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2024-03-24 11:36:23)
分类: 美术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难忘的记忆》画刊选登(连载1035

      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玛吉阿米·木槿,曾用名:尹金丹,八航校军嫂,夫君朴哲龙曾担任八航校一团飞行教员。作家、画家木槿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天津金融作协主席,曾在天津银监局和中铁建金融租赁工作。

202310《香港财经报》刊登封面人物《油画家玛吉阿米·木槿并以60个版面发表木槿的油画和文章;

2024317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讨论会,在北京李可染画院宋庄院举行。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靠港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雞冠花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林間小路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風從花間穿過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布魯塞爾的街道


《难忘的记忆》八航校军嫂木槿油画(1035)

                    烏蘭察布老民居

 

主题: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讨论会—李可染画院宋庄院“有君堂艺术沙龙”第3

日期:2024317日  上午1030

地点:李可染画院宋庄院

   史跃峰:各位嘉宾我们开会。非常高兴在这个春暖花开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大家来到李可染画院宋庄院,一起参加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的讨论会,我是李可染画院史跃峰。在这里我代表我们画院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我们这一次讨论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他们是:

    雷喜宁(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主任)

    西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主任,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导)

    郭永琰(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书协主席)

    丁一雨(民盟中央委员会宣传委员,香港财经报业集团董事长)

    冀涛(中铁建资本管理集团董事长)

    蒋文博(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

    葛玉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千华(作家、画家)

    范一冰(金融画院院长)

    任庆萍(金融女画院院长)

    阎雪君(金融作协主席)

    何世红(中国金融网主席)

    刘建华(行长)

    魏君成(《千年中医药》出品人)

    王淑琴(潞安府董事长)

    孟黎(金融时报文化部主任记者)

    刘玉清(企业家、教育家)

    崔贤(企业家、诗人)

    进明(油画家)

    郑炳南(作家、企业家、本草派创始人)

    李紫娇(企业家、翻译)

    苗海顺(名师桥教育人才服务集团董事长)

    白晨(清华美院雕塑艺术家)

    张大林(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

    叶建波(国家民族画院高级研究员、人民书画院特聘画家)

    锡怀玲(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陈凯铭(北京内蒙古企业商会副会长,北京中道贵德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万东(北京乌兰察布商会副会长,北京万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英教授(北京华电博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

    董建勇(北京内蒙古文化旅游商会执行会长、北京日升蓝天红木有限公司合伙人)

    张天罡(北京九合天下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北京狮子会宣传干事)

    陈国平(内蒙古卓润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国瑞(北京出版传媒集团教育分社副总编)

    田建军(内蒙古亿美科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东涛(内蒙古包头人民政府驻京联络处副主任)

    雪鸿(禅画艺术家)

    黄中(中国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会副秘书长)

    另外今天还有来自中新社、金融时报、中国金融网、腾讯视频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可能还有一些没有点到的朋友,大家一会可以站起来自我介绍,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有些朋友可能没有介绍到,非常感谢大家。

    我们首先进行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一个小小的前置环节,我们为玛吉阿米.木槿油画作品集《心领神绘》举行揭幕仪式,有请李可染画院副院长、金融书法家协会主席郭永琰先生,民盟中央委员会宣传委员,香港财经报业集团董事长丁一雨先生,中铁建资本集团董事长冀涛先生,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先生,大家一起上台为《心领神绘》揭幕,大家欢迎。

    我们掌声为玛吉阿米.木槿作品揭幕,谢谢四位领导,请合影,热烈鼓掌祝贺,谢谢,谢谢四位。

    我们进行第二个小的环节,鉴于玛吉阿米.木槿作品的艺术成果和她几十年来在艺术方面的艰苦探索精神,李可染画院决定聘任木槿女士为李可染画院研究员,请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院长西沐先生,为玛吉阿米.木槿颁发聘书。好,祝贺。谢谢西沐院长,也祝贺木槿女士,谢谢。我们请木槿为大家致辞,大家欢迎。       

    玛吉阿米·木槿:真的是非常的感动,有点哆嗦,第一次以我这样一个业余画作者的角度,站在李可染画院这么高的一个殿堂,确实激动的心情和感动的这种想法是很多的。

    之前怕说不出来,我准备了一个稿子,这个稿子有点长,我就不念了,回头我就给大家从网上或者什么样的形式,把我的稿子给大家发一下。

    其实加在一起总而言之,在一起的话就是感动和感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这么多人来到李可染画院为我一个小小的木槿画作的小展览和我的画册的首发式,大家聚在这里,我觉得真的是难为大家了,特别是周末休息的时候,大家从温暖的被窝里跑出来,我觉得并且宋庄也不是很近的地方。

    特别是有一些从吉林省过来的人,也有一些从天津过来,现在也有在路说的这些朋友们。我觉得大家凝聚在我们宋庄的李可染画院,大家的心情我觉得肯定是今天早晨开始,或者是知道通知了开始,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是对美的追求到这里来赴一场美的盛宴虽然我这画是从小,正如刚才史院长介绍的一样,画了五十多年了。从小的时候10岁开始,我的母亲就带我到文化馆的馆长家里请教,让他给我做绘画的老师。

    那时候院长给了我小人书,让我回家看,说小朋友回家去描画吧,当时画的是工笔,就是一个画本。一个线条一个线条画,后来就是高考上学,再加上成长所有的经历,画画这个事情就逐渐地和我的生活相对的远了一点,但是一直没有放下。

    特别是心中对美的追求和绘画的这种理解,我始终没有断过。特别有个机缘,在后来白晨老师在海淀区有一个小画室,有几天的时间我路过的时候一直是关着门的,后来我礼拜天的时候没有回家,我专门到那边等着他去开门,从那以后等于把我的画笔重新置办过来,我想以一个专门画家的角度去实现我小时候就有的这种梦想。

    我觉得这个梦想的实现,特别是在今天,在我们这么高的中国李可染画院神圣的艺术殿堂,来展示给大家的时间,我就觉得我梦想好像实现了第一步,在这里边也要听各位专家对我这个画作的诊断。我觉得今天是一个好的体检,希望大家给我一些糖衣炮弹,希望不要打的太疼,是甜的就可以。

    然后对大家到这里来,我还是深深的鞠一躬,向大家表示感谢。非常非常的感谢,也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一切都特别特别的顺利,一切都特别特别的美好。就像我画中没有完全表达出来的那种对美好愿望的向往一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非常美美的人生,谢谢大家。

    史跃峰:我们还有两位要给你献花的,我们合个影,祝贺祝贺。感谢,我们祝福木槿老师,也祝贺她的活动能够圆满成功,祝福她的艺术之路更长。

    我们刚才做了一些揭幕和木槿老师的致辞、颁奖,下面我们正式进入到今天的讨论环节,相信大家看了木槿老师的作品和木槿老师的交谈,一定会有一些体会,对我们今天做一个非常开放的小型的讨论会。

