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远古绝唱,一部原生态乐章,两片裸舞,野性、神秘,震撼人心,一个远古走来跨时代的古老部族,他们就是东方印第安——瑶族。瑶族山民集憨厚、朴实、勤劳、勇敢等特点于一身,在长期求生存的实践中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山地民族,以其独特的婚俗、葬礼、服饰等各种浓郁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下面让我们领略下瑶族独特的“两片衫”时尚!
宁静的山村,寻一处坐下,静静地沉浸在群山万壑的温柔中,闲来无事,聊以作乐,便与当地的姑娘们,畅谈起山外的大世界——快餐,公寓,百货大楼,高速公路,网络游戏,相亲节目……

生活在山水之中的人们,胸怀宽厚如山,心灵透明如水。像我这般常年奔波跋涉山川的游子,身处其中,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股净化心灵的神奇力量。
于山水中纵情悠游数日,我便有故人之感。
低声浅吟山水田园诗:“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复高唱闲谈诗意人生——人应当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散懒的休闲时光,虽令人舒坦,但自然的原生态生活,却略显平静中的贫乏。
那一双双纯洁的眼里透出澄澈的光,我不禁被这种淳朴的自然魅力所吸引。仔细打量她们,才发觉自己从未认真注意过这些妙龄女子的衣着服饰,夏日已至,此时,她们穿着清凉的夏装——毫无装饰的黑衣,仿佛就是两片布的简单缝合。

瑶山古寨的姑娘认真绣花
史料记载,小七孔附近的“两片瑶族”已久居深山上千年,平时很少与其他民族接触和来往,哪怕是现在也不与周围的布依族、水族、壮族通婚,同化、异化程度低,1949年以前没有一个人识字,生产生活方式与原始社会有很多相似,所以,至今还存留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的诸多风俗习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是表现性感?是追求时尚?还是……
我疑惑迷离的眼神与美丽少女的明眸相撞,她们害羞地低下头摆弄整理自己的衣着,聪慧的姑娘们,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非但面无愧色,反而争先恐后勇敢而热情地向我谈起她们引以为傲的瑶族服装。
她们的衣着古已有之,俗称“两片瑶”,这种短衫肩部缝合,腋下以布带互系。
衫为蜡染,前片青色,后片有“田”字形或“回”字形绣花图案,绣工精美,古朴大方。腰间拴一条腰带,两端绒须,长约2尺,宽5~6寸,以黑、白两色土布拼为长方形。
下身,四季着褶裙,裙长过膝,白色蜡染,颜色有青、白和浅蓝数种,裙中有4条黄色横条蜡染花纹,裙脚镶板丝横边,宽约2厘米,染为红色,上绣几何图案。下肢着绑腿。
果然,当这些女子徐徐转过身来,真是柳暗花明,出现了别有洞天的一幅景象,后背衣服上的绣花图案端庄大方,一如荔波山水的美轮美奂。
正值我惊异之时,姑娘们又畅谈起其中的寓意。
前面是一片黑布,没有任何装饰,表示瑶族女性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后面一边是花纹,意思是装饰都在身后。
我不禁从心底赞叹起瑶族女性的美丽与智慧,这样特殊的服饰设计,确实颇显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风姿,也更增添了清新脱俗的瑶族女性千姿百态的柔美。
其实,我看到的“两片瑶族”妇女的服饰并不简单,制作程序很复杂、很烦琐,要精于纺纱、织布、漂染、绘图、刺绣;她们至今仍保留完整的手工技术,一家老小穿衣戴帽皆出自这些勤劳的妇女。因服饰工序受季节影响,“两片瑶族”妇女制作一套服饰,常常要整年时间,前后工序达30多道。
何为时尚
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一直被认为是世界时装设计和消费潮流的“晴雨表”,时装周上简洁而富有异域特色的时尚服饰独占鳌头,复古风行的T台上汇集了当今最新的时尚潮流。如今想来,这些时尚的元素倒在一定程度上与瑶族女性的传统服饰不谋而合,同是简约而不简单。
不同时空在服饰上的高度相似,给人一种古今穿越的神奇感受,时尚在开放的异国和神秘的荔波遥相呼应,瑶族从古至今所坚守的特色服饰,似乎也因此在山清水秀中大放异彩,历史的厚重感积淀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在这种服饰里。
新的时尚在不断地生成中,旧的潮流却并未因此而消亡,过时与时尚从来不是那么非此即彼地界定,复古潮流的出现,不正是这个多元价值观社会,对古朴的一种尊重与重现吗?

瑶山古寨的瑶族姑娘
当我们身处繁忙的都市里,每日为了奔波劳碌,鲜有安静的角落,那么闲暇之余如何让心灵平静下来,何妨不到世外仙境般的荔波饱览山水秀色,让心灵自在舒展。
在纷繁溢彩的现代社会中,智慧的女子怎能在来势汹汹日新月异的潮流中,找到符合自身的服饰定位,瑶族的姑娘们给出了漂亮的答案——简约而不简单才是时尚,时尚就是做个性的自己。
何不来荔波参加这场别样的时装秀,体验一把另类的时尚潮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