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2015-06-24 08:56:59)
标签:

旅游

荔波

情感

文化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如果把荔波看成一个女人,游客作为选美评委的话,荔波长相(风景)秀丽,身材(地貌)凹凸有致,内涵(生物多样性)丰富。试问,哪个身临其境的评委能不为其倾倒?荔波,是中国最美的森林女神,令无数游客流连忘返,迷醉其中。想要强调的是,荔波这个女人的美不仅是外表的美,还有内在的贤淑、纯朴和智慧。想要感受荔波的内在美,你可以去荔波的大街小巷漫步,可以在餐馆里点一盘菜一碗米饭,静静体会荔波的韵味。还可以在茶馆里倒一杯茶,细细品味荔波优雅的情趣。甚至可以去租一辆自行车穿行在荔波的各条街道,深度体验荔波的风土人情。

   樟江沿岸风光带

   在荔波城区,樟江绕城流过,款款前行。樟江江面水流平缓,水清如玉,樟江两侧由近及远,农田村落,低丘远山交织成秀丽的田园风光。

   乘船游樟江,陡峭的白岩石崖如削,巍然屹立,如大江闸门一般。白岩是水春河十三道浪峡谷山水的最后一堵石壁,怒拔直冲云霄。弯过这道银色的峡谷大门,水春河豁然开朗,往下河段改称为樟江,前行四里便是荔波县城了。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江风光带白岩民族村寨

   白崖危耸,壁立千仞;江水丰盈,柔水似荑。就在白岩麓江边有一溶洞,相传是龙王居所,故名龙王洞。洞幽曲折,洞口濒江,桃花汛发时,水几漫入洞,别有情趣。洞旁河中一暗礁有九个深凹坑,恰似九个巨碗。布依人说,那是龙王爷招待蟹兵虾将的宴席。今日荔波人待客酒席的“九大碗”习俗,据说就是跟龙王爷学的。船夫说这洞是通着的,那头通向白岩村。

   弯过这道银色的峡谷大门,眼前豁然开朗,沿河田畴如画,两岸黛峰如屏,布依族村落依山傍水,犬吠鸡鸣,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这里江面开阔,江水平缓。岸边古树婆娑,吊竹婀娜。布依族妇女嘻嘻哈哈地在河边洗濯衣物。男人们荷锄肩柴,乘渡船夕归,好一派醉人的田园风光。

   这里村镇、居民点分布密集,是风景区内外交通联系的走廊,也是全县高产农田,是旅游产品、副食品供应的基地。另外还有河道疏浚、筑坝码头、修筑休闲游乐站、野营度假村和购置游船、游艇等旅游设施。

清晨中的永济泉

   离开荔波的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因为有一个地方我一直没有去,那就是城东旭门外原月城内的永济泉。

   永济泉俗称东门大井,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仲冬。专家考证,此井建筑有汉代古墓道风格及道家阴阳风水说,此井设计合理,工艺精湛,气势恢宏,堪称黔井之最。

   一口井保住一座城池,堪称中国冷兵器时代防御工事的典范,这说的就是永济泉。清朝同治年间,民军围攻荔波,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迫使城内兵民饮用水枯竭,众多人渴死,城池不攻自破。清同治九年(1870年)清知县云南曲靖人钱埙,总结了“水”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他与樟江一墙之隔却“望河兴叹”,直到“背水一战”掘地觅泉,建造了“永济泉”。永济泉虽是古井,却在数百年后,仍让人叹服它隐藏的智慧。

   黎明时分走进这座古井,第一道门上嵌一横额石碑,上书“永济泉”三个大字,右侧刻“同治九年仲冬修”,左侧刻“滇南钱埙题”。通道两旁均砌石墙以护,料石为红色页岩,大井修建规模宏大壮观。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钱埙建造的永济泉,利用水的压力和“渗透法”,选择樟江河湾上的一个回水潭,隔着岸边的城墙,在城内平地往下凿,打出一口直达地下10.8米、直径6.6米的深井,用麻石砌成圆筒形井墙,又在地下10.8米处的井台中央,往下打深2.66米、直径2.1米、井口呈八角形的“井中井”。这样,主井与井中井离地面计12.9米,低于城墙外的樟江水面2米多,因此遇到旱涝灾害,樟江河水就能源源不断地渗入井中。这就是永济泉为什么百年不涸不涨的奥秘。

   身处井底,周围一片寂静。井坎低于地面10.2米,井周围筑直径6.5米的圆形井台,井台周围有25厘米深的排水沟,并穿过挡土壁向外流出。井口为正八角形,直径2米,由8块形状相同红色条石砌成,井壁圆形,由规则一致的扇形条石砌成,每圈各23块,结构严谨,牢固美观。深3米多,泉水源源不断,春冬如一,大旱不涸,甘洌可口。

