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绪共舞的最简单方法 之二
(2009-11-03 11:05:13)
标签:
张芝华情緒五蘊全杂谈 |
分类: 身心灵成长 |
【五蕴全观】
色(身体)、
受(感受)、
想、(思想意念)
行(行为造作)、
识(意识/分别心)
昨晚刚写好这篇与情绪共舞的最简单方法后,一夜无法熟睡, 加上连日来感冒咳嗽未愈,清晨起来感觉到胸口有一股堵塞的能量,肚脐有一股愤怒的能量往上冲,感觉到情绪在身体中乱窜,很烦躁,看谁都不顺眼。
老天硬是给了我一个功课 --
亲身经验什么是失眠?
我是不太会睡不好觉的人,今天跟友人说这是督促我体会失眠人的身心痛苦,赶快制作第四张针对夜夜失眠人口的催眠CD。觉察到身体对于北京此时秋冬交迭季节的变化异常敏感,下午也无法去工作坊了, 只能在家休息。
我按照上面说的方法自己又再次练习了一遍,对于恩师白云老禅师教导的五蕴全观也有了更深的觉照与认识。请你跟着我这么做:
首先
1.我先觉察自己的身体「色蕴」,在这个层面包含了「五根」──眼、耳、鼻、舌、身,是人身上的五种功能,属于能见;「五境」色、声、香、味、触,是五根所见到(感受到) 的外在世界。
觉察:
我的眼睛,因为未睡饱, 加上吹暖气,非常酸涩 (不目明)
我的耳朵,因为咳嗽很聋 也就是耳哄哄的 (不耳聪)
我的鼻子,因为感冒流鼻水, 不通畅
我的舌头,味觉变迟钝了, 吃东西品尝不出美味。
我的身体,全身酸痛。 听好友说Asha说,今天阴历十五, 昨晚敏感体质的我应有疲倦现象。
2、 接着觉照「受蕴」
「受蕴」就是内心的感受、感觉、情绪能量的流动。当五(六)根接触了五(六)境,内心就生起了觉受。有了觉受,才感知外境的存在。由于外境的不同,给予我们内心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佛经中谈到三受:苦受、乐受、舍受,惟有舍受才是根本。
觉察:
我目前还做不到舍受 我觉察到身体在苦受,这篇文章写到此,可以做到七分乐受了, 我对身体说了零极限的四句咒语, 当下轻松自在一些了。
3、 「想蕴」就是内心对五(六)根所接触、所感受到的外境,加以收摄、思惟后所产生的各种意象与意念,因而可能引发出一连串的爱恨情愁、 喜怒哀乐种种情绪 ........。将事情加以复杂化,在头脑中制造纷扰、分裂与烦脑杂念, 这就是想蕴的最大功能。
觉察:
我觉察到因为最近有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影响我与某人的关系与答应出版社要写的一篇推荐序文到了交稿期限, 而有紧绷与压力,产生了焦虑与急躁,对于以上两件事都是既成事实, 我改变不了,但觉察到了身体与情绪难受的根源, 所以也就放下了。我决定做情绪的主人。
4、「行蕴」接着「想蕴」而产生。当内心面对顺境时,就生起喜悦的情绪;当面对逆境时,就生起不喜欢、厌恶的感情,于是,有了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种种内心的造作外显成行为,叫做「行蕴」。
觉察:
我觉察到因为昨晚没睡好, 一早起来脸色难看, 对人讲话口气也不好, 身体在受苦, 觉得自己很可怜, 出门在外教课做个案,
飞来飞去 ,居无定所, 身心无法安顿,不能好好休息, 所以意识到了还是一个内心想有个安定的家的渴望,
干嘛跟自己过意不去呢?因此更感恩老天给我这么多工作坊与教课机会呢!
5、「识蕴」就是内心的知觉。它协助我们了解和辨识内外境,当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到六境色、声、香、味、触、法时,产生六识,然后了解六境后,随即我们就可以分别六境了,比如说看到东西的形状长、短、扁、圆,分辨颜色是白、红、蓝、绿,行为是好、是坏,念头的善与恶等。透过「识蕴」而知道色、受、想、行蕴的作用。
这也是帮助我们生存于世界的一个辨识力, 做决策与分别好坏是非善恶等。
觉察:
我觉察出自己对于某些决定的草率与轻易, 不够谨慎与周延。 对于自己承受环境与气候变迁的承受力仍要加强, 对于如何温婉地拒绝别人仍有努力的空间, 也因为如此, 我的身心都在跟我抗议, 再一次提醒我要更爱惜自己。我再一次跟受苦的自己说:
1.
2.
3.
4.
写到此, 看着外面飘着的白色雪花,听着George Winston的音乐, 喝了英国巴哈花精, 这是我在北京看到的第一场雪,美得想去玩雪,我决定去做一个足疗,抚慰自己。
黄昏时跟朋友们去雪中散步,晚上去吃火锅,享受北京的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