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2024-03-24 11:16:31)
分类: 美术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1034

     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玛吉阿米·木槿,曾用名:尹金丹,八航校军嫂,夫君朴哲龙曾担任八航校一团飞行教员。作家、画家木槿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天津金融作协主席,曾在天津银监局和中铁建金融租赁工作。

202310《香港财经报》刊登封面人物《油画家玛吉阿米·木槿并以60个版面发表木槿的油画和文章;

2024317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讨论会,在北京李可染画院宋庄院举行。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爱写写画画的军嫂尹金丹到部队探亲。   (收藏者:朴哲龙、尹金丹、朴鹤)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我的收成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額爾古納森林的呼喚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與萬物同在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故鄉的民宅和水稻田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阿那亞鹽白色的陽光下的海灘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4)

                     秋天的荷塘

 

 

       含英方能咀華

     —— 木槿的油畫藝術作品鑒賞

                 徐學毅

古人有言,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話用於我與木槿女士的兩次神見也頗恰當。我與木槿女士相識已近三十年,最後一次暌違,屈指數來也不下雙手了。說是神見,因為不久前,我們僅僅是在《金融作協北京會員群》與《金融文壇交流群》裏相互致意而已。先前,我只知道木槿是一位有才情的朝鮮族女作家、翻譯家,直到她在微信上把她的繪畫作品集《4、30 畫冊,pdf 微信版》發給我,我才驚訝的知道她還是一位畫家,並在油畫方面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說實話,我從少年時代,特別是國際公認的“丙午、丁未之厄”以後,就很注意觀賞繪畫藝術作品並略有了一點收藏。二十年前,應巨著《娛樂大觀》總編之邀為其撰寫了 21 萬字的《收藏篇》,其中就有些關於繪畫的文字;後來,還寫過一篇《關於 < 溪岸圖 > 真偽國際大爭論》的綜述文章。近年,京城每有繪畫藝術作品展覽,哪怕門票很貴,只要我在京就隨女兒去參觀。

欣賞木槿的油畫藝術作品,自然別有一種親切感。 收在《4、30 畫冊》中的作品不多,以風景畫為主,也有一些靜物、人物畫。其中有幾幅畫作我比較喜歡,令我特別激賞的是一副題目為《次第花開》畫,還有就是總名為《額爾古納森林的召喚》的組畫。木槿的油畫《次第花開》,美輪美奐,我一見之下即被攫住了全部興趣與心思。我曾經看過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睡蓮》,那畫的是平俗池塘中的幾朵睡蓮花。莫奈是世界著名的印象派大師,《睡蓮》又是他的名畫,但是我並未感到有什麼新奇。木槿雖然是個小人物,也屬印象派風格的《次第花開》,但那絢麗的藝術畫感,明顯的獨具機抒,是深蘊創造精神的繪畫藝術作品。整個畫面色彩豐富、炫爛迷離,畫意詩情的神韻瞬間便勾起了我遙遠的記憶——少年時代,我一度非常傾倒朱自清先生的美文《荷塘月色》。但時隔一個甲子,朱先生那只綺麗之筆下的《荷塘月色》,是怎樣具體描寫的?有哪些語句讓我癡迷?如今一句話,甚至連一個字,都全然想不起來了。奇妙的《次第花開》,全然沒有畫天空,甚至連一角天空也沒有畫。然而,整個畫面那荒涼、淒美的河塘,那悠然的水流,綠意斑藍的水色,盈盈的紅蓮、點點墨綠的浮萍與水草,流螢明滅不定的幽光,融漾的月輝,浮動的幽香,微燠的空氣中似有若無的蛙鼓聲,這一切渾然形成了令人困惑與深情的薄靄籠罩的整個荷塘,又仿佛整個荷塘倒映著如碎銀的星空與月輝。相得益彰,如夢似幻的荷塘、星空、月輝交迭的風神韻致的畫作,不是一個畫匠的畫品,只能是一個內心豐富的繪畫藝術家的創作。也許有點閱歷的人,聯想也多。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國畫《蛙聲十裏出岩泉》,

    整個畫面,只畫了山泉潺湲的溪水中幾只遊動的蝌蚪。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然而空氣中,仿佛那幽緲的蛙聲已然歷歷可聞了。組畫《額爾古納森林的召喚》,包括不同流派,或者說是不同風格的三幅畫作,也令我浮想聯翩。十多年前,我用了一周多的時間,勉力堅持讀完那位出生在極光照射地方的當紅女作家的獲得矛盾文學獎的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以我的擬斷,那人的小說與木槿的油畫,其人文背景可能有著某些契合吧?油畫《額爾古納森林的召喚》,其主體的一幅,怎麼看都像是一幅寫生畫。整個畫面都處於近景:一株瀟灑有餘而英挺不足的白華樹,與之伴生的大都是仿佛見過煙火的同類樹木。其間,一條依稀略經修整過的小徑,表明在那逝去的年代裏曾經有人在此處活動過,走過那條小徑。那是什麼人呢?我少年時候寫過一個抗聯題材的電影文學劇本。我說少年時候,不是戴紅領巾那樣的少年,年齡比較大。南宋詞家劉過三十六歲還自稱“少年”,我當時的年齡不及他的一半。劇本雖然不成功,然而我用心創造的那位出沒於白山黑水間,身材頎長,一襲白衣的抗聯女戰士,卻總是不失時機地出現在我意思的某個地方。所以,欲其說在那條小徑走過的是某個額溫克老人,倒不如說走過的是那位身材頎長、一襲白衣的抗聯女戰士!

組畫的第二幅,是中景畫。有一點兒童畫的味道。白華樹與蒼蒼巉岩掩映間可見攀附的人影,不知道那是抗聯戰士還是額溫克獵人,抑或是捉迷藏的孩子?第三幅畫,是遠景。是那遼遠的、中午的頂光也難以照射進的白華樹密林。蕭蕭 k的筆觸,遼遠肅森的額溫克白華樹林啊!我看過一些以白華樹為題材的俄羅斯油畫。也許,那些俄羅斯畫家的畫筆更老道一些,但那都是些冷漠的風景畫。而組畫《額爾古納森林的召喚》,畫出了天地間的靈魂,畫出了人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