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川史迹之  资中文庙

(2013-03-04 12:39:21)
标签:

四川

资中

文庙

清代

国保

分类: 游记8-渝蜀黔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资州文庙和武庙,清,四川省资中县,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文庙全貌,乡贤祠外曾被火

 

    文庙和武庙在重龙山下,北门外。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984-987),本在城内大东街,明正统(1436-1449)、天顺(1457-1464)年间重建,明末倒塌败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迁十字街,雍正五年(1727)迁还大东街,乾隆元年(1736)、五十六年(1791)两次补修,道光九年(1829)迁至今址,为南宋状元、邑人赵逵[绍兴二十一年(1151)]居游过的洗墨池,十五年(1835)竣工,费时六年。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增修,1941年又予修复。

    文庙占地面积6787平方米,建筑面积2608平方米,坐北朝南,复四合院式布局,前后四进,格局完整,现存有:万仞宫墙、月池、华表、照壁、礼门、义路、灵星门、圣域、贤关、泮池、明成化碑、清康熙碑、乡贤祠、名宦祠、大成门、钟楼、鼓楼、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

    照壁外有万仞宫墙、月池和华表,月池即洗墨池,此区域未包含在文庙售票范围内(门票20元),无人管理,市民随手抛弃垃圾,尤其月池内杂物漂浮,此池本有沟渠连通水源,现似已成死水。万仞宫墙四字朝向文庙,背倚民居,此片民居街面已改造。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万仞宫墙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照壁和华表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华表

 

    先进入照壁与灵星门围合的空间,左右有礼门、义路,是出入文庙的通道。灵星门三门六柱,中门前置双龙浮雕石,两侧又建有圣域、贤关。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照壁、灵星门和大成门区域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照壁之东为礼门,售票点设于此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西为义路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从文庙内看到的义路,其左为贤关,右连照壁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照壁,有七孔雕刻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其中一孔,牌坊、塔和桥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照壁脊饰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连接照壁和礼门的围墙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灵星门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通过灵星门看到泮桥和大成门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灵星门,乍看抱鼓石和狮子都一样,再看有区别,古人做工就是细一些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灵星门之东为圣域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西为贤关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门和泮桥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半圆形的泮池和大成门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门内陈设有古典家具两列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壁上悬黄庭坚《幽兰赋》石刻拓片,原石刻于清代,陈设于西庑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泮池仅建一座三孔平桥,刻游龙护栏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四川清代唯一的状元来自资中,曾在此踩桥致兴,如今似我等庸碌之辈也能于桥上行走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桥头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泮池之东为乡贤祠和明成化四年(1469)楷书《御制重修孔庙碑记》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西为名宦祠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御书《四书·大学篇》

 

    大成门后为文庙的核心区域,正中为两层台基上的大成殿,两侧为东西庑及钟鼓楼,大成门和大成殿两侧皆建廊道与两厢建筑相连,台基护栏以石块墩起,颇觉古雅。大成殿内悬挂的十块匾额均是原物,八块清代皇帝,两块民国元首,已重新描色。西庑除《幽兰赋》石刻外,还陈列有号称国内最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及清末工商法规告谕木刻。东庑则有关于清代状元、邑人骆成骧[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实物及资料等。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殿区域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门西侧的廊道护栏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东庑和钟楼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东庑中关于骆状元的实物及资料,据说成都望江楼二层供奉文昌帝君之后,四川就出了清代唯一的状元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西庑和鼓楼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制于明嘉靖九年(1530),金地黑字,高八尺八寸六分,宽四尺二寸,厚七寸五分,比当时统一规格的神位高大许多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钟楼,为形成闭合的回廊,大成门、东西庑山墙都增设了半个卷棚顶的小屋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鼓楼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殿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殿脊饰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两层台基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护栏上都是麒麟、狮子、凤凰等吉祥图案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殿内为孔子立像,宋代所供奉为新巷肖氏宅之古物,相传为三国石工为之,后几经存废,或改神位,或改坐像,文革后恢复为坐像,因孔子曾问乐于邑人苌弘,兼之记载宋时为立像,遂改为今像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殿内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大成殿西侧廊道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东侧廊道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护栏石刻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当时只记得鱼化龙的题材,不知道还有麒麟吐书、大师小师等,这幅也是遍寻未得,回来后发现在某张之中

 

    崇圣祠别为一区,位于大成殿东侧靠后,未开放,只在重龙山上俯瞰得一概貌。回家后翻资料,还有节孝祠,在山上便见文庙东侧有琉璃瓦小屋,以为在街道对面,现细看照片,始知在文庙墙外。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崇圣祠


四川史迹之 <wbr> <wbr>资中文庙
红墙外绿瓦屋顶或许就是节孝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