    接下来我把我们主持的责任交给西沐院长,我们用掌声欢迎西沐院长主持下面的讨论会。

    西沐:今天很荣幸主持这个讨论环节,受我们史院长的指派,我担任这一个讨论会木槿油画作品研讨会的主持人。在这个研讨会开始以前,我对木槿进行了我理解的一个介绍,就是一般字面上的介绍大家都从印刷品、刊物、杂志里面都能够看到。

    一般作品意义上的介绍,大家通过木槿女士的作品,我们都能读到她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翻译家的修养,从她的绘画作品她这些修养我们都能看到。我想说的就是结合她本人的身份去做一个介绍。

    木槿女士首先她是一个金融企业的高管,长期从事金融工作,大家都知道金融工作是一个非常繁忙的工作,要求对风险的管控都是非常繁琐的这么一项工作。她能够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创作了这么多的作品,我看了以后非常吃惊。

    这后边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个动力我想了想,有一个哲人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人去驱动她,没有人去说教她,你要画画,你要去怎么样,她就是因为热爱走向了这条路,并且不断的向前走,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么五光十色的作品,非常难能可贵,这是我介绍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木槿女士她作为一个女性,她的绘画更多的是体现了女性的这种灵感和对色彩丰富的把握,这是作为一个女性画家所独有的特点,我们从她的作品中看到了绘画的这种丰富性、多样性、色彩的饱满性,这是她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是女性所独有的感受和体会。

    第三点,木槿女士她有自己的社会角色,她在社会中要扮演自己的角色,同时她内心独特的、张扬的个性,又在她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角色与个性之间的冲突,这是非常冲突的一件事情。

    我们想一想一个金融企业的高管来画油画,这本身就是有一定个性冲突的地方。金融企业它管理,它整个的运营,它高度的理性。油画个性的表达,极端的、高度的个性,这种冲突在她的绘画里面表现有所体现。

    你看她的绘画的调子里面都是深色的,略微带点静穆与沉郁,略微带着这样的调子。但是表达的色彩又是特别的张扬,特别的有个性,笔触又特别的大胆,这就是冲突带给她创作的激情、创作的动力。这一点我想更多的咱们要从她作品产生的根源去谈这一点。

    第四点,我想介绍一下木槿她同时是一个作家、翻译家,这一点她更多的思考自然与人、社会与人、人与人、人与自我的这些关系。她的思考,作为作家她一般思考这些问题,都是在哲学层面有一个深入的思考。

    这些思考在精神上,表现在她的绘画里面,在精神上更多的是要描绘精神的原象,要描绘她这种绘画的意境,这就是诗意、诗境,要表达这种诗境。

    所以她绘画里面的小木屋,绘画里面的静物写生,绘画里面的一片小树林等等,都给人一种远方的感觉。她并不是表达她所见这种日常的这些东西,表现的是一个远方的启迪,远方的向往,这就是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的。

    木槿她作为一个与个人的个性所产生艺术上的一个介绍,更多的是木槿绘画本体的这些探讨,我想她为什么能够产生这些东西,她又怎么样的审美理想,又有怎么样的审美经验,这些审美理想、审美经验是怎么产生的,她有什么样的特点,我想是咱们这次研讨会的一个重点。

    我在这边不去耽误更多的时间,我想把这个研讨会的时间,让各位专家去做更多的分析、更多的点评。下来我想邀请咱们中央美院的教授,中央美院研究生院的书记和策展人葛玉君先生做第一个发言,来分析和点评木槿女士的绘画。大家欢迎。

    葛玉君:首先感谢西沐先生,感谢史跃峰老师,也感谢我的好朋友刘礼宾先生对我的邀请。实际前几天我看到史老师发来电子版的书画册之后,我非常认真的对画册,前前后后阅读了一下。

    在阅读之后,我特别有感受,我觉得第一个感受,就是木槿老师她像是一个,就像刚才西沐老师讲的她是翻译家、作家等等,第一个感受我觉得木槿老师是综合素养的,非常全面的艺术家。

    因为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家非常注重视觉、语言的锻造和表现,但是我们从画册里面可以看到她图文结合的方式,她采取文字和视觉两种语言进行呈现。而且我关注到在木槿老师文字叙述当中,也是表现了她对很多方面的关注和思考。既有她觉得艺术创作是一种生命的感悟,或者体悟这样一种感想的小文章。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她关于意象油画,这些绘画界比较关注的,关于本体性绘画研究的这样思考。当然我们看到木槿老师文章当中有对于素描、色彩、透视、构成艺术本体问题的分析,所以她是一个很全面立体的。

    这里面尤其让我关注到的,她对于绘画、色彩一些非常细微的地方,这是我觉得很多艺术家可能在我个人看来思考欠缺的地方,她对于很多细微问题的探讨专业性的探讨,比如说她提到的同类色、补色、色差。如果理解到她的这样一种阐述,我们再看她的作品,尤其她一些抽象作品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一种理性中的感性,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过滤之后的一种感性的呈现,我觉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当然我看到木槿老师还有对于技术性,笔触问题的强调,以及这个基础之上,如何赋予画面色彩的魅力或者感情的色彩。她从一个基础理论到一个宏观的理论,从一种感受性的东西到理性的分析,再到作品中都有这种展现。首先我个人感觉她的创作用我们现在比较常说的,是在一种交叉性的语言体系当中,对技术、经验和思考方式的柔和这样的一个呈现,而且这样一种呈现的过程是逐步把读者观看的过程,从它表面的形式语言,然后引申到对后面艺术家如何表达自我的这样一个纵深来进行的。我觉得这个是我看到木槿老师作品当中的第一个印象。

    我再谈谈第二个印象,第二个印象,当然木槿老师也写到她的创作吸收了大量的印象派的绘画和色彩,受印象派影响非常大,这个毫无疑问,后面《致敬梵高》,作品当中有很多那种影子等等等等,我就不再类举了。

    但是从我看她的画作,前前后后翻了一遍以后,我从她的语言体系当中,更能感受到一种本体性绘画的思路在里面。所以我昨天翻画册的时候想到了另外一个艺术家,我们也比较熟悉的,跟她的画有点类似的。就是台南艺术大学的教授,以前是台湾国立美术馆的馆长薛宝霞老师,她也是很奔放的色彩。

    但是看到薛老师那个奔放的色彩、流淌的笔触,她当时学波洛克的抽象表现主义,但是跟木槿老师的抽象绘画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说可能薛宝霞的绘画当中给人透露出一种国际感,但是木槿老师这种绘画反而是在这种绘画当中更能体现它的本土性、民族性的东西,内观性的东西。

    我一直翻到这个书的最后,我突然看到木槿老师是鲜族,而且你看她的画册也是朝鲜语、汉语、英语都有。我看到这的时候,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个人,就是中央美院的一个教授金日龙,金教授就是朝鲜族,金教授的特点平时是白裤子,要不是绿颜色的裤子,特别有个性,一看就是在中央美术学院独树一帜的,和别人的区别很大。

