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作往来(6下)
致 肖 向 云
我接到《杭州日报》编辑肖向云同志的回复,很是高兴。
一般投稿,编辑往往是不回复的,但是,你却在百忙中给我复信。你告诉我说,我的拙作《对6月1日一些版面的挑刺》“将在周四的沟通版上刊出”,“同时有些得和您商榷一下”,“为了看得清楚,未用手写,特打印出来”,希望我“见谅”。在以往我与编辑的交往中,像你这样的编辑真是少见。我实在为你的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尊敬老人的美德和谦虚谨慎的态度深深感动了。你在信中,还对我文章中的几点内容提出了看法。你不是盲从,人云也云,而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一点也很值得称道。
你在信中提出的对我文章中的几点内容的看法,并不能说服我,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解。你说要和我“商榷”一下,好哇。为了叙述的方便,先引你的信:
吴先生,您好!
来稿收到,感谢您辛勤的指正,您的支持与批评,无疑将使杭报更进一步。
您指出的问题,多数的确是问题,将在周四的沟通版上刊出。同时有些得和您商榷一下。为了看得清楚,未用手写,特打印出来,见谅:
4.关于彩票的表述:“只听说过什么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为保护文化遗产筹集资金居然也能发彩票?这个话题引起了在座听众的极大兴趣。”我觉得,此处用问号没什么问题,因为是表达反问的语气
8.“‘产婴证奸’,是指妇女……被迫生下与施暴者的孩子……”中的“与”可用,也可不用,所以就不登了。
9. “……但那一年,那一天的笑脸、歌声、童真童趣永远铭刻在大家的心中……”
我觉得用在一起没什么不妥,笑脸、歌声不是童真童趣专有的。
10.“展开……憧憬”的确不是很贴切,改为“展现了对……的憧憬”为好
11.“后来才知道,这是由于脑血管梗塞,引起身体僵硬导致的。”您说“导致”与“引起”重复了,可能您没看仔细。这里没有错。因为“引起”只是修饰“身体僵硬”的,即脑血管梗塞引起身体僵硬,从而导致前面所说的“行动变地缓慢……”
谢谢您。
欢迎继续批评!
肖向云
6月5日
对8.句中的“与”不是“可向用,也可不用 ”的问题,而是不可用,应删去。否则,句子就不通了。
对9. “笑脸、歌声”与“童真童趣”是不能并列的,因为并列的概念,其外延是互相排
斥的,而“笑脸、歌声”与“童真童趣”并不排斥,“笑脸、歌声”中,大有“童真童趣”在。“童真童趣”有时也表现在“ 笑脸、歌声”中。正如你所说:“笑脸、歌声不是童真童趣专有的。”再说“笑脸、歌声”是具体的,看得到听得见,而“童真童趣”是抽象的,是一种“情绪”,看不到听不见,它们是不同类的,因此把“笑脸、歌声”与“童真童趣”并列起来,并不妥当。
对10.你也觉得“‘展开……憧憬’的确不是很贴切”,但你改为“展现了对……的憧憬”并不好,因为仍然犯了动宾配搭不当的毛病。
对11. “这是由于脑血管梗塞,引起身体僵硬导致的。” “导致”是“引起”的意思。为避免重复起见,我认为应删去“导致”为好。句子成了“这是由脑血管梗塞引起身体僵硬(“于”也可删去)”,不是更简洁吗?你说“‘引起’只是修饰‘身体僵硬’的。”欠妥,因为“引起”与“身体僵硬”不是修饰关系,而是动宾关系。
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另外,对4.“这个话题”是指 “只听说过什么体育彩票、福利彩票,为保护文化遗产筹集资金居然也能发彩票”,从全句的语气看,原以为不是反问句,而是陈述句。而今看《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句式相同,可知你的意见是正确的。
吴增荣
6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