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为熊猫戴丽手术的主刀——彭广能

标签:
动物川农大熊猫保守治疗戴丽宝兴杂谈 |
分类: 熊猫姐姐的故事 |
彭广能,当年为戴丽截肢的主刀,今天的川农大动物医院院长,就站在这里,为我讲述了下面的故事:
2001年2月28号,我和杨光友教授接到电话,立即赶赴宝兴,到达时已是半夜两点多,山上有雪,我们都穿着棉大衣。戴丽浑身是血,特别是耳朵伤得厉害。我们给他打针治疗,他还是很厉害的,要咬人,不让我们接近他。
第二天,3月1号,治疗后的戴丽好多了,反应灵敏了,眼神有光了。我们给保护区留了护理和后续治疗方案。就把戴丽送回了蜂桶寨保护区。一周左右,戴丽的耳朵结痂了,但是饲养员杨文富却发现了他的腿的问题。
3月7号,直接送到我们医院。临床观察是左后肢附关节化脓,骨头都露出来了。立刻住院,我们医院当即成立了医疗小组,有刘长松院长(产科),杨光友教授(寄生虫科),邓俊良副教授(内科),还有我(外科)组成,刘院长是组长。同时,为了戴丽的安全,我们还向公安部门汇报,要求加强保卫,我们学校的保安也加强了巡护。因为当时有很多附近的老百姓来看戴丽,我们不好阻拦,但是又怕混乱中出问题。
当天晚上我们就商量方案,因为历史上有为其他动物截肢成功的先例,却没有熊猫的。有为熊猫截肢的病例,却没有成功的。所以,我们很紧张,也很慎重。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征求了碧峰峡大熊猫中心,成都军区医院,上海、重庆等动物园的意见。当时有两个方案,或保守治疗或截肢。如果保守治疗,又不能天天打麻醉针换药,感染就控制不了,治愈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还是决定截肢。就把方案层层上报四川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审批。
3月8号,一整天我们都在商量,风险评估,麻醉的剂量,术后感染的可能性,护理的复杂性。直到晚上,国家林业部批下来了,我们立刻连夜进行手术。
这期间,我们很焦急,也很紧张,以前我们为梅花鹿、狼、野猪都做过截肢手术,都成功了。但是第一次为熊猫手术,是国宝,而且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晚上10点多开始手术,由我主刀,在场的还有刘长松院长。麻醉很顺利,全麻,几分钟,戴丽就进入了麻醉期2-3级,呼吸平稳。我们立刻拍了X光片,发现他的附关节已经被他咬掉了一块。手术很顺利,从切皮、肌肉,到锯腿到缝合到包扎,总共用了半个小时,缝合了20多针。随后给他打了苏醒药。几分钟后,戴丽醒了,状态就像睡醒了一样,先是抬抬前腿,然后又抬抬后腿,好像意识到了后腿不对劲。我们给他温热的兑了水的牛奶。因为,手术前有半天时间的禁食,他应该饿了。但是,他只是舔了一下,没有吃。平静地看着围在他身边的一圈白大褂,这时他不叫,也不咬,好像明白了我们是为他好。
手术前我们就安排了川农大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了护理队,大家24小时轮流值班。3月9号凌晨,麻醉过去了,戴丽开始痛了,就叫,敲笼子,咬笼子,在笼子里来回走。包扎的纱布也被他搞掉了。我们第二天给他正常食量的三分之一,第三天给三分之二,第四天恢复正常。主要是牛奶,还有从宝兴运来的竹子,窝窝头,一天2到3个鸡蛋,还有抗感染的药物。恢复后,他的食量还不错,我们又用肠虫清给他驱虫,打出来200多条蛔虫。
研究生和戴丽同住,精心照顾戴丽。
我们原本预计第七天可以愈合出院,出院仪式都安排好了。没想到伤口感染了,流脓。因为他的包扎掉了,伤口裸露,吃竹子总有碰到的时候。我们只好推迟出院,开始用吹管给他打针,在食物中加药。
就在手术后的第37天,戴丽的伤口终于愈合。出院仪式在川农大新落成的逸夫大楼前举行,学校的领导全都来参加了,非常隆重。
治疗戴丽的全过程。
此后,全国的媒体进行了报道,这是全世界第一例成功为大熊猫截肢的手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同时,为野外动物的救护、麻醉、治疗、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