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卷犯被擒记(6)
(2024-06-29 14:48:02)窃卷犯被擒记(6)
近一周来,我综合本人日记内容,写成了《窃卷犯被擒记》一文。全文如下:
7与22日夜11点半,当窃卷犯建德县xx镇村民、杭州某厂合同工、今年高中中专“考生”张强(化名)在艮山门外一家炼染厂打电话时,被严阵以待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被窃试卷全部追回。
冒名顶考
张强,生于1967年2月18日。1985年,他在建德县某中学高中毕业后考高中中专未考上。同年8月,进杭州某厂做车工,订合同二十年。1986年,他改考大学未能如愿。1990年8月,患肝炎开始请了长病假。今年他又考中专,但已年满24岁,按规定不能报考。由于求学心切,就和今年不参加高考的表弟商量,以表弟的名义到乡政府打了一张证明,代替身份证,于是移花接木,参加了今年高中中专的考试。
7月11日,张强在某中学购得《199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对照《答案及评分标准》,自感考分不够理想,总分最多不过300分,于是萌生了只身来杭看看试卷地点的念头。7月13日中午,他乘车来到杭州。先到xx大学,但门卫戒备森严,被拒之门外。
次日上午,他搞清了目标,大模大样地进了k中学大门,察看了阅卷老师收发试卷的情景和试卷保管室的地形。
7月15日凌晨,他从k中大门爬进去,径直到了保管室。由于保管室大门紧闭,他便从保管室南侧的窗户钻了进去。当时蚊帐内两位女保管员呼呼大睡,毫无警觉。他借着走廊路灯的亮光,本想寻找自己的试卷,但如大海捞针,无从下手,于是窃得了13本试卷,从保管室西北面厕所的气窗钻了出来。由于13本试卷面积太大,他带的包装不下,因而把3本试卷放在不易发觉的角落里,用破凳子压着。他带着10本试卷,又从校门翻出而去。
13本试卷被窃,人们惊呆了,因为颇具名声的k中阅卷点,十几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类似事件!
13本试卷被窃,惊动了市府、市教委和市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惊动了派出所、市公安局!
市高校招办主任、市教委副主任指示:“被窃试卷关系到数百名考生的切身利益,必须迅速查清破案。”他们亲自坐镇阅卷点,领导侦破小组,发动群众,部署侦破工作。市公安局、区公安局领导也亲临现场指导,分析案情,派员协助破案,并在现场勘察中,找到了隐藏在阴暗角落里的三本试卷,为推动破案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过反复内查外调,可疑线索一一被否定了,十本试卷仍无踪影。时不我待,高中中专结分、划线、录取在即,从领导到群众,怎么不焦急万分呢?正当“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殊不知窃卷犯自投罗网,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破案有了线索,有了希望。
那是7月8日晚6点5分,窃卷犯在杭州电信局,通过查号,打电话至k中科学楼,接电话的是试卷保管员杜老师。对方告诉老师说:“试卷在我这里,是捡来的,给我加点分数。”
7月19日上午11点5分,窃卷犯在闸口一爿小商店里打了一个公用电话,对老师说:“我自知事情已经闹大,大错了。三本试卷在大楼后面的凳子上,还有十本在我这里,会还给你们的,你们要给我加分上线。”但他始终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和准考证号码。老师对他说,三本试卷已找到,所说的地点是对的,并表扬他比较老实,希望他早点把试卷交过来。他说:“好的,希望再联系。”前两次电话很短,侦破小组决定守候在电话机旁,对方第三次来电时即采取行动。
7月19日晚6点50分,窃卷犯终于来电。通过电信局,得知电话是从杭玻打来的。一方面老师尽量和他磨,另一方面,警车以高速度奔向杭玻方向。
下面是双方的对话:
“你是哪一位?”对方问。“我是王小平。”教委副主任示意试卷保管员用假名。
“我也是你们学校的。”
“那么好说。前次你打电话来说三本试卷的所在,很好嘛。”王老师再三表扬他。
“我想加分。”
“可以的,但请你抓紧一点把试卷交给我。”
“我心里很怕,事情闹大了,不仅影响自己,还要连累家庭。”窃卷犯忧心忡忡。
“只要你交给我,我给你保密。现在上面在催,你要快一点。”
“我在金衙庄交给你。”
“金衙庄周围那么大,在什么地方?”
“大树下,不,在浙江轻工业厅招待所门口。”
“好的。”
“噢,不,还是我寄放在城站铁路寄存处,你来时我把收据交给你。”
“那怎么会面呢?我们又互不认识。”
“你左手拿着报纸。”
“好的。”
“9点30分,我再打电话给你,最后决定联络地点和方法。”
“嗯。”
“——”对方电话未搁,但声音没有。
“捉住了。”教委副主任看来看手表,“对话持续了47分钟,一定捉住了。”
“没有捉到,”去杭玻的公安战士来电话说,“我们封锁了大门,由于总机不知道是从何部门大打来的,时间被耽搁了。最后还是通过半山电信局的帮助才知道电话来自工厂医务室,等我们赶到医务室时,护士说打电话的人早已跑开了。”
大家非常懊丧,痛感错失良机。
第4次打电话是7月21日下午3点30分,在康桥一个工厂里打的电话。窃巻犯简短地对王老师说:“你们在抓我了。”并谎称试巻已遗失,要求登报寻物。
7月22日中午12点40分,窃巻犯罪拱宸桥附近一所学校的传达室里打电话,只是问问王老师“寻物启事”有否登报。
同日下午3点20分,窃巻犯在江干美政桥附近的一个工厂里打电话。王老师向他说明“寻物启事”已登报了。窃巻犯说:“你现在不要多讲了,我会自己去看的。”很快搁了电话。
同日晚8点20分,窃巻犯罪延安路粮食局招待所打电话,对王老师说了两句话:“报纸寻物广告已看到,准备交给老师。”
第8次电话是窃巻犯在同日夜11点多在艮山门外炼染厂里打的。当他与王老师通话还不过10分钟,就出现了本文开头被擒的一幕。
在审讯室里,张强作了如下交代:
鉴于试巻经过严格鉴定,未被启封,未加改动,造成影响不大,加上他知错能改,认错态度较好,公安机关从轻发落,给他以拘留15
2.对阅巻点的安全保卫工作应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并严格付诸实施。门卫是第一关,xx大学和k中学门卫制度严松成了鲜明的对照。如果k中门卫能像xx大学那样严格,张强就不至于如入无人之境,白天进校观察、晚上翻门而入就不会那么顺当。保管室尤要加强防范,门窗要加固,漏洞要堵塞。保管员值班应严格执行值班规定,特别是夜间值班不能睡觉。为了提高值班效应,日班和夜班应该分开,以保证值班人员坚守岗位,不出差错。
3.一个单位的总机不知本部门电话从何处打来,岂非咄咄怪事?如果总机能立刻告知的话,据推算,窃巻犯即可当场就擒。由于总机话务员业务不熟悉,以致延误了战机。
4.冒名顶替、窃巻事故发生以后,应查明情况,追求责任。有关人员在行政上或经济上应受到应有的批评或处罚。不然的话,是执法不严的一种表现。
5.窃巻犯自投罗网,这给破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窃巻犯不来电话,对这件关系到高中中专招生的进度、关系到几百名考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公安部门应否重视、如何破案,这有待于公安部门自己去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