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金内讧——需要更多王亚伟打破“行规”

(2008-07-12 11:15:07)
标签:

金韬

基金

财经

行规

王亚伟

赎回

明星基金经理

内讧

重仓股

基金排行

分类: 基金透视

08年7月1日是下半年行情的起点,也是党的生日。在久跌后的市场,所有人都期待着下半年能在这天会有一个好的开头,让大家看到希望。可是以招商银行,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中国最具价值的股票却纷纷跌停。一直认为市场价值已经被低估,甚至新华社,求是杂志等权威舆论都认可中国目前市场的投资价值的时候,为何最有价值的股票还会跌停?市场不得不去挖掘这些股票大跌背后的实质是什么?最后才让市场发现,中国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已经因为建仓了这些股票而遭到其他基金们的围攻。而这些基金的理由却是,他们没有和我们“打招呼”私下抛售钢铁股,因为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报复。看来是个很简单的事由,但这却不得不让我联想到很多更深层次的含义。

就基金内讧来看,只是暴露出一些基金的“行规”与现在的博弈环境出现了冲突。一直以来基金都是用政策打擦边球的方法,进行合谋操纵股价。方法很简单,一只基金只允许买入基金总量的10%,假如一只基金要做庄,那当然达不到控盘率。但一家基金公司下面有几家基金,每家买10%,不够再找“兄弟”基金也买点,这样就可以完全控制了这家股票的价格了。这也就是市场所谓的基金“抱团取暖”。而这种盈利模式在基金业是长期存在的。03年的“二八现象”其实就是基金抱团的最佳例证。但在04年初这样的模式已经出现问题了,在买的时候大家可以互相配合,按比例加仓。但到市场上涨后,对目标高度会发生分歧,这就产生了04年的基金多杀多的局面。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就自然会产生现在所谓的“行规”,就是抛的时候打个招呼。在基金们看来,所谓的行规是为了基金们的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对股民来讲,却是侵害了我们的利益。把这种变相合谋当成基金业的行规,的确暴露出法规的不完善。

以往基金能够用这样的模式成功,道理很简单,就是靠资金优势来操纵股价。前提是当时没有其他高位能做空的对手,当然内部也不能内讧。而现在基金却遇到了大小非QFII这些对手,高位由于“行规”所限,没有联合做空的时间和空间。却被“外人”在高位扔了个大杠铃。大家想扛也没有后续资金,最终被大量的赎回压力打了下来。如今的股价已经跌到了该回补的时候,可基民却不埋单。只好干巴巴地看着高位做空的“敌人们”在自己的地盘抢便宜货。重仓基金的日子现在的确不好过,而对王亚伟这样在去年下半年减仓,并在6月新发行的新基金来讲,那可是天地之别了。

我仔细观察了一下王亚伟的操作策略,在去年大量减仓周期性行业,而把底仓转向了防御性行业。而且在其中操作过宏图高科,广钢股份,这些股票很多都是被王亚伟打上去,被其他的基金或游资接掉高位筹码。虽说这些票也有所下跌,但对其他的跌幅来说已经是很少了。而在近期王亚伟却把原来华夏大盘精选的钢铁板块抛出,也只能说是换仓策略,转向市赢率较低长期成长的金融板块中。从稳健成长的角度来看,王亚伟的操作是成功的。而事实却是,一个对投资者负责的基金经理,却因一些投资理念的冲突,遭受了其他那些失败的基金们的围攻!

假如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问题,假如我是基民,我会看清楚这件事背后的一些实质,就是王亚伟在高位抛出股票,保证了基民的利益,而在新发了基金后选择了市盈和成长都较好的股票。这样的基金应该是值得我们维护的。而那些高位没有抛的抱团基金们,却为了所谓的“行规”背弃了自称价值投资的理念,却在这样的时刻用基民的钱去砸地板货来报复他们眼中的“叛徒”,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伤害的是基民的利益,更是拿变相操纵股价当成盈利的真正理念,这样的基金怎能进行长期持有。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也该是基金业界该好好深思失败的时候了,好好体会一下什么才是基金的投资理念,管理层也应该对一些政策进行修改了,既然基金是长期投资,为何必须在募集后管理层都认为泡沫的整体环境内必须建仓。既然基金各有价值趋向,那为何要批准一家基金公司下的几家基金都可以同时建仓同样的股票群。既然市场到了高估的点位,那基金为何却要受持有比例的限制不能大比例减仓?既然基金没有做空机制,那不如把股指期货马上推出,改变基金的被动挨打局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