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熊猫史诗》的评介

标签:
《熊猫史诗》研讨会陈建功季红真人民日报杂谈 |
分类: 关于《熊猫史诗》 |
熊猫“天问”
陈建功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由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方敏长篇纪实文学《熊猫史诗》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举行。《熊猫史诗》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重点扶持项目,早就为我们所关注,出版后又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今天,诸位作家、评论家、编辑家、野生动植物保护界的朋友们以及新闻界的同志们聚集一堂,研讨方敏的这部新作。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孜孜不倦,以艰苦的努力和严谨的创作完成这部力作的方敏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评论家、各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与方敏的交往,应该是在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公益事业开始的,而后,又因为同时热衷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越发熟稔起来。我记得两年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把我们发展成为“资深会员”,同时聘请我们分别作为15种濒危野生动物的代言人。在那个时候,方敏就因为一直钟情于大熊猫而成为它当之无愧的形象代表。说起来有些惭愧,因为方敏之代言“大熊猫”,实在是有点“天作之合”的味道,而我,最后成为了“扬子鳄”的代言人,却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组织分派”——那天,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邀请15位作家去和诸多珍稀动物“速配”,我有公务缠身,忙得一塌糊涂。就在这忙乱中,居然忘了出席那个“速配大会”。事后高桦告诉我,方敏当然认领了大熊猫,赵大年认领了藏羚羊,张抗抗属虎,因此代言东北虎……那么我呢,由组织上“乱点鸳鸯谱”,把扬子鳄分配给了我。当时我说,天啊,就是那面目狰狞的扬子鳄呀!我得坦率地承认,尽管我随即就明白必须“有爱无类”,也一而再、再而三地代扬子鳄们呼喊说:“虽然我很丑,但我也很珍稀啊!”其实心里对方敏们还是有几分嫉妒。不过,今天,看看方敏为大熊猫写下的这洋洋数十万言,我不能不服气了。中国的大熊猫们有福了。正是这个方敏,用了整整十二年,二十多次深入深山老林,来到大熊猫中间,又殚精竭虑,为我们奉献出一部力作。如此的爱心,如此的敬业精神,是我难以望其项背的。因此,“扬子鳄”必须向“大熊猫”致敬,向“大熊猫”学习,这是我要谈得第一点感受。
尽管时间紧迫,我还是很认真地阅读了这部作品。掩卷而思,我忽然悟到,这固然是一本充满了情感和爱心的著作,却更是一本充满了理性的拷问和质疑的著作,这固然是一本妙趣横生、故事迭出的著作,却更是一本具有哲学高度的著作。我甚至想,它的题目或许叫《熊猫“天问”》更为恰当。因为作家借助大熊猫的物种演化史,讲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演化史,进而宣示了人类更为理智与科学的新的自然观。读过之后,我的确有面对一篇《天问》似的感觉。这部作品的锋芒所向,并不仅仅是那些贪婪的猎杀者,它指向了所谓“人类的原罪”。这种“原罪”,并不是基督教意义上的“原罪”,而是自有人类以来便推动我们走向大自然对立面的哲学。作家认为,自尧舜始,普天之下,莫非“人”土,人类必须深刻反省自己对大自然的冒犯和掠夺,重新寻找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位置,重新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哲学和大地道德中去寻找地球和人类的出路,大熊猫的福祉,也就是人类的福祉。应该说,我不敢对《熊猫史诗》中的每一个论点都予以赞同,有些见解还需要我慢慢理解,但它总的思考方向是值得称道的,对于人类重新审视、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自然观、世界观,具有特别的意义。
同志们,我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日益成为了我们关注的、或者说成为了我们不能不关注的话题。《熊猫史诗》的出版,相信会对我们民族的思索,会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期待方敏女士在创作领域继续开拓进取,不懈追求,为我们写出更多感人的、引人思考的篇章!
谢谢大家!
《熊猫史诗》:自然与历史深处的生命诗情 |
|
【作者】季红真 |
读了方敏的《熊猫史诗》,令我肃然起敬。尽管在此之前,我读过她多数的作品,特别是动物叙事的主要作品,看了这部书以后,仍然让我震惊。
|
【原载】 《人民日报》 2008-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