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两大发明,震撼世界

标签:
杂谈巴铁基因编辑技术 |
分类: 扶贫相关 |
发明一: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
一个从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十年没发表一篇论文,偏安河北科技大学的副教授韩春雨,却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奖级”的实验成果,而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了“网红”科学家。
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5月2日,文章在线发表,几个小时之后,学术圈朋友的祝贺电话陆续打来了。很快,韩春雨和他的新发现出现在了大洋彼岸MIT(麻省理工学院)的BBS讨论区里。
邮件每天翻倍增加,他第一天收到十几封邮件,第三天就上百封了,这些从美国、瑞典、法国等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邮件,有谈学术的,也有谈合作的,其中夹杂着一些向他抛出橄榄枝的研究机构。这些天,他接电话接到耳朵疼,其中有亲自打给他谈实验室谈合作的院士,不少人都是他仰视的行业前辈。
发明二:中国巴铁
据悉,世界第一辆“巴铁”样车将于今年的8月份在秦皇岛试运行。目前,“巴铁”科技已与周口、天津、秦皇岛、沈北新区、南阳签订了合约。
21世纪最伟大的交通发明有两项:一项是美国超高速高铁,把飞机速度从天上移动到地面上;另一项是中国巴铁,把地铁从地底下搬到了地面上。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有几百万件专利,唯有巴铁一件荣登时代周刊。
一、节能环保。“巴铁”完全采用电力驱动的,一辆巴铁可代替40辆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可减少864吨耗油,减少2684吨碳排放。
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巴铁”相对地铁高昂的造价及较长的时间周期,其优势令人震撼。“巴铁”建设成本是地铁的1/10,造价是地铁的1/5还不到。
三、创造就业机会。巴铁是一个新兴产业,他的诞生也将创造出一个新兴产业集群,能拉动地方经济,解决地方就业问题。资料表明,每投资1亿元轨道交通可带动2.6亿元GDP,解决8000人就业。巴铁拥有70万亿的投资需求,对解决世界范围内的就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