    金老师的绘画特别有特色,他的绘画基本上是用白色和黑色,一种抽象。如果说木槿老师的绘画我们说是一种热抽象,金老师是冷抽象,表达了一种肃穆的、庄严的,有宗教仪式的这样一种感觉。

    我跟金老师都特别熟,我们经常聊,他也聊到他创作当中受到他从小生活的女性环境,因为朝鲜族的色彩感非常强烈,非常质朴,男士可能更多被那种色彩当中的黑和白所吸引。

    反观我看了一下木槿老师的绘画,我们从她的绘画当中看到很多提炼的也是特别纯,尤其是有些颜色直接挤上去,这个胆子很大,待会我会讲考虑到它的色差、补色,这个地方为什么放这个颜色。看似很大胆、很感性,实际这是一种理性的分析或者设计在里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木槿老师的作品当中也是大量的运用这些红、黄、蓝,包括绿这些色彩,但这些色彩在鲜族里面是经常用的,尤其是红色、黄色和蓝色,巨大的重色色系。

    这些色彩我个人感觉在木槿老师的创作当中,如果往前追寻一下,可能她的作品当中透露出纯粹的、热烈的,有活力的,还有表现性的这些特点和样貌,。

    一方面来自于她对于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我想我们也无法去逃避她从小所生存的这样一种环境,给她的一种潜移默化,当然这种潜移默化不是艺术家主达性的,我就是受这个影响,但是从画面上我们或多或少抽离或体现出这些东西,这是我说的第二个印象。

    第三个,我简单的给她的作品凝练了6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写实性和抽象性,木槿老师的文章我整个看了一下,包括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作品,既有非常写实的素描码头、风景,也有偏向于构成的作品。当然我觉得她最主要的作品就是抽象这一系列的作品,她的风格是多种多样。

    从她的文章,我觉得她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在她看来这种抽象绘画一定是非常具有写实性技术的功底,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进行抽象。

    所以我想起很多年,上次也聊过一次,中央美院著名教授詹建俊先生,画《狼牙山五壮士》的作品,我们从小看这个作品长大的。

    詹先生也说到一个观点,什么才是好的抽象画,真正有那些写实功底的艺术家,他们再来画抽象绘画的时候,才能画出有底蕴、有内涵,儿童可能也能画抽象绘画,但是那种厚度和力度相差甚远。

    所以我觉得木槿老师从具象到偏构成设计,再到表现,这个过程她一路走过来是用一种非常娴熟的技术成熟之后的一种感悟性表达,自然一步步流露出来的东西。所以我们能感到她的作品笔笔有章法,处处有来路,还是能很明显的体现出她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以及这个过程渗透到她作品当中的体现。

    第二个小特点就是思辨性和设计感,我刚才也提到了,木槿老师她对于色彩的研究非常细腻,色差、同类色、补色,还有一个高级灰。这些艺术家都会运用这些东西在里面,但是像她这种很理性的,又能把它分析到,文字性表达出来,又运用到画面上,这样的艺术家是比较少的,这是一个综合的层面。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木槿老师的作品里面,我们就会看到她的那些抽象绘画,她的挤什么黄颜色,这个黄颜色背景可能是一个深蓝色,红颜色背景是一个什么颜色,实际是在她的脑子里面有一套色彩体系,加上个人情感,双向注入。

    所以说她的绘画是一种理性过滤之后的感性,她不是说很随性的色彩,纯粹性感情的注入,这个我觉得是她的思辨性和设计感。那些作品看似很奔放,但是却很有设计感,就是她故意设计。

    所以她的绘画在这个方面来讲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互补,包括她画太极的那张作品,绿颜色的椅子,运动感、颜色感、整个构图,表现出这样的一种张力。

    最后一个小的特点,就是堆砌、流淌与时间性。你看她很多作品,我觉得木槿老师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我觉得胆子非常大,很多作品都是大块的色堆上去,堆砌感特别强,一层层的厚度。

    还有一种作品是色和色之间的流淌、自然形成的那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我个人看来都和时间性关系非常大。它的立体性、叠加性,叠加的背后蕴含了时间性,以及她那种流淌性、自由行、流动性所带来偶然的交叉、交融,里面所蕴含的时间感,也是特别强烈。

    所以我觉得木槿老师的绘画是在这样一种堆砌、流淌,这样一种时间感的背后,把自己内涵的东西,本人的艺术创作、个人经验和一些内在的景观投射到画面上,是一位非常有主动性分析能力的艺术家,我觉得整体看完之后感受非常多。

    我觉得她这一次展览呈现是一个非常活灵活现全方位的展现,一般艺术家可能一个时期一个风格,她是整个的,让我们从她展示的作品中看出她的成长路线。

    当然最后如果提一点小建议,我觉得木槿老师现在从展览的效果来说,可能是一个多维度的呈现,比较多、比较杂,就是多路向的发展,如果提一个小建议,后期如果能集中到一到两个脉络上,会取得非常大的成就。

    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西沐:感谢葛玉君教授的分析和点评,他除了分析和点评之后,还有建议,把我们原来设定的第二个议程给提前了。咱们后面的几个发言嘉宾,在谈完分析与点评的时候也提一些建议,我看时间也比较紧张。咱们两步并做一步,可能会更好,下面我们有请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也是金融文联的老领导,也是木槿的老领导郭永琰先生进行发言。

    郭永琰: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木槿油画作品的研讨会,刚才西沐老师说了我跟木槿是老同事了,认识十多年了。但是我们从全面的、立体的、多面的了解木槿,参加这个展览还是第一次。

    因为过去我们是工作上的介入,知道她是一个非常有组织能力、敬业的领导干部,她曾经担任过天津的科技处长、农金处长、法人处的处长,还有工会专职的副主任,后来又进军中铁建担任领导工作。

    在工作中,我知道她是位作家,她的笔名叫金丹,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金融作协主席,在业内也是有一定影响,曾经翻译过多本书,也出版了很多著作。

    我记得在我们过去的工作过程中,她也说了我这个画有时间再参观一下,但是我当时真是没太注意,一直以为她是个业余作家。但是今天我参观近半小时,来了以后才知道她的作品是多种方式,刚才也讲了,非常丰富,在工作之余有这样的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创作,一个说明她勤奋,第二个说明她有艺术天分。

    再就是我看到她这个画的公众号以后,我感觉她这个作品不但有中文,还有韩文,这个也是非常好的,一个是对艺术的尊重,一个是便于交流。

    14号,前几天安风林到李可染画院来访问交流,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了,说你们的绘画作品、书画作品都是中文介绍,你要有英文介绍或者其他国家的文字介绍,让更多国家的人来了解中国的艺术,这个我觉得非常好,这个册子也非常精美。今天一个是我对这个展览表示祝贺,也为她拿出的新作和大家分享,为她叫好。

    李可染画院现在是史院长主持宋庄画院的工作,这次展览我觉得是创造了“三个第一”,第一是为我们的女画家举办一个画展,第二是为金融女画家举办一个展览,第三是将西方学院派、印象派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的一位画家去展览,这个我们觉得是创造了“三个第一”。

