,穿上全套崭新的盛装,背上精心绣制的小包,成群结队,有说有笑地行走在街上。当然此时的她们并不是为了买卖而来,看似随意地漫步,实则用心地寻觅青年男子。凡是遇上中意男子,便驻足停留,然后通过低声唱歌来引起对方注意。如果两人对上了眼,就会相约到路边做进一步交谈。

不同于这种近似于一见钟情的“偶遇”,“陀螺节”是瑶族小伙子们向姑娘们展示自己的最佳舞台,也是瑶族姑娘挑选贤婿的良好时机。

瑶族陀螺节

瑶族小伙子人人都有陀螺,同汉族的陀螺大致一般,不同的是,白裤瑶族人的陀螺比汉族陀螺要大上几乎1~2倍,重两三斤。大头上还沿周边抠出一道凹槽,以绕缠“启动绳”,小伙子们还会在陀螺上漆上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审美情趣。

每到陀螺节,赛场内外便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人群中不乏三五成群的姑娘争相观望,通过观察陀螺竞技场上小伙子的表现,对其从长相人品到竞技水平逐一评定。在比赛中得胜的小伙子,甚得姑娘们的追捧。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瑶族陀螺

瑶族女子求爱的方式

当瑶族姑娘确定意中人后,就开始展开求爱,有“月夜吹箫”“花环套情人”等充满浪漫而富有柔情的方式。

月夜下,姑娘们从枕下取出自己削制的竹箫,吹奏出悠扬缠绵的曲子,听到箫声的瑶家小伙便会带着牛角而来。当他们面对姑娘吹响牛角时,姑娘便收起箫管,吹着木叶走向小伙子。而小伙子则有意退走,退一阵吹一遍牛角,吹吹停停,几经呼唤,几经追逐,最终男女各成一排,箫管牛角互相唱和,表露心迹。浪漫而明亮的月夜下,一颗颗悸动的心春潮涌动,爱意浓浓。

在白天男子有时也会中姑娘精心设计的“埋伏”。姑娘别出心裁地用竹篾条围成一个圆圈,圆圈外套上红纸或者花布等,做成一个花环。平时将竹圆圈花环收藏于背篼内备用,一旦在歌场上相中某一男子,则急忙取出花环,对着男子头上套去,被套中的男子便要乖乖地随姑娘而去。

还有一种看似有些霸道的方式,但更有意思的就是——“抢腰带”。姑娘看中了小伙子之后,便会出其不意,“抢”走他的腰带。小伙子若也中意姑娘,便会尾随姑娘而去。要是小伙子无动于衷,姑娘会明白,人家不中意自己,便会在下一个场天托女友将腰带还给小伙子。

如此奇特的风俗,让瑶族少女显得潇洒而强势,然而,在生活中瑶族姑娘却是勤劳、智慧、贤淑的。

其实,无论哪个国家与民族,爱情都需要主动出击,遇见了对的人千万别害羞,幸福把握在自己手里,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瑶族婚恋

“凿壁谈婚”诉真爱

从摩梭族的走婚到白族的火塘对歌;从土家族的哭嫁歌到黎族小伙咬姑娘手臂以示爱意……少数民族的婚俗,如一道通往开启神奇文化的大门,奇幻的风俗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荔波的青裤瑶族,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在山水优美的大自然里,保存下来的异域风情——凿壁谈婚。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勤学奋进的故事,上学时就已耳熟能详,然而,与“凿壁偷光”有异曲同工之效的“凿壁谈婚”,在瑶族少男少女的心中,却是纯美爱情的真实写照。

走在瑶族的寨子里,你会发现,在许多的吊脚楼大门旁都有一间单独的厢房,房间的门直通堂屋,这就是瑶家未出阁少女们的闺房,瑶族人称它为“寮房”。瑶族少女们长到十八九岁时,她就会单独住进这间专门为她修建的“寮房”。

瑶语中的“K笛”,通常被汉语翻译为“朋友洞”“恋爱洞”,是“寮房”与其他房间最大的区别所在。走进“寮房”,你会在临街楼梯边的木板壁上发现一个直径2~3厘米的小孔,这个小孔就是K笛。神奇的是,K笛的开口恰好对着姑娘的床头。而瑶族姑娘的爱情神话,便是从这里开始的。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瑶族家人

瑶族姑娘自住进寮房起,便在自家门外“K笛”处放上一个凳子,表示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爱情的期待。

夜深人静,小伙子们三五成群或者独自一人入寨串门,吹笛拉胡向姑娘传递爱情信息,并用衣服蒙头,进入姑娘家门槛边,借助“K笛”与姑娘细声对唱情歌、互吐心声。

如果小伙子来时,发现姑娘已经熟睡梦乡,那么,小伙子就会用随身携带的一根小竹条或小木棒从“K笛”中轻轻地将她弄醒,倾诉衷肠。

 “凡捞丢崽”话姻缘

借着“K笛”谈恋爱的瑶族人,有长夜之谈,也有分钟之短,少则1年,多则2~3年,正常情况不超过3年。此期间的恋爱过程,瑶语称为“凡捞丢崽”或“凡捞级崽”,也称“凡捞级董”。

瑶族男女青年在这种交往过程中,若姑娘喜欢小伙子,小伙子也中意姑娘,小伙子就会经常独自一人到姑娘“K笛”处与之交谈,直至条件趋于成熟,才能确定自己的意中人,确立两人关系。

谈心交心达到更加激情之时,就此双方相互馈赠银项圈等定情信物,从而就围绕“凡捞丢崽”(“凡捞”意为摆门子、谈情说爱直至一生一世)的话题进行交往,当然,内容自然离不开诉说海誓山盟、发表海枯石烂心不变的誓言,以及对今后生活打算等。然而,维系这一过程的唯一方式,仍旧是夜晚的“凿壁谈婚”。

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山水间流连忘返,荔波这座古朴自然的小城,因“凿壁谈婚”而显得格外浪漫、温情。

 有一种爱情叫瑶寨

瑶寨一角

宛若仙境的荔波山水,是流荡着联结青春生命的潺潺清泉;崇尚恋爱婚姻自由、追求淳朴唯美的恋爱方式,是瑶族青年男女上演的一幅良风美俗画卷。羡煞了我们这些来自大都市、忍受爱情速成的城里人。

试想象,那个你最心爱的人,跪在墙外,透过依稀可见的墙下一角,轻声诉说着对你的爱慕与痴情。没有闪耀的大钻戒,没有馨香的红玫瑰,有的只是一颗可以为你不惜千千万万次“凿壁”渴求的心。俯身为你是爱情的姿态,凿壁而定是婚姻的诺言。

我沉浸在动人的美景中、静静地凝视着孕育真爱的“K笛”,那句“良辰美景”只为此刻拥有。

世上的求婚千奇百怪不一而足,荔波瑶族世代延续的谈婚论嫁先“凿壁”,却是返璞归真的一种。这不断上演的爱情故事,不知勾起了多少神仙眷侣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凡俗之心。我不禁动容于荔波的山、荔波的水、荔波的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