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绿尾虹雉相处的日子

标签:
蜂桶寨绿尾虹雉宋体保护区笼舍杂谈 |
分类: 蜂桶寨的故事 |
绿尾虹雉(Lophophorus lhuysii)隶属鸡形目,雉科,虹雉属是中国稀有的物种,在国家列为1级重点保护物种。分部于四川省的西部。边缘性地见于云南省西北部,西藏东部,青海东南部及甘肃省的南部3000~4900米以上的高山区。四川省宝兴县是绿尾虹雉的模式标本产地,2010年宝兴被中动协评为绿尾虹雉之乡。
为了更好的保护好绿尾虹雉这一濒危物种,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1992年开始就与世界雉类协会合作开展了这一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研究,我有幸饲养它们多年。与虹雉的相处,我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
刚开始的时候,它们见到生人就担惊受怕,四处乱跑乱躲。不管你是喂食还是清扫笼舍,只要人进去,它们都惊恐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发现我们对它们没有恶意,并且来了后有好吃的东西,还能慢慢的接近它们,和它们交流,沟通。时间长了,它们也和我熟悉起来了。
它们高兴了,会围在我身边,在我的周围跑来跑去,或者站在我的面前看着我,希望能得到一点好吃的东西。这个时候,我都会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食物来奖励它们;它们不高兴了,就会啄我的鞋子和衣服,严重的时候还会啄我的手。这个时候,就表示它们不喜欢我在笼舍里 ,我就只有走出来观察它们。
慢慢的,它们能听出我的声音,我只要走到笼舍外面,它们听到我的声音就有反应,我也能从它们的声音中听出它们是饿了还是希望有人和它们玩。它们接受了我,我召唤它们的时候,它们能很快的跑到我的身边,并且它们能听懂我的意思。尤其是在它们繁殖季节,雄雉之间常常要进行争斗,胜利者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旋转着头挺着胸脯,高翘着尾羽观望着同类,展示着王者的风范。同时,雌性对胜利者发出低垂的“咯咯”声,以表达自己的爱慕。而我们,则要帮它们进行人工受精。而战败者常常是头破血流,躲在一边。我只好全天候的守着它们,将它们分开,给受伤者医治。而它们都很配合,能够顺从的配合治疗。治疗好了,不服气又继续去争斗,弄得我很是疲惫。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是累并快乐着的。
多年的饲养和人工繁殖,它们的后代已长大成人,都能和我亲蜜接触,感情也更加的深厚。繁殖出的仔二代都温顺乘巧。当它们的数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较大的种群后,它们会被我们放归到野外独立生活,在大自然中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每次的放归,鸟儿都盘旋围绕在身边,然后再进入山林。对我来说,这个时候都是快乐和伤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