    注重光与色的描绘,启蒙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兴起法国的一个艺术流派叫印象派。印象派的特点是注重光与色的描绘,注重自然光线的变化。木槿就是用中国画的气韵,油画的色彩,通过光与色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达到了强烈浓厚的艺术效果。

    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起源于两晋,成熟于宋代,繁盛于南北清,形成了多种流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体系。近代的中国画家借鉴了西方的绘画光影效果,在追求形色的道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像我们的李可染先生早年就学习了西方绘画素描的色彩,借用西画的手法,加以取舍,梳理明暗关系,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画风格。我们大家欣赏李可染先生的画,他这个山水和其他的历代山水都有不同的地方,它就是光线逆光,而且他有一个非常亮眼的光,而且他的画非常满,构图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他借鉴了西方的理念。

    木槿老师她的作品就是采用色彩来表现光与色的效果,靳尚谊老先生在抖音上说了一段话,他说评价当代绘画标准是什么呢?他说好看。今天我们木槿的画,我觉得确实是赏心悦目的,色彩丰富,这个我们看了非常好。特别是她对色彩、构图、空间和技巧的把握。

    她的作品给了我们三点感受,第一个画出了作家自己的感受,因为时间关系,我说的简单一点。第二点是画家抓住了自然景物的千变万化,通过观察注重不同阳光下的色彩。第三个特点,画家在色彩方面有所探索。比如说她的风景系列《鸡冠花》,这些在色彩运用的都是非常丰富的。

    李可染画院院长李赓先生是一位融东西方美术于一身的艺术画家,受李赓先生的影响,包括我们的西沐老师、史跃峰院长,都是受他的影响,对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流派,我们也在学习中不断加深。

    在抽象画中我特别喜欢荷兰籍美国画家威廉德库宁的作品,他将欧洲的英雄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融入自己的风格,加以发挥。他这个作品,我看了木槿的画以后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用色、光上。不光是我们讲的是学院派,还有印象派,但是木槿老师的画里面更多的还有印象派和抽象派的特点。比如说咱们展示的北边有写生的作品,西边是抽象的作品,我们也能从她的画中看到英雄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

    大雕塑家罗丹说真正的艺术家总是冒着危险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见,而表现他自己所想到的东西。木槿以此次画展作为新的起点,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走出画室,走近大自然,画出五彩斑斓的人生,画出自己满意的佳作,谢谢大家。

    西沐:非常感谢郭永琰先生的发言,他是金融界的,也是文联的,因为木槿女士的工作轨迹和绘画有一个详尽的说明,比我们的了解都要多、都要仔细、都要详尽。

    下面我们有请蒋文博先生发言,蒋文博先生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编审,他长期从事艺术研究、艺术理论的出版工作,他在这个方面艺术的研究有很深的系统性的心得,咱们听听他是怎么分析和点评木槿女士的绘画。

    蒋文博:谢谢!谢谢西沐院长的介绍,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木槿老师,因为尹老师的名字太多,我想展览的题目上我们还是称木槿老师,不能叫金丹老师。

    因为这个展览,我们刚才来了以后第一个感受,真的觉得史院长这次安排,这是我们特别别开生面的,让我们感受到在生活世界里面讨论艺术的一个研讨会,很少会这样。

    因为我们一般的研讨会不会涉及到献花,还有艺术家首先致辞,脱稿讲等等。就让我们感觉我们不是在一个跟生活距离很远的地方来讨论生活中的艺术,我们就是在生活里面来讨论,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的艺术家,她的想法、思考、情感,我觉得这样一个研讨,本身这种形式,我真的觉得被我们其他艺术家的研讨会所借鉴。这样才能看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或激发我们说出有意义或者有意思的话。

    因为刚才几位老师也谈到了木槿老师的经历,包括她的创作,特别是玉君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讲的比较系统。我们在今天9点半之前,只是看到的印刷品或者电子文件,9点半以后来到展厅确实是非常震撼。

    这样一个艺术家跟我理解到的金丹老师作为一个作家,或者之前还作为一个舞蹈艺术家,作为一个雕塑泥塑的这样一个经历,特别是她这几十年以来,特别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人生经历,最后凝聚成这一墙的作品。如果用我此时此刻的感受,我觉得就是两个字,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我着重想从语言和思想的角度来说一下我对于木槿老师艺术的一个看法。第一个,我注意到她有些作品,它的题目叫并非抽象,但实际上我们推远看它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一片风景,有草、有花有树,有空间、有质感、有空气感,也有刚刚西沐老师谈到的印象派。

    我们对于这种光和色的把握,凑近看什么都不是,全是笔触,全是颜料,就是远和近确实是我们看画的距离。但是艺术家在处理这个作品的时候,她提出一个题目,她说的是并非抽象,我们严格意义上讲她用的全都是抽象的笔触和语言,没有用古典主义的方法,没有把一个自己的形象描绘的让我们看不见笔触。我们不用仔细看,发现全都是笔触。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用抽象的油画语言,描述了她心中的那一片风景,但是她的题目用的恰恰否定了她的语言,她说这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言。

    就像我们想的玛格丽特《这不是一支烟斗》一样,明明画了一支烟斗,但是它的题目在画面上写着一行字,就说明这不是一支烟斗。

    我们在想第一个问题,我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木槿老师在做什么、在否定什么,或者她要通过否定之后提出她自己的主张,是什么呢?她肯定不是提出具象的主张,也不是提出抽象的主张,我的理解应该是她试图表达她心中明确的审美意象,也就是说她不是具象,也不是抽象,她一定是一个她自己要追求一个整体的意象。

    这种意象是可以超越所谓的具象和抽象风格的判断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涵盖就会离开了所谓我们形式语言风格的判断,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在语言风格的层面上,如果我们到了一个意象层面上去看木槿老师的作品,也就刚刚玉君教授谈的。我们好像看到这个里面又有具象的,又有抽象的,甚至在她后面的油画作品里面画了一个素描,有好几幅作品,我们刚刚看到了。

    就是用油画的形式画了一个非常具象的素描,这个素描的旁边还有类似于剪贴的符号,也就是说这种装饰性的、具象的,完全不违和的出现在一个画面上,那表达的就是一种意象。

    所以在意象的层面上,木槿老师的这些作品才具有了宽泛的包容力,涵盖了造型、色彩、构图、笔触等等,全是在这个画面上变的统一起来。

    所以我们看画册的时候,我们看到木槿老师还会用她的文字阐述记录她整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个里面我们发现我们在美术学院学习到的,教给我们怎么样解决造型的问题,色彩的问题,构图的问题,思路和角度都不一样。她具有更宽泛的启发性,所以我觉得只有回到了意象的层面,才有艺术家这样一个不受约束的创造。

