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迎接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检查实施方案

(2010-12-06 18:27:05)
标签:

辽宁省

语言文字

普通话

规范汉字

杂谈

分类: 教育管理

迎接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检查实施方案

根据海城市语委办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将于2010年11月接受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为确保评估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实施方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为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依据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总体要求,2010年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为抓手,扎实有效地把语言文字工作推向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措施

坚持以构建和谐校园语言生活、提高师生语言素质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工作目标,突出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活动这一重点。

根据文件要求,学校必须将语言文字作为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同时为确保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成立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军

副组长:王晓斌  杨杰

成员:张晓茹  李瑞  杨哲  武加昌   王青友  宋广健

语言文字工作工作小组:

组长:杨杰

副组长:张晓茹

成员:王立颖  王新  孔令娥  李萍 宁姗  马冰  王健宁 王凤丹  高宇

具体措施

(一)大力推广普通话

1.健全网络,抓好组织管理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以“领导小组为龙头,各科室及全体教师为轴心,学生为基础”的“三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组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政领导到班主任到学生”一条龙的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2.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①利用升旗仪式、宣传栏、班会、板报、广播等形式和途径进行“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宣传。

②重视推普周工作,培养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③利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增强师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

④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等永久性标语牌。

⑤学校的公文、印章、标牌、讲义、试卷、网络和教学软件、橱窗、墙报等使用的汉字以及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以及书写评语等都要符合规范要求,要成为文字规范的标本。

⑥ 将活动渗透到每个班级,规范班级的宣传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

3.落实管理,强化监督检查

①认真按照“三纳入一渗透”(把提高师生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之中,纳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本课程体系之中,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之中)的要求,将用语用字目标管理切实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②坚持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级和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作为聘任教师必备的资格条件之一。

4.强化培训,提高普及程度

①学校定期安排语文教师、教研组长参加培训,再由他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其他教师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校本培训。

根据上级要求,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

②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

③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普通话口语实践活动。活动组织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活泼生动,以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和兴趣。

5.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为师生使用普通话创造良好环境

①对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测试,组织教师参加朗诵、演讲、竞赛、师生联谊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

②发现和培养校内各类大型活动的学生主持人,提高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公开选拔播音员,增强其示范性。

③在学生中组织开展朗读、演讲、征文等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水平。

④要求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各种集会、公务活动、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沟通,全部使用普通话。

6.开展课前朗读活动,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彰显无穷活力。阅读是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为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励学生大量阅读,我校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二)大力推行规范汉字

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对正确传承汉字文化和实现顺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全体师生在书面表达中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1.要求全体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规范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常用规范汉字,不写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

2.要求教师教案、板书、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学校牌匾、印章、公文、标语、指示牌、板报、校报、宣传材料、网站用字,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3.禁止使用不规范字和繁体字。(教学需要除外)(如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等)。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用字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作文、书法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

5.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办好班级黑板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推行规范汉字方面的作用。

6.净化环境,规范园内用字。建立健全长期检查机制,全面检查学校的公文材料、印章、名称牌、标志牌、标语、宣传栏等用字是否规范,全面检查各班教室、教师课上(板书)、课下(备课)及其他印刷物、自制教学软件、网络等用字是否规范,确保园内用语用字规范化。

(三)认真准备,迎接达标评估

为确保评估顺利通过,根据《辽宁省农村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检查评估标准》,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应按照方案要求,明确目标任务,认真履行职责,互相支持配合,努力推进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1.营造宣传氛围。学校布置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各班出专刊,政教处、少先队、学校网站负责在全校范围内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强势宣传氛围。

2.要多层次、多方位,开展各种活动。在教师中组织书法比赛、优秀教案展示等活动;在学生中组织演讲、征文、书法、讲故事等比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掀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热潮。

3.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由校长办公室牵头,各处室将学校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方案、计划、活动记录以及总结材料,各处室组的各种活动资料,教师普通话培训、检查、监督等资料,广泛收集,分类整理存档。

4.做好自评工作。各处室要逐条对照《辽宁省农村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检查评估标准》进行检查,对尚未达到标准的项目,要及时纠正、完善,并按评估标准写出自评报告。

5.要从校园环境、教育教学、师生要求等方面出发,制定校园语言文字宣传、监督、奖惩等一系列有利于推进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的制度。

(四)总体要求

1.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各处室要按照《辽宁省农村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检查评估标准》的指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将普通话作为教学用语和校园语言。学校对师生员工做出明确规定并确保落实。全校师生员工在教学活动和日常交往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

3.规范校园用字。凡学校公文、公告、通知等,教师的教育教学论文(设计)、教案、板书,学生的作业,校园内的标牌、标语,学校网站的用字、标点符号都必须规范。学校将专门组织人员对校园内的用语用字进行督导和纠察,对不规范用语用字的部门和个人要责令其整改。

4、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检查、评估各处室工作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步骤

时 间

活 动 安 排

负责的部门

动员部署(2009.年9月—2010年.1月)

1.全校师生动员大会

领导小组

2.各班班会进行动员、主题班会

班主任

3.学习、宣传、发动

工作小组

活动实施(2010.年1月~2010.年6月)

1.营造宣传氛围

工作小组

2. 朗读大赛、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政教处

3.教职工普通话培训

职称领导小组

4.开展教师教学竞赛,说课竞赛,优秀教案、板书设计竞赛等活动。

教导处

5.收集整理语言文字工作资料

各处室、

6.进行自评,提交申请报告

领导小组

7.进行校内语言文字工作自查,通报自查情况,共商整改措施。

工作小组

8.准备迎接市语委办对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评估认定

领导小组

整改、

督查

迎评(2010.年7月9.~2010年11月.)

1.认真策划9月普通话推普周,周密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

领导小组

2.督查师生用语情况,强化训练,教师普通话考试

各处室

3.师生汉字书写大赛、感恩演讲比赛等

工作小组

4.迎接上级语委对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评估认定

领导小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