   专家考察永济泉后,说出了建造中的许多令人吃惊的细节。200年前的钱埙根据地形地势,从井下到地面设计了三个弯道,恰到好处地选用了建筑水井的石料。永济泉采取墓窟地堡式结构,以青条石料建成。于井侧面25米处斜掘有甬道,共置50级台阶。专家们发现,永济泉50级台阶和井中井的鱼背形井台,用的是粉色砂岩镶嵌而成。红沙石用于井台与台阶,开始都认为是装饰所用,后据当地老百姓讲,红沙石除了美观外,实际上用来防滑,上百年来从未有人因取水滑倒过。

   永济泉的甬道共分三段入井,第一段有13级,第二段有19级,第三段有18级,各段间由一小平台相连。第三段穿过井壁至井台。通道两旁均砌石墙以护。另外,在每一级平台的墙上,都设置有一个放照明油灯的孔。

   人们不禁要问,从井底到地面才不过12.9米,为什么要拐三道弯?这样做不是增加了出入口的麻烦吗?不是增加了建造成本吗?

   专家们考察后,才发现了这个弯道的四大奥秘:一是缩短了从地下到地面的长度,近10米;二是减缓了取水人爬坡的劳力;三是三道弯处的平台,正如现代高速公路上的停车点,七上八下取水的人在此交会避让,畅通无阻;四是弯道减缓了井内甬道的风速,使照明取水的油灯不被吹灭。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樟江风光带朝阳风光

   永济泉对防污和排污也做了用心的设计。为防止周围杂物落入井内,在地面井台四周用麻条石砌成高出地面60厘米的圆桶形女儿墙,在地下井台四周修有直穿井壁流入樟江的排污沟,地下井口由高出井台10厘米的8块石砌成,避免取水人脚上的尘土流入井中污染水源。

   天未全亮,抬头向上看,微光在井口投下,映着深绿的泉眼,透着丝丝清凉与神秘。

“你是我永远的情人”

   现代生活的繁忙让人们渐渐开始厌恶被高楼大厦包围的生活,每个城市人的内心都有逃离都市的冲动,他们想要寻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想要寻找到一个一尘不染的地方,想要寻找到一个可以暂时放下一切纷扰的地方,荔波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曾经有位游客在游览完荔波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那年春天,猝不及防,你闯进了我的生活。拥挤的住房,拮据的经济,你的到来,让我濒临抓狂的心重归安宁。荔波,你是我永远的情人。”

  这句话,其实又何尝不是道出了当今很多人的心声呢?每天忙碌于这个纷繁、喧嚣的世界,在这繁忙的背后,我们心归何处,情归何处?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寻觅到了家庭之外的另一个心灵的栖息地——荔波。把荔波当作自己的“情人”,每当躁动不安的时候,就投入荔波的怀抱,身处荔波层峦叠嶂之中,吸一口刚“出炉”的新鲜空气,欣赏荔波森林女神天然雕琢的美景,神仙般逍遥自在,羡煞旁人。荔波这个情人是名副其实的,她柔美的肌肤可以让你体会纷扰之外的安宁,她秀美的长发可以让你忘掉跋涉的辛苦,她甜美的笑容可以让你的心瞬间融化,她贴心的问候可以让你流连忘返。

   时常在想,如果我能够像故事里的主人公一样,带上善解人意的爱人,穿梭在荔波的落英缤纷之中,看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林的斑驳,欣赏黄昏的日落、夜晚的星辰,还会有什么不满足呢?

   那一夜繁星都醉了

   在荔波,不喝酒是没有办法交到朋友的,寻访中的那些日子,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荔波人的生活离不开美酒。

   是夜,月明星稀,我们一行四人,寻一块空旷的山地,铺开坐垫,拿出热情好客的当地人送的一壶白酒和一袋花生米,在这一轮明月下,在中国最美的森林中,谈古论今,对酒高歌,硬是将我喝得醉眼蒙眬,说话含混不清。

   有人提出:“这是至乐至适之时,我们就来一次‘斗酒诗百篇’吧!”虽说自古以来,酒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留下了许多有关酒文化的千古绝唱,但我冥思苦想却难以吟哦。看来,想“对酒当歌”,模仿苏东坡“把酒问青天”或者李白“莫使金樽空对月”,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旷世之才才行。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荔波八景洞天消暑 

   那晚确实没有憋出诗歌,倒是大家推杯换盏,好不欢乐。喝酒的时候,荔波人不跟你谈生意,不翻拣你的诺言,不跟你谈感情,因为这些东西在喝了酒以后都是虚伪的。荔波人喝酒只谈快乐的事情,快乐就是喝酒的唯一目的。喝着喝着,满肚子的算计和计较没有了;喝着喝着,心里弥漫的愁绪和烦恼也暂时消散了。

   有人说,喝酒的乐趣在于醉后陶然忘我的境界。我觉得酒的趣味在于饮酒的人,在于饮酒人眼中的风景,在于享受风景的心情。星空下,喝着老乡自己酿的老酒,不知不觉已醉意朦胧。

   不知醉我的,是米酒的醇厚,还是荔波的纯美?我想,到底是怎么醉的不重要,关键是在迷醉中暂时忘记了烦恼,暂时放下了生活的琐事。

 荔波城区的那一抹绿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