    最后尹老师是从具象出发走向抽象,最后又到达了意象的综合。我个人的感受,跟她对于文学深切的喜好和丰富的经验,应该是密切相关的。

    文学创作的同时,她写了大量思考性的文字,因为这个问题它第一时间让我想到卡夫卡,马克思大家应该知道1883年去世,卡夫卡就是那一年出生的,卡夫卡生命的长度很短,1924年就去世了。

    但是我们知道卡夫卡在写作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绘画作品,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我还发现木槿老师跟卡夫卡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对于绘画天生、天然的热爱,达到了一个超乎想象的程度。

    卡夫卡我们不说了,我们在卡夫卡作品当中,看到他特别阳光的一面。虽然文字作品我们看不到了,但是在他留下的哪怕一些手稿、片断,我们都看到他特别阳光的一面。

    但是为什么要通过绘画形式来呈现?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客体。作为一个作家、文学家,他为什么如此热爱的绘画,而且不是一个、两个,是一个整体的现象。

    刚刚西沐老师说提建议,我觉得将来有机会木槿女士可以把这个作为一个专题,因为不是您一个人,是代表了一整批艺术家。不管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都有这样的文学家、艺术家、画家,甚至舞蹈家,他们就是一个人,一个人有多种身份。包括达芬奇还有科学家的身份等等,这本身如果在今天以这样的主题展开,我觉得也能够引起更加广泛的思考。   

    最后一个,就是思想与语言的关系,在木槿老师的创作和她的艺术经历里面,我们能够发现她会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案例,让我们去思考在今天,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讯息无处不在随处可得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以最小的代价,我们不需要通过科班的训练,不需要画素描,不需要出去写生。

    我们只需要一个手机或者一个电脑,我们借助人工智能都可以形成我们属于自己署名的作品,从造型、色彩上,可能比你学习了几十年的人画的还要好。那么艺术家,包括文学家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我觉得木槿老师给我一个最大的触动,在今天像这样的艺术家、文学家如此的坚持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思想、头脑去体会这个世界,他提供了我们这个世界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因为在欧洲二十世纪遭受过科学和哲学的危机,在今天我们同样面对全人类的危机,我想木槿老师如果说根据她的人生经历,我觉得是非常感人的地方。

    我了解到的情况不太多,我感觉起码有两次类似于濒死的经历。第一次因为左边眼睛视力的问题,在这篇文章里面我们看到,想伸手去触摸那个高压电线,那就是自杀。在那一瞬间,她决定自杀的时候,突然又跑回来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后印象主义的大艺术家,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我如果没记错,在你的文章里面也谈到了,去戈壁滩上经历那个漫长的旅程,去找自己爱人的过程中,有冲动要跳下去,生死不管了。

    所以我觉得像这样一些切身的经历,一定是给木槿老师有一个心灵上的触动,最后以她的方式,包括我看到文章的时候会发现,以一种特别嘻嘻哈哈开怀的方式,回到了自己的人世间,回到了自己的生活,重新来看待生活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可能性。让我用文学、舞蹈、雕塑、绘画的语言给它表达出来,来感染更多的人,为这个世界提供一些基本的参照物。

    我觉得今天这样一个经历,对于我们今天的人,特别是年轻的艺术家和普通的观众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我们不知道思想是归我们人所有还是归机器所有。

    所以我觉得像这样一种体验,这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今天也看了这样一个展览,特别是史院长组织这么好的一个研讨对话的环节,我确实也是受益很多。后面可能还有很多老师也会提供很多很好的智慧,跟大家一起来交流。

    最后我还是想用木槿老师自己的一段话,这个我印象深刻。第一个她特别认同的,“在我的左边肩膀上站的是欢笑,右边肩膀上站的是泪水。当时二者之间的争吵构成了我一生的生命”,实际讨论的是人最根源的问题,不是濒死的问题。

    就是我们一直会有各种纠结,但是艺术家,或者作为一个人他要做什么,木槿老师讲的一段话,我给它抄下来了。

    因为疼痛,因为刻骨铭心,因为难以忘怀,所以我的散文基本上是个人率性的表达。诗作也是如此,无痛、无处触碰,表达真实,倾诉真诚,寻寻觅觅、跌跌撞撞、拷拷打打的无外都是对真理的追寻。

    我觉得这一点讲的让我瞬间回到了海达格尔以及我们老专家的这个方面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对我们整个时代,对我们整个人类整体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数字时代,特别特别急缺的一种能量。我也是非常期待能够看到将来木槿老师能够跟画界,能给我们更多的人让大家能吸取到更多的营养,谢谢。

    西沐:感谢蒋文博编审,他从语言的高度,从审美经验、审美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层面,分析了木槿女士的创作。下面我们想邀请范一冰女士,她是从创作的组织金融画院,这个和木槿是离的最近的一个组织,她谈一下对木槿作品的分析和点评,然后给出应有的建议。大家有请。

    范一冰:大家好!很高兴这次能够在木槿老师的作品展上,和大家分享木槿老师的作品。木槿老师是我们金融学院,金融学院才成立没多久,第一位做个展的女画家,尤其是史馆长支持。

    刚才我也看了一下作品,其实前两天木槿已经把她的作品发给我了,画册的电子版,我在家里写了一篇稿子。但是我觉得因为时间原因,我就不要再念了,耽误大家时间,我在这里重点说一下。

    木槿大家也看到了,她既是诗人,又是作家,诗人在这里面刚才我也读了她的诗,她的写作水平,大家通过她的画册也能感受到她的才华。今天看到她这么多的作品,真的是让我感到非常震撼。

    因为我觉得我跟木槿有过一次交流,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她很多的作品,也是电子版或者通过手机,但是这样现场直击她的作品是第一次。我也感到很震撼,可以看出画家用心在艺术创作绘画创作这条道路上用心去创作,用心去探索。

    其实木槿她的画里面首先感染人的就是她的色彩,她的色彩运用的大胆、热烈,充满感情、充满激情,这是一个女画家、女性艺术家特有的感受。

    当然很多女性艺术家感受各自不同,但是在木槿这里,我感受她独特的对世界、对生命、对大自然的关注,以及她对于人的艺术态度,我觉得木槿的艺术态度是高的,她是把自己站到一个高度去对待艺术、对待她的美术创作。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作品里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对世界的关怀,对和平、人生、生命的关怀,以及她作为女性艺术家,作为子女,对自己的后辈以及自己长辈的关爱,我们在她的作品里都能看到。

    我跟她交流的过程中她谈到母亲这个话题的时候,她是满含热泪,说她在照顾母亲的过程中,从母亲生病到衰老,她一点点的看着她变,就像一朵花一样一点点的在萎缩,她内心是无比痛苦和难受的。

    所以从这一点看出,木槿她虽然从母亲这个方面得来的感受,但是同时折射出木槿对人类、对生命、对大自然的关怀,以及她敏感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只有这样的感受,只有这样的敏感,才能出好作品,才能成为一个好的优秀的艺术家。

