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走长牛的救市及治市建议二
(2008-09-13 13:36:07)
标签:
最美丽的观众金韬救市治市建议长牛价值投资二次股改股票 |
就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1、06年已经股改的上市公司大小非到目前为止基本都已经解禁,由于成本差异过大,任由其抛出必将大面积跌破净资产。甚至会引发股权抵押贷款的金融风险。而根源问题来自于10送3的对价比例太低造成的成本差异。上市公司大小非作为产业资本虽然有流通的权利,但同时也要避免大股东操纵股价、恶意抛空上市公司和转移资产行为。当上市公司属于价值泡沫的抛售可视为正常套利,而放弃控股权或超低价抛售则有违大股东的信托责任。应视为抛空上市公司、转移资产、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应就此加以规范。一,大股东必须承诺保持控股权而不减持的股权比例。上市公司大股东不应将股价套利行为成为其盈利的手段,不然上市公司大股东将成为最大的幕后操纵者。上市公司大股东作为有信托责任的产业资本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经营其主业,将主营业务做大做强,通过经营的盈利获取合理回报。其必须承诺控股比例,低于其控股比例则视为退出或控股地位转让,则属于大股东退出及控股权转让性质,则需要通过大宗交易市场完成。这可防止大股东抛空上市公司及资产转移。二,在控股权以外的流通股权需承诺合理的最低减持价。否则也可视为侵害其他股东权益和操纵股价。并通过大股东类别账户进行后台技术限制,在承诺价以下不得买卖交易。未承诺合理减持价的大非股东则锁定其类别账户的交易权限。直到其承诺价设定为止。三、ST类上市公司及资不抵债公司大非不允许减持。以免大股东抛空套现,侵害其他股东权益,带来退市及破产后遗症。ST类公司扭亏后连续3年,才能进行减持。
2、06年后新发的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第二批股改,以解决扩大的股权分置问题。鉴于06年的股改政策漏洞与股改后遗症隐患,二批股改需要就对价合理性与流通时间问题作出修正,一、这些上市公司在未完成股改之前将大小非全部锁定,股改完成后即直接流通。防止锁定期过长导致的炒高套利空间过大的后期压力。二、在对价比例上应尽量达到同股同权的效果。根据不同股票的成本差异不同,十送十、十送十五、十送三十都不算多。三、取消用权证对价方式,防止上市公司当权证市场投资者为股改埋单。四、资产注入承诺形式,必须承诺资产注入的资产总值,注入资产的收益水平不得低于原上市公司的业绩水平,完成注入的最后限期,违约补偿责任等问题。
证监会相关人士曾表示,二次股改是推翻股改的成果。这句话在认识上有很大误区。二批股改是对股权分置改革的继承和统一,对新老划断后扩大股权分置错误的纠正,是对股改方式能解决股权分置的认可。不论一次股改、二次股改还是二批股改。其核心目的都是全面解决股权分置。这是让市场所有大小非和投资者的公平和利益一致。现在国资委和证监会在国有资产进行二批股改的认识上也存在一些偏差。他们认为上市后,国有的大小非就增值了,再进行二批股改会让国有资产贬值。事实上这个想法与实际脱离,事实证明,国有大非的所谓市值完全是虚拟资产,在股权分置环境下全流通,只会造成股价向大非成本靠近的爆跌,其大小非的市值贬值数额更巨大。而股改后,虽然稀释了部分本该属于流通股东的股权,但市场信心恢复,回到合理的估值水平,国有资产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而且从长期看,对大股东的利益更有保障。因此两者比较,不进行二批股改的资产保值行为是无法实现的,只会出现二级市场投资者和大小非股东全输的状况。而进行二批股改后,则是多赢的回稳局面。这其中的取舍用现在的市值比较就可以算出这笔帐是赢是亏。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全面股改落实后的整体市盈水平将回落到10倍以下的价值水平。这将可以吸引大量的储蓄资金和长期投资者进入。真正让百姓分享到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让私有财产社会化,让百姓拥有财产性收入。这样的市场将是全世界最有价值的市场,健康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成熟市场。
3、在二批股改的同时,新股发行制度也应该按全流通市场制定发行规则。把定价权完全交给市场,让市场自己去寻找合理的价值。同时申购制度也应避免被机构高度控盘的局面,取消资金上限的申购方式,改为按账户数分配中签比例。在这样的发行制度下,大小非可上市即完成全流通。
4、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很多上市公司都有A股,B股,H股。而大小非的流通不应只把眼光盯在成本不一致的A股市场中。其实H股的发行制度已经是按国际接轨的全流通定价机制,企业要套现,完全可以考虑把大小非放到全流通的国际资本市场中去。在国际资本市场释放大小非压力也应该成为减轻A股市场供应压力的可选方法之一。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需要完善,比如牵涉到国家安全的大小非不能去国际资本市场流通。套现后的外汇结算配套制度也需要完善。如何控制大股东控股权不会被外资变相收购,如何保证大小非在国际资本市场不出现贱卖资产的状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