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作往来(3)

(2022-05-23 09:56:40)

   编作往来(3

求 是 校 园 一 朵 花

 前天上午收到原《作文报》编辑刘晓伟的信,如下:

老师:

您好!久未联系,想期末又近,工作更忙。

杭教院已正式同杭师院合并,我也离开《作文报》,现兼任上海中学生报(浙江版)——《读写天地》报主编,该报质量(彩印)及可读性明显优于《作文报》,尤其注重贴近当今学生实际,内容生动活泼,信息丰富,力求体现大语文概念。

创办之初,还望老能一如既往地鼎力相助。下学期一定优先订阅我报,自然是多多益善,学生好稿直接投寄我,这方面的“权利”自然比过去大了。

拜托!另有一信请交王寄明老师。

        刘晓伟

         2001-05-24

给《读写天地》主编刘晓伟写了回信。如下:

刘晓伟老师:

首先祝贺杭教院和杭师院合并,祝贺你任《读写天地》报主编!

接到你的信后,我马上把“给王寄明老师的信”交给了他。

我在求是高中所教两个班的同学,将要毕业了。下学期我的去向虽未定,但校长明告我:“对你的教学和工作没有说的了。”

我担任校《芳草文学社》指导老师两年来,已有百篇学生习作见诸作文类报刊,其中有你提携之力,很是感谢。今后,只要我仍在教学第一线,我会支持《读写天地》的。

甘愿作人梯,被荐学生习作化作铅字,如同自己的文章发表一样,感到无限快乐!

 

               吴增荣

            2001-05-28

今晚上在家里,写了给刘晓伟的信,如下:

刘晓伟老师:

遵约寄上《简介校芳草文学社》,并文学社刊第四、五期。第五期上的《我与芳草》可否与《简介》并用,请酌。

送上文学社照片三张,一张是合影,另两张是社员学习写作报刊。

望今后多联系。

                                                           

              吴增荣

                                                                     2001-06-07

一月后,收到原《作文报》编辑刘晓伟寄来的2000年第一期《读写活页》。该报登了我与黄峥同学写的有关介绍文学社的文章。、

                          

                            ——杭州求是高级中学《芳草》文学社简介

1998年的金秋季节,一朵含苞的花在杭州求是高级中学校园出现了。校《芳草》文学社在省民盟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正式成立。

两年多来,文学社一直坚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理论,听讲座,谈心得,写随笔,出社刊,并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编辑来校作报告,与社员座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通过一系列活动,成效显著,硕果累累。社员们不但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求知欲和写作热情,而且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规范了道德行为。不少社员被评为校、区、市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在众多报刊上发表小说、随笔、诗歌、影视评论等近百篇,在省市乃至全国的征文比赛中屡屡获奖。《芳草》文学社被誉为求是校园素质教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文学社倾尽心血的吴增荣老师这样说道:“学生们的习作变成铅字,就好像自己的文章发表一样,其乐无穷。我甘愿当人梯,扶助学生不断向上。”

 

                    与《芳草》

              ——写给芳草文学社

                               

我的入社时间与芳草文学社的年龄是一样的,算来,我也是文学社的“元老”之一。想到当年吴增荣老师带着我们几十个文学爱好者创建《芳草》时,内心就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求是自豪。

成长总是带给人们不经意的喜悦。在经历了建社初期的困难,文学社现在已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不断的壮大,不断的完善,就像看着自己生命里最为珍贵的部分滋芽生长,这是一种怎样的喜悦啊!

我总是很怀旧的,每次写着关于文学社的文章,就会想起社员以文学社的名义发表第一篇文章时,每位在场人员都为之雀跃的场景。每一次文学社会议时,就会念起文学社成立大会上激动人心的掌声,虽是寥落的,却永远印在一个不息的生命里。又想起为编辑社刊到处地奔波,又记起每一次集会看见新的脸孔的喜悦……感觉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只有我们当初那批人,才会有这样的共鸣。

文学社现在已有初、高中两个部了,还不时邀请社会名流来校作报告,开座谈会。社员的文章为学校和文学社赢得了声誉和知名度,社刊也由手抄本改成了更有文学和艺术价值的铅印本,可我依旧怀念那有各种人笔迹的手抄本,怀念那偌大会议室中清冷爽朗的笑声和无忌的言语,怀念第一次被印成铅字的文学社名出现在报纸上。这是一种无以替代的情感。

我现在是社长,比起首任社长的艰辛创业,我显然轻松多了。我知道从许多方面,我都不合为社长,但社员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无法平静我的心。许多年前,我是单枪匹马在文学之路上曲折前进的,虽不乏创作的乐趣,但不免也有寂寞的时候;文学社让我有了一群志同道合者,有了一位如朋友般亲近的指导老师,有了一份如归家的感觉。

我并无其它语言,我只能用火热的搏动的心,诚挚地感谢吴老师,感谢一起奋斗着的老战友们,感谢每一位为文学社努力着的人。

社员们,努力吧!我们不要忘记谈如意校长在《芳草》第四期上的寄语:“让《芳草》成为杭州求是高级中学的一朵奇葩。”

  

                                     

 

 

 

 

 

 

 

附文(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