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由谁定?
最近,看了懒妈的博文《“乖孩子”为什么不开心?》很有感触。同意懒妈的观点同时,也想说说自己对于规则的想法。
孩子自出生以来,一直是由父母、长辈照顾,一直是别人告诉他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到了两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突然意识到“我”和别人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需要总是听从别人的安排,为什么不能让别人也听我的。于是,许多父母,包括我自己从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头疼”了,从前听话的孩子变成了个小叛逆,每天“不,不,不”的总是挂在嘴边。
讲两个我儿子的小故事:
场景一:儿子正在和爸爸下国际象棋。
儿子对于象棋规则略知一二,但还不能运用的很熟练,以他的年龄自然下不过爸爸。儿子觉得是象棋的规则太过繁复,限制了他的自由,因此要求爸爸更改比赛规则,改成取消一切规则,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爸爸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要求。几局下来,儿子发现,如果一步棋不能打败爸爸,给了“敌人”喘息之机,就会被对手消灭;如果一步就打败对方的话,这棋玩起来也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于是,儿子又主动要求恢复原来正式象棋比赛的一切规则。
场景二:炎热的夏季,开空调房间里,儿子和妈妈准备睡觉。
儿子突然要求脱掉身上的所有衣服,光着小屁股睡觉。妈妈担心不穿衣服吹空调,孩子容易生病,于是给儿子详细解释为什么一定要穿衣服。儿子听明白了道理,但仍不同意穿上衣服,自己想出的办法是盖着毛巾被睡。妈妈认为儿子的主意虽然不是最好,但也属于合理,于是表示同意。过了一会儿,儿子连毛巾被也不想盖了,原因是妈妈把空调的温度控制在了28度左右,盖上毛巾被实际上是有点热的。儿子这时认识到自己的方法不适当,当妈妈再次劝说他穿上衣服时,就很痛快地答应了。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想说的是:用结果教育孩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育手段。这也是早教专家们倡导的教育方式。
我更想说的是:应该给孩子机会去打破规则和自己建立规则。实际上,打破规则和自己建立更合理的规则更需要勇气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孩子天生是会思考的,在大人要求他们遵守各种规则的时候,他们会总是在心底问个为什么。即使大人给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他们还是想搞清楚不遵守会不会造成大人们说的严重后果。在没有安全和其他隐患的情况下,家长不妨给他们机会或自由去破坏规则并亲身验证一下结果。如果孩子开始制定规则,同样是在没有安全和其他隐患的情况下建议家长去遵守孩子制定的规则。这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权威被尊重,有成就感的同时更自觉地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对于规则的被动服从和主动遵守,两种不同的行为必定会养成完全不同的两种思维模式。
规则由人定。这世界上分为制定规则和遵守规则的两类人。有的人终生都属于顺从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人。有的人天生有反骨,对于不合理的规定就不想遵守甚至揭竿而起,打破旧的从新制定一套新的出来。而后者更需要勇气,力量,独立精神和反省的能力,也将背负更重的责任。套用一句不知出处的名言:行为习惯决定思维模式,思维模式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希望我的孩子对于规则不只是简单的遵守,而是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遵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