    我觉得木槿她的色彩是有温度、有热度、有热情,每看到她热烈感情的时候,我的心是跟着她的作品在愉悦。看到她比较冷调子作品的时候,我的心在沉思,我会回归到比较哲思的层面来想画家她到底在表现什么,她在想什么。

    特别是我刚才听到木槿给大家介绍她《生命之源》这个作品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前两天看她作品的感受是没有错的,就是她那种大爱在作品中充分体现。

    其实我们女性艺术家很不容易,因为我们女性艺术家大家也知道,除了画画之外,还要照顾家庭、照顾丈夫、照顾孩子,我想在座的女性都有体会,我不能只画画,不管家,对于女性艺术家很少有这样的,把家里照顾好,才可以做自己的艺术。

    木槿不仅做好了这些,她不仅是一个企业的高管、作家、诗人、画家,这么多的身份于一身。但是她做的还非常好,可以看出木槿她不仅在用生命去做这些事情,不管是艺术、写作、文学、诗人,她都是用自己的生命去热爱它们,去赋予它们生命,这样她的作品才有生病感,才能让观众深深的体会到。

    我个人看她作品的时候,我觉得一会给我带来热烈的愉悦,一会给我带来静静的沉思,一会纵观她画展的时候,又觉得像一首交响乐,给我带来视觉和感觉的艺术享受,我相信我这种感觉每一位观众都会有。

    在这里我不占用大家太多的时间,我也预祝木槿的画展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也感谢史馆长给我们木槿这么优秀的女画家,提供了这么一个好的展示作品的机会,那么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去学习、去欣赏。

    最后我想借木槿这展览,因为我们金融画院刚成立没多久,我是金融画院的院长,我上面还有金融画院集团,李可染画院金融画院的院长郭主席就是我们团的主席。我们后台老板是中国金融网的何世红董事长,所以我们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金融画院才能够稳步往前。而且我们这里有许许多多像木槿一样优秀的艺术家,希望史馆长,希望各位在座的老师关注到这个群体,我们也会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呈现给社会。

    再次感谢木槿老师,我这次也是学习到很多东西,因为我们俩一直有沟通,在我们俩的沟通中我想也会取长补短,让我们的艺术做的更好,更往前走。感谢大家。

    西沐:感谢范一冰院长,她主要从情感投入的角度来介绍、解读了木槿女士的这些绘画,表示了金融画院作为一个新机构的希望。

    下面我们隆重的邀请中央美院的教授,国家文艺评论基地的副主任刘礼宾教授,对木槿女士的绘画进行分析、点评和建议,有请。

    刘礼宾:谢谢史馆长给我推荐了这样一个艺术家木槿女士。是很早,二十多天以前看到的。前面我们看到的主要是电子的材料,今天来了以后确实比较震撼。

    谈几个您创作当中涉及到的问题。第一个,我觉得这是一个从上一届的文艺创新展、主题展,叫《梦想之旅》,这次的展览是有一个全球的,对于当代艺术另类现象的呈现。这次的主题展95%的艺术家都是女性艺术家,《梦想之旅》这一届,这是非常奇怪的,文艺创新展的主题展只有5%的艺术家是男性艺术家。

    同时这些年当代艺术呈现了很多的风格,比如说神秘主义、东方主义、原始主义,甚至是女性主义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这和全球时代的转化,还有当代艺术现在所面临的处境是有关系的。

    很多理性主义的,或者说当代艺术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发展的脉络里面有一个缺失。就是这种主体个性的表达,而不是建构在很多知识系统上的,比如说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民族主义、性别认证等等这样一个知识架构下的当代艺术脉络。

    看到木槿女士的作品,我想真是有意思,李可染画院史馆长推荐的艺术家里面突然出现了这么一位,既是从事金融领域,又是作家,还是舞蹈家,同时又喜欢画画,拿出大量的时间,创作了如此多的作品。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生命力非常的张扬,这个其实是很多画家身上所表现不出来的。就说很多画家给我们的感觉画得好,或者放在艺术史的脉络里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地位,或者说他沿着某一个脉络去发展。

    但是你的画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你个人的,刚才范女士也谈到了。就是从你的生命状态,刚才蒋文博老师也谈到,从你的生命状态直接打造画面的这种表述、这种直接性,这是让人非常感动的一点。

    其实再回头一看它的学术性,它的史学价值,或者说在整个艺术界的价值。我觉得第一点是最难能可贵的,大家都谈到你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的这种创作,你会发现你并不跨越年龄层面,或者说跨越艺术风格的层面。你跟他们的创作初衷是很像的。比如说像印象派的向梵高致敬,向向日葵致敬等等,他们也不是,我们现在往往把他们打造成著名画家,或者美术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

    因为他们当时就是这种原始冲动,特别是梵高,后来也谈到高更,这种转化。因为高更跟你的职业很像,他本身就是一个交易师,很成功的交易员,或者说证券的操盘手。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层面,可能很多语言问题、艺术风格问题等等问题,我觉得都会形成下一个问题。

    我这几年也接触了很多,包括刚才范女士说,我一个初中同学他现在就是北京一个银行集团的副行长,他是一个小说家,他是写五代十国的。他跟我年龄差不多,1974年的,他已经写了70多万字。我说你哪有那么多时间,他说不是,他说我们是有这个时间,是腾出来的。

    而且我看到有十年了,各种领域的人进入艺术创作的,给我一个重要的提示。其实他们在进入所谓的绘画领域,或者艺术领域的时候,他们往往能表现出很多不同的东西,而且这种不同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谓学院或者职业艺术家身上所具有的。

    在这里面他有一个转化,无论是学识的转化,生命状态的转化,或者他对于这种文化所表述的层次上的,他们可能往往比我们美术界的人有更清醒的认识,非常不一样,就是针刀直入,一步到位。

    当然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比如说你是一个成功人士,突然进入艺术界,也会遇到艺术界的很多抵制,潜在的,这些都不会说出来的,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素人画家。

    我觉得这个完全是可以超越掉的,我觉得现在艺术创作,如果说你能真正的接触到这种文化转型,或者是国家、民族,具体到个人身上,为什么很多女性艺术家特别出色?

