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新华社股市评论有感

(2008-07-19 11:38:37)
标签:

跟着火炬看中国

财经

股票

新华社

分类: 股市评论

刚刚读完了新华社评论文章《让股市发现资产的真正价格》。总体感受是务实的,但又似乎缺少了一些具体制度性的见解。文中所提出的方向性指引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逐步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投资者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似乎这三个方向,很早就提出,并且相关部门一直在“做”,而是否起到这样的结果?当然结果是没有。那么就有两个理由可以解释,一是方向错了;二是方向没错,但没做到效果。第一点是可以否定的,大方向是所有投资者都认可的。那么问题肯定出在第二点上了。

从文章的主线来看,前部分列举事实表明中国的股市与经济形式发生背离。中间部分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那就是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所产生的估值体系重建。接下来阐述了新的价值依据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最后是依靠上述的三方面的政策来完成这条真实价值的回归道路。

作为一个在证券业十多年的业内人士,一直希望看到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文章的用意很明显也是为了让投资者正确看待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同时让主管部门明确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这让我们欢欣鼓舞。但出于一个市场的专业分析人士,同时也希望为市场的健康发展出一点力量。因此就新华社的这篇文章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和意见。

首先,谈谈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投融资功能。融资功能的核心就是企业融资价格是否是市场价值。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需由市场来竞价。而事实上,目前新股的IPO发行定价权却没有交给市场,而这种发行制度如何达到真正的市场价值发现?再融资的定价权也应由市场竞价来决定。而正因为再融资的定价不合理,造成了企业对过度融资的巨大诱惑力,发行定价过高,过度融资等现象都是目前融资功能丧失的根源原因。而投资功能的核心则是投资回报,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投资者希望得到的是企业长期、稳定、真实的分红,而当企业不能给于投资者满意的分红,投资者也只能去投机,靠股价的波动赚取差价了。而事实,中国证券市场,每年的年报业绩和真实的分红回报水平却相差甚远。这也就导致了中国证券市场无法培养长期的价值投资者。这就需要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和分红进行严格的规范。资源配制功能,核心问题上市公司质量,在核准上市公司时就必须考虑到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达不到稳定收益和长期快速发展的上市公司不能上市。而业绩差的上市公司就必须限制其再融资,0资产或负资产的上市公司就必须退市或破产清算。不能上市之后,把股市当“提款机”,而是先把自己当初上市的行业和资产做好。真正做到证券市场的资源配制功能。

其次,如何看待这次暴跌的问题。文章已经写到了问题是出在股权分置改革。从全流通的大趋势来看是很有必要的。我也一直认为不搞全流通,股民和上市公司的利益就无法真正一致。但为何还是下跌这么厉害,大小非解禁了还是对市场出现了如此大的压力呢?原因可能要回到股改的事情上了,当初股改的初衷是让上市公司和股民的权利回归一致,或者说是同股也同权。而怎样能同权?就是同样的股票是同样的成本。而股改的所有方案中,都有多少上市公司真正做到了同股同权呢?有点是送出了部分股票,有的是派现金,还有居然是拿出了权证,而权证的补偿最后埋单的人都是股改后进入市场的股民。权证品种有谁统计过?有哪家公司真正拿出了股票和钱来承担股改义务吗?多少权证最后都是以超过理论价值而收场,认沽权证就更上演了疯狂大投机的闹剧。那么股改没有达到真正的上市公司的同股也同权,上市公司依然有套利的巨大空间。而这些规则一直是处在很混沌的状态里。还要值得一提的是,股改完了,IPO发行却一直在继续着原来的错误,所有这两年多发行的大盘股都是按原来的老体制出来的。这样又带来了后遗症,中石油是多少的发行价?他难道不用股改了吗?这里也就是我说的二次股改。股改后出来的上市公司也必须股改,而很多新上市的公司没有实施股改的义务,却享受着已股改公司的权利。这一点管理层怎么会疏忽了呢?这将是一个更可怕的套利啊。所以我想强调一点,在股改后上市的公司,一定要股改,不能把股改变成一次“形象工程”,这是代表着最广大股民利益的根本问题啊。我们就拿交通银行为例,2007年5月15日上市,而当时的发行价是7.9元,开盘在了14.2元,首日买入的二级市场的股民成本是在14元上,而在1年后,首发原股东配售和首发战略配售就解禁了。期间没有对流通股东进行任何的股改补偿,就开始解禁了。那么大的成本差异,在短短1年多,就在同股不同权的环境下解禁了,不奇怪他为什么能跌破10倍的市赢,能跌破发行价了。这样的上市公司还有很多很多。股改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真正完成的。这些股民本该有的权利,希望提醒管理层不要再遗忘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