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贫困线简介
前段时间,贴篇《农村扶贫标准简介》,被管理给删除了。今天,不谈这个了。根据资料整理,只谈谈国际贫困线,但愿不再被删除。
世界银行的贫困线标准实际上是三条,一条是发达国家贫困线,每人每天平均收入低于14.4美元。法国和美国的国内贫困线,都在这标准两倍上下。第二条是中等发达国家贫困线,每人每天平均收入2美元,如巴西为“人均每天2美元”;第三条是最穷国家贫困线,每人每天平均收入1.25美元,叫作绝对贫困线或极端贫困线,如黑非洲等20多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在使用。
国际贫困标准(International Poverty Line
Standard)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76年组织了对其成员国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后提出了一个贫困标准,即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运用的国际贫困标准。法国的贫困线怎么确定的?因为收入统计数是决定贫困线的标准或基本的参考,所以法国定在全国收入中位数的一半,近几年为每人每月650欧元——约合人民币5760元左右。美国的反贫穷组织,甚至用这样的欧洲例子,指责美国政府将贫困线定得太低。
与法国比较,美国的贫困线算法要复杂一些。基线是必需营养和国民饮食习惯的结合——既要保证营养,又不能不顾饮食习惯,只让穷人吃便宜的鸡蛋而不许用牛肉补充蛋白质。在食品的基础上,再加上其他生活必需:衣服、居住、交通、电视等。美国的贫困线按家庭人口分出档次,家庭数量最多的四口之家那一档,2007年的贫困线是21203美元,为中位数收入50233美元的42%。单人贫困线为年收入低于10590美元——合人民币
7237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