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碉楼和羌族的联想

(2008-07-24 15:47:06)
标签:

汪开珍

雅安

氐羌族

飞仙关

碉楼

分类: 熊猫姐姐的故事

 

昨天,成都日报的梅柏青来信说:“我在6月份和几个朋友把震区基本走完了,从雅安进去,经泸定,康定,马尔康,到理县、汶川,茂县,然后走北线经红原大草原,到松潘,平武,江油,北川,绵阳等,主要是看汶理茂一带的羌寨,一路滑坡飞石,山河改观,四川最漂亮的龙门山系的植被基本被破坏,萝卜寨、黑虎寨等羌寨夷为平地,只有桃坪羌寨仅存下来。路上大家都很伤心,回来半个月心情不能平复。”

    看了这段文字又引起我很多感慨,这些地方像雅安、汶川、泸定,康定,松潘,平武,绵阳,我都去过,而且印象深刻。《熊猫史诗》出版后,我也解放了,地震前我还考虑过到四川走走,不带任务地去保护区看看熊猫,还想去看看红原大草原,都说那里很壮美。但是,现在却是去不了了,一来路不好走,二来看到满目疮痍,徒生伤悲。

说到羌族的碉楼,我是看到过的,在雅安的赶洋沟,我采访汪开珍时,她就指着一个残破的碉楼告诉我,100年前,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来赶洋沟猎杀大熊猫时,就住在这个碉楼旁的木屋里,而这个碉楼的主人,当年的地主,汪开珍的爷爷汪海堂一家十几口人,就住在碉楼里。碉楼原来有五层,因为年久失修,顶部塌了,现在只剩下三层,看上去100多岁的碉楼还是很雄伟的,就站立在汪开珍新修的砖瓦房屋旁边,讲述着古老的故事。

关于碉楼和羌族的联想

汪开珍和她身后古老的碉楼

汪开珍拿了手电筒陪我进碉楼,里面已经很久不住人了,黑洞洞的,基本是空的,堆了一些瓦砾和不用的农具,楼梯也是石头砌的,慢慢摸着往上走,三层上,有了一个两尺见方的窗,透进些许光亮。这方的窗像现在的落地窗一样从地面开起,却没有玻璃也没有窗框,难道就不怕掉下去吗?汪开珍笑了,告诉我说,那是“高茅厕(音si)”。我听不懂,她又解释说,就是茅房,厕所。当年楼上住人的时候,要解手又不想下楼的时候,就在这里方便,而这个方窗下面就是猪圈。想了半天我才想明白,不得不佩服,又要让方便的东西掉下去,又不要让人掉下去,先人的生活技艺真是高超啊!

说到羌族,我又想起了我的的外婆。听母亲说过,外婆的娘家就是天全县飞仙关山里的土著,后来嫁到始阳又到了雅安,母亲说小时候她姨妈就带她去过飞仙关的山里,只是年代久远,记不得了。我也曾怀疑过我的外婆是氐羌族,因为她的遗传基因特别强,我的12个表姊妹,不论是姨表还是姑表,也不论是否见过她老人家,竟会有10个都长得像她。还因为书上说,远在公元前4世纪,以农业为主的氐族和以牧业为主的羌族,就一起迁徙到四川的青衣江畔,安居乐业,合成了氐羌族。在商朝,氐羌族成立了方国,始阳是方国的中心,到公元前16世纪,方国改称徙(读音:斯)国,始阳也就成为国都。现在,我还有一些亲戚在始阳,飞仙关还有吗?真的是氐羌人吗?可惜,我没有能力去考证,只能姑妄猜之。

这次地震,羌族损失最大,但是我相信,就像我外婆强大的基因一样,碉楼会生存,羌族会壮大。祝福你们,古老的民族!祝福你们,古老的碉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