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故居

标签:
外婆偏襟青布表姊妹绢包 |
分类: 旅居新生活 |
因为是兵团,每年有探亲假,有几次就绕道雅安来看外婆。我还记得,每次我来外婆都要做三件事。第一件,给我煮4个荷包蛋,放了白糖和猪油,鲜灵灵,胀鼓鼓,香喷喷。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外婆真舍得!第二件,到屋檐下取下老腊肉,用砂锅炖上,这也是外婆舍不得吃的老窖呢!第三件,找邻居匀来泡菜水,泡上莲花白和豇豆,因为我特别爱吃四川泡菜。
住下来的日子,外婆会半倚在楼下的竹子躺椅上,给我摆古。外婆很瘦,很高,额头高耸,眼窝很深,眼睛很亮,嘴唇很薄,摆古时,语调抑扬顿挫,表情特别丰富,不时还会坐起来,眼睛闪着光亮。
外婆不识字,但是记忆力超强,那时候什么都要票,肉票,油票,布票……外婆样样都分得清,放在古老的红木抽屉里。有时候,外婆带我上街打牙祭。出门前,外婆总要穿上半新的青布偏襟长衫,头发梳了又梳,还要用一种什么水抿得又光又亮。来到卖抄手的铺面门口,外婆会抿嘴笑着问我要不要吃?我说要吃。外婆就从偏襟衣服里掏出一个青布手绢的包包,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露出里面的纸币,拣出一角五分来,交给店家说:来一碗。然后,外婆就坐到我的对面,笑眯眯地,心满意足地看着我吃。有时候,在街上碰到摆摊摊的,卖油根儿,就是一公分厚,两寸见方的糯米粑粑,粘上几粒花椒,用油炸得黄灿灿的,我也爱吃,外婆又掏出她的青布手绢包,一点点打开,买了,笑眯眯地看着我吃。
那时候,外婆院子里没有自来水,要到江边去挑,就有人挑来卖,好像是几分钱一担。所以,外婆用水特别节约。洗衣服在木板上,用刷子沾了皂角水刷,然后拿到青衣江里去涮。我还记得外婆的那个红铜脸盆,用了好多年,磨得亮光光的,能照出人影。
外婆有哮喘病,一天到晚老是在咳痰,手里就握了个玻璃瓶。外婆晚年时有了电视机,喜欢看,但不喜欢广告,说是:还没看清楚就捞(拿)起跑了。
1982年我大学毕业,第一个月工资46元,就给外婆寄去了10元,外婆好开心哦!可惜,我还来不及再去雅安,外婆就在1983年去世了。享年89岁。也算高寿了。
上个月,幺舅一家来雅安,我们一起去给外婆上坟,表弟妹们发现,清明时他们在外婆坟前插下的一捧栀子花居然生了根,枝繁叶茂了,我们说是外婆显灵了。
今天我又去看外婆的故居,其实故居是外婆租来的,外公去世早,外婆就从始阳搬到雅安,就在这里住了半辈子,养大了六个子女,4个大学生,又延续出我们12个表姊妹。有趣的是,我们12个表姊妹中竟有10个长得像外婆,所以,我觉得外婆是青衣羌,有强大的遗传基因。外婆是天全孟家坝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子,虽说没有文化,却很精明,所以,不管外公生意做得多大,都没有讨小。
外婆的故居还有老邻居,我一说就很热情,帮我照相,还邀我进屋坐。遗憾的是,外婆的那间带阁楼的屋子门关着,主人不在家。我只有站在门口留影。
外婆,我来看你了,不论是在你的故居,还是在你的坟前,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外婆故居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