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区后的定军山,是蜀国北大门汉中的门户。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大险峻,却连绵起伏有形。
我独自沿着盘绕于山体的步道向上,想去看看诸葛亮当年如何能在这平缓的山丘中屯兵十余万,作为自己北伐的大本营。
定军山也开启了中国百年电影梦的大幕。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用二百尺一盒的胶卷拍摄了京剧《定军山》,毫无导演技巧,没有镜头切换,没有近中远景、特写的调配,就这样一部事实上的舞台艺术纪录片,在前门大观楼放映时,曾引发万人空巷。
人迹寥寥,山腰处建有两座秦汉风格的军帐瞭望楼,设有几座军帐,想必是为游客准备的休憩之所,让人们在此感受曾经刀光剑影,人喊马嘶的残酷战场,但却隐于苍绿的汪洋,一片荒凉。

定军山“天降神兵”的雕塑
继续向上,山腰的凉亭处两对男女在歇息,天气炎热,两位男人脱掉上衣,赤裸着臃肿的身体,冲着山下诸葛墓的方向放声嘶吼。过凉亭,走几拐步道,至一悬空阁廊处,一对男女坐于靠椅之上相拥私语,我的意外闯入,惊扰了他们温情的午后。他们起身,有些尴尬地收拾了塑料袋中的饮料零食,缓步而去。阁廊的立柱、横梁上,刻满了或“到此一游”,或山盟海誓的文字,满目苍夷,这便是今日游客比试书法的战场。

定军山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
定军山属大巴山脉,最高处海拔只有833米,隆起秀峰12座,自西向东绵延十多公里,号称“十二连峰”。中部有一孤峰,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誉。
极目远翘,只见山峦如巨龙腾伏,从四周翻滚而,来汇聚于翠柏苍松遮掩之中的武侯墓,犹如垒起的屏障降服在周围。在风水学中,此山形走势,有“九龙捧圣”之誉,一生研究周易八卦,发明八阵图的诸葛亮,相比早就心仪此处,才立遗嘱,将其作为自己的葬身之地,“生为兴刘尊汉室,死犹护蜀葬军山”。
定军山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是当年诸葛亮排布“八阵图”,黄忠大战夏侯渊的战场。

定军山上的军帐,这里已经从古战场,变为游乐场
翻越定军山,山后便为一片下凹的洼地,四周青山环绕,这里就是当年诸葛亮屯兵之所“仰天洼”。如今,没有了战马的嘶鸣,没有了操练时的君威,只有谷底正在施工的机械轰鸣,响彻耳边。依托武侯墓,这个当年的屯兵之所,将被打造成一个供游客玩乐的度假区。
今人的安康与幸福,也是诸葛亮毕生奋斗的遗愿。当昔日的战场,便成今日的游场,诸葛亮若地下有知,也会摇动鹅毛扇,莞尔含笑的。
只是,我们是否忍心,打扰这位在一次又一次的北伐途中,耗尽生命的先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