    我觉得正是她们不同于男性艺术家那么多的社会责任、理性思考,她们的感性在更深的层面上,因为她们各种身份的不同,那个更深层面的评价,借助画作所形成感性的通道,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让我们眼前一惊。这个通道是存在的。

    另外一个我谈语言问题,我对您一个身份特别感兴趣,就是翻译家,我觉得翻译和你现在的绘画有点相似。我觉得一会看到超现实主义,一会看到抽象,你说我不是抽象,一会看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等。我觉得这也是你现在按美术界或者我们书写的时候所面临的困难。就说你每一个方式,甚至你的写生,我觉得好了不得,就是灰调的写生,好专业,几笔的那种感觉。你在画抽象的时候非常直接,非常大胆。

    这个时候我觉得做评论的,我们也很难去说,你要两条路去走。比如说你翻译卡夫卡,或者翻译一个韩国艺术家的作品,或者翻译村上春树,可能你本身的转译状态,你转译成汉语的时候,语言状态就不一样,你在绘画的时候可能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

    下一步我觉得可能是您把个人的主体状态和语言层面的确定性,哪一种画法我都画的很好好,我的画法是什么,我就用我的状态和这种语言形成一种咬合,就是说进入这样一个当代,进入这样一种程度。

    我觉得非常惊讶的是,您几年的时间把各种表述达到这样一种到位,因为我猜你也没多大接触,你要不就大量的去看展览。我不知道你这种表述的直接性从何而来,我觉得很厉害,这是一点。但是一旦落定在,就是说我的语言达到信达雅,雅的这种层面,或者说成立的层面,我觉得在未来的一两年,两三年,我们以后可以聊,很了不得。

    我简单说这些。

    西沐:非常感谢刘礼宾教授,他从当代艺术流派的各种术语,还有一些新的现象的层面,对于木槿的绘画做了一个梳理和定位。刘礼宾教授虽然年轻,但是他在美术界、评论界的地位很重要,他的一些意见都比较中肯。

    由于时间的关系,咱们听一下管理部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主任雷喜宁主任做个发言,咱们听听他的一些意见。

    雷喜宁: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参加木槿老师的作品的研讨会。要说我和木槿老师认识的时间并不长,我们通过丁一雨老师介绍认识的。

    当时介绍认识的时候,说我们木槿老师是金融家,首先身份是金融高管,多年在金融展现上做出很好的成绩,但是同时她也是文学家、诗人、散文作家,同时她也是翻译家,有韩文的,朝鲜族的,翻译了不少的作品。所以当时我对她很钦佩,我觉得作为一个女性有这么多的身份,这让人很钦佩。所以看出她的人生是非常立体的、多方面的,这么一个丰富的人生,多才多艺。

    刚才各位老师对她的作品,作为美术家她的作品方方面面都做了专业的解读。在这方面我可能是个外行,但是我有个印象,看了她的作品就可以看出我们木槿老师对于色彩、光影高度的把握能力。

    说实在的,她主要是画油画,我看都是画油画的,咱们的油画当中色彩是灵魂,控制这种整体色彩的色调,这是很关键的。所以她对于这种色彩的把握能力,在丰富的色彩冷暖变化当中能够控制好整体色彩的和谐。我看她的笔触很大胆,在这种厚薄,在用笔当中能够保持色彩这种层次的分明,包括跟空间的关系,这种掌控能力让我有很深刻的印象。当然她的作品和题材很丰富,这个大家都谈到了。齐白石先生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描,就是要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我觉得她的作品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

    我觉得今天也是个展览,也是个研讨,双方是结合的。可以说是对于木槿老师一个阶段的创作成果的总结,是她艺术风格一种集中的展现,同时也是她艺术道路上一个新的起点。祝愿她在这个基础上,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进一步探索,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今天我觉得在这个场合,在座的都是我们艺术界的人士,还有美术界的人士,所以作为管理者,过去长期在文旅部机关工作,最后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工作。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也做一些政策的宣传,因为大家都是美术工作者,我的工作最后的岗位是在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做主任,所以跟大家目前从事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在座的估计有些了解,有些不是特别了解。

    所以我在这简单的用几分钟的时间做一个介绍。我们知道国家中央政府层面有四大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科学家申请的,还有一个社会科学基金,我们搞社会科学的去申请,这个主要在中宣部,文化部也管一部分,就是艺术学的项目是由文旅部来负责的。还有出版基金,过去是新闻出版总署管的,就是有些出版物很重要,但是它的销售面有限,但是它的价值很大,怎么办?可以申请国家艺术基金。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国家艺术基金,我们资助的是艺术方面的创作、传播、人才培养,包括青年艺术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我们这个基金时间最短的2013年成立的,到去年是整整十周年。我们资助的方向也没有涵盖所有的艺术范围,我们资助的方向主要是舞台艺术,歌剧、舞剧、话剧、戏曲、相声、曲艺,舞台艺术。

    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跟大家有关的,就是美术领域,美术事业。资助的方式,我们大概几个方面,一个是创作,包括你的舞台艺术作品创作,包括我们美术的创作。还有就是我们已经完成作品的传播,比如说舞台艺术的演出,到各地去巡演,还有我们的展览,你作品出来以后,你得让大家看,有受众,让老百姓、人民群众能够欣赏到,有展览。另外我们还有这两个大的领域人才的培养,后继有人,人才的培养。还有就是我们专门资助青年艺术人才,就是40周岁以下的青年艺术人才,包括美术方面、舞台艺术方面的,编剧、作词、作曲、文艺评论,40周岁以下的,专门为了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后继有人,人才培养,这是我们资助的几个方面。

    美术的资助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主要是几个方面,一个是美术创作,我们大概资助了6届,总的项目我们是580多万,在整个范围当中不多,而且美术创作人才我们过去支持主要是对个人来创作,就是美术家个人申请的。从今年开始有变化,大家可以关注一点,今年3月1号,我虽然现在不在中心做主任了,但是我现在还是理事会的理事,所以有些会议我也参加。

    今年的美术创作,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3月1号开的理事会,2025年申报指南已经公布了,大家有兴趣到我们的网站上,国家艺术基金的网站上,有5个申报指南,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传播、人才培养、美术创作、青年艺术人才培养,5个指南。今年的美术创作有什么变化呢?过去我们对于美术创作的支持,是支持个人,创作的个人,就是你这个画家或者青年美术工作者,你个人要根据指南的要求,你可以申请作品。

    从今年开始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了对机构申请的这么一个方式,作为美术创作机构也可以申请美术创作项目,我们李可染画院你这是一个美术机构,你也可以申请美术创作项目,就是你来组织画家就某一个方面开始进行创作,最后进行展览,这是一个新的方式,大家可以注意的,因为以前我们主要是资助个人的。

    这里面机构的创作申请资助的金额最高是200万。但是同时有个要求,为什么要增加机构的资助呢?一个是机构本身可提供有更多的美术工作者,另外也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我们这个金额是200万,不是说一定给200万,也可能150万,根据你创作规模的大小,你组织作品的大小。

    同时我们说它是匹配资助,就是说我给你200万,或者100万,150万,根据你项目的大小,同时你自身也要筹备大概相同的数目,加起来就是400万了。

    为什么有这么一个政策呢?就是说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做这个事,国家艺术基金是推你一把、帮你一把,而不是包办,就是这个意思,今年是一个新的政策。我看有金融画院,李可染美术馆,李可染艺术馆,还有好多的美术机构都是可以干和申请的,这是一点变化。

    第二点变化,就是个人的创作,过去我们是资助立项以后你再去创作,今年变了以后,个人的项目、个人画家是资助你已经完成的作品,也就是2025年我们对于个人的资助是你在2023年度已经完成的。我们在座的画家,如果说有2023年度完成的作品,你认为我这个水平很好,或者符合我们的要求,你就可以申请。它是项目完成后奖励机制的,这样也是总结了过去多少年的经验,你已经完成的个人作品,它的质量是可以把控的。

    过去我们的方式你立项以后再去创作,个人的作品有时候把握不太好,你最后的效果不太好把握,所以这个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化。对于个人的作品我们讲有国有版标,有水彩、水粉、书法、篆刻,大概这几个类,每个是奖励机制的。你立项获得资助以后,每个项目大概10万块钱,也是一种奖励性质的。

    所以美术创作这一块,今年政策有些调整和变化,如果说在座的各位老师,包括我们艺术机构的负责人有兴趣,可以到我们的网站上去看一看,研究研究,欢迎大家利用好这个平台,大家共同努力,能够推动新时代美术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西沐:谢谢雷喜宁主任,下面请中铁建资本管理公司冀涛董事长发言。

    冀涛:简单说几句,参加这个活动不说几句,感觉有点缺憾。在艺术方面,我完全是门外汉,我就说点门外汉的话。在这参加活动谈一点感受和祝福吧,4个词,8个字。

    第一个词是成就,如果我不亲临现场,我不知道,我们叫尹总或者金丹总,我还不知道她木槿这个名,我感觉她是潜伏在我们金融机构的一个女画家。这是第一个词。

    第二角色,她扮演了很多的角色,家庭的角色,社会的角色,但是我觉得每一个角色都扮演的很好。我觉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能是在这方面有许多的缺憾,但是我觉得她每个角色扮演的很出色,我就不再说了,因为各位领导都看到了。

    第三个词是品质,我跟她几年的工作交集,我觉得在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尊重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什么品质呢?向上向善,与人为善,对生活、事业的热爱、执着,还有多愁善感,对生活的那种感悟比我们更深刻,这是第三个词。

    第四个词就是祝福的词,我希望她的绘画事业之路越走越辉煌,越走越宽广,希望她的生活工作更加圆满生活,也希望各位来宾平安、健康、快乐。龙年大吉,谢谢大家。

    西沐:谢谢冀涛董事长,下面我们有请金融作协主席阎雪君发言,有请。

    阎雪君:不好意思?因为我在各位大家面前是个外行,地地道道的外行人,我也没准备发言,也没通知我,再加上是个外行,所以我不敢说了。

    但是感谢西沐教授的点名,也感谢士宏的鼓励,我说两句,我和冀总的意思一样,不说对不住金丹,说两句外行人的话,道一道内行人的情怀。

    三句话,第一句话金丹的这个画展震撼了我,我本来今天来的主题是寻找金丹,却遇到了木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一进门就到处找金丹画展在哪,结果找不到,看到的是木槿。我心里很失落。

    为什么?因为我一直把金丹作为我金融作家的这种头牌,或者是一个典型代表,我的骄傲和自豪。结果现在找不到尹金丹了,出现了一个木槿,还是画家,我心里挺失落的。

    今天气温有所下降,我进来以后,我参观了一下,我发现这个尹金丹简直就是一个潜伏的特务就像冀总说的那样,我真是震撼了。这么多年我和金丹的经历,我们俩的交情已经到什么,我们一块探讨文学,一块喝酒,喝多了,把车扔在大街上,第二天半天找不到,就这种关系。但是从来没见过她还有这方面的天赋,今天我一看确实震撼了。

    为什么震撼了?因为我的第二个感受,我今天真正读懂了什么叫诗情画意,这个诗情画意这个词我从小就喜欢说、喜欢听、喜欢用,但是不理解真正什么是诗情画意,今天我从金丹的画里读懂了诗意、诗情,从她过去的作品我回忆一下,我看到了美丽的画面,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不分家原来在这,诗情画意的真谛原来在这,所以我的心热起来了。我觉得管她金丹也好,木槿也好,都是我们的人,这是我今天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各位专家、艺术家的热情和帮扶感动了我,挺感动的,因为我看到这么多的大家来举办画展,而且提出了这么多美好的建议和中肯的肯定,我也是觉得这个确实是大家百忙之中,这些大家,而且我基本上都是第一次见,所以说我感觉大家和朋友对金丹、对木槿的这种关怀,也确实深深的打动了我。

    第三句话,今天这个活动也鼓励了我,我感觉在金丹面前,尽管她是我最熟悉的金融监管领导,以前金丹是我们天津银监局的,她管信用社,我们一个条线,然后又到金融工会,监管处长。

    后来她跟我们冀总从事中铁建的金融租赁,所以说我觉得她又是一个金融经营者,她是作家、诗人、画家。我觉得金丹就不是人,真不是人,是人怎么能做到这样,我做不到,我除了会写点东西,啥也不会,我觉得我就是太低能了,觉得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从此以后金丹也给我们金融作协,她是我们天津金融作协的主席,是我们的理事,是我们中国作协的会员,我跟你们大家抢金丹、抢木槿,下一次我建议中国作协举办金丹的文学作品研讨会,谢谢大家。

    西沐:感谢阎雪君主席的发言。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张大林先生发言,有请。

    张大林:听了大家的发言也是非常好,特别是有各个同行、书画界的老师,还有我们金融界的领导,木槿先生的作品也画的非常好,可以说是油画文旅画,我们功夫画是由文旅画而来,木槿先生她的油画真的可以说是油画界的功夫画(音),这真正是我们本土的油画。

    她既是一位母亲,还是一位金融工作者,还是作家,给她这么一个称号也不为过,我们也得向木槿先生学习,她工作之余还能创作出那么好的作品,这真是难能可贵。

    再一点,她的画这一方面,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时间关系,现在12点多了,我再说一下我们的史院长,我多说几句。他本身的工作是在我们山东潍坊银行,山东有句话就是说中国画的,全国看山东,山东看潍坊,潍坊是看青州。直到今天青州的书画在全国,还是占到领先地位的。这都是得益于我们的史董事长,得益于他这个银行的大力支持。可以说是潍坊银行给我们书画界开了一种先例,这在中国书画的历史上也是一个里程碑。

    再就是我们潍坊的中国画节,中国画节这一块也是我们史院长来支持的,曾经是办了十几届,这是中国唯一的中国画节,办的都非常成功,非常好。我今天也不多说了,因为时间关系,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意,合家幸福、安康,祝木槿先生的艺术之路更辉煌。

    西沐:感谢张大林先生。时间关系,还有好多人没有发言的机会,咱们一会史总给安排聚餐,聚餐的时候大家再做进一步的交流。

    今天上午咱们通过木槿油画作品研讨会,系统的探讨了、分析了、点评了木槿女士油画创作的一些情况,可以说开的非常成功,非常圆满。到现在我这个环节就基本结束了,再把下一场交给史院长。

    史跃峰:感谢西沐教授,我们已经过了12点,大家讨论的如此热烈,非常的好。这样我们把下一步移动到餐厅,我们在餐厅一起继续探讨木槿老师的作品,探讨艺术,探讨这个春天我们的故事。

    (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