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徐忠球老师《足迹》有感

(2023-01-23 19:21:47)
分类: 读书笔记


《足迹》是徐忠球老师写的一部个人自传,时间跨度从1953年写到2021年,全书分为三部,即:上部一甲子(60)博弈,中部退休生活有精彩和下部颐养天年(待写、已从2022年开始撰写)。现已成文的是上、中两部,计39章、173页、8万多文字、32幅图片。

这部自传,徐老师在职期间就有明确的写作意愿,且已经在2005年就开始撰写,然由于多种原因仅仅写出4章就停了笔。一直到15年后的2021年仲夏,徐老师忽然脑洞大开,思如泉涌,静下心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一气完成了后面37章的撰写。

读完徐老师的这部个人自传,我有些感动,对徐老师也莫名产生一种敬意,也引发我不少的思考。对于徐老师的这部自传,我不是随意读过,而是细细阅读了两次,第一次逐页通读,第二次是再细读,且在书上还写了不少的注解和感受。读罢全书,我真切感动徐老师的勤奋和执着,由衷敬佩徐老师的坚定和勇敢,感谢徐老师从自己一路走过的曲折经历中,提炼出不少实用的经典话语,他的这些切身感受和所思所想,应当是给我们这些同龄人、也包括隔代人以不少的思考和启迪。

徐忠球老师1953 8 月出生于绍兴地区上虞县下管公社上前村,由于家庭贫困和历史原因,徐老师从小就遭遇一些是非曲折,小学高小毕业后无奈当了放牛娃,17岁机缘巧合得到一个村小学的代课教师机会,此后就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光荣岗位。工作 44 年期间,先后经过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公办教师“三步曲”,通过在职进修获得中师函授毕业,并获得《浙江省小教专业合格证》《国家教师资格证》《浙江省小学高级教师资格证》。期间所著教学专业论文“复式课堂教学探索”被编入《全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大论坛》,“教学的艺术”刊登在《浙江教育报》,“校务公开促管理”刊登在《浙江工人日报》,多篇教学论文正式发表在省市县相应媒体。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所撰写的“见证农村学校三十年大变迁”一文,还获得省市新闻媒体报道,并被上虞市教育系统评为优秀新闻一等奖。

2013 8月退休后,徐老师笔耕不辍,所参与的各级各类征文、金点子、红段子、宣传语口号等,曾获国家级和省市县多项奖励,多篇散文刊发于《上虞日报》《上虞夕阳红小报》。所撰写的征文“如何开发曹娥江一江二岸”获上虞宣传部、旅游局“十大金点子奖”,“振兴在上虞”主题征文“点亮乡村民宿之灯”获区宣传部二等奖,“讲好向海湖故事”获上虞乡贤、旅游局二等奖,“弘扬乡贤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刊登在上虞宣传部《上虞社科》杂志等。2015 年开始参与老年学学术研究,所撰写的“明天如何养老”“实施互联网+智慧助老探索与思考”“对失能失智老人监护问题的调研”等20多篇论文,多篇获得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优秀奖、省老年学学会二等奖、市老年学学会一等奖等,3篇论文在广东《老龄研究》杂志发表。

退休后的徐老师并没有静静地颐养天年,相反甚至比在职时还忙乎,当然,生活得也更加快乐和充实。近年来,徐老师先后担任上前村农村文化礼堂专职管理员、下管镇民间老年书协会长、下管乡贤分会会长等职,积极参加上虞区老年学学会、区老年人体协科研委等社团活动,参与相关校史和馆史的编著等,获得绍兴市民间“五星级人才”、绍兴市“最美文化礼堂管理人”、上虞区“谢晋文化奖”、上虞区“学习型家庭”和上虞教体局、退教协会“十佳老有作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先进事迹曾被2016 年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网浙江客户端报道,2019 47日《绍兴晚报》曾用一个版面的篇幅,刊发对徐忠球老师的人物专访:“退而不休的快乐‘笔杆子’”。在这篇2000余字的专稿中,记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笔耕不辍、五年更换8块手写板,老有所为、用笔杆子写养老论文,退而不休、他是“最美文化管理员”等三个部分,对徐忠球老师的快乐退休生活进行了深度报道。

看徐老师的个人自传,沿着《足迹》探寻作者一路行走的踪影,给我的感受是,徐老师在职时学习勤奋刻苦、为人坦诚大度、处事坚毅细致、工作尽心尽职,退休后以健康为中心,手握笔杆写作、钓杆休闲,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同时,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老有所乐、幸福享受。

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在他44年的从教一线业务工作中,始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为山区教育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退休后更是以读书和写作为乐,生活健康快乐,家庭安逸幸福,并创作了这本富有山村教师特色的个人自传。这一切,看似普通,实质并不容易,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理解徐老师工作中的辉煌成就和退休后散发出的光芒,都是以他自己坚毅顽强拼搏和始终不懈奋斗得来的。诚如徐老师自己所言,所有的一切,机遇也好实力也罢,都要靠自己去奋斗,有付出才有收获,有舍得方有回报,绝不敢心存奢望、不劳而获,毕竟天上不会无缘无故地往下掉馅饼。

徐老师的《足迹》一书中,还写到了他的读书和写作,也写到了他那间山村罕见的个人书房,所谈及的自己对于家庭的理解、对于家人的挚爱和对于治家的方略,同样让我印象深刻。

徐老师是一位爱读书、能读书、会藏书的人,多年来通读了不少书,所悟出的道理是:多读一本好书,多见一些世面,多点知识、才华,多点通情达理,多点聪明智慧,在书中寻找幸福,内修于心,外修于行,全身心投放在书中,活到老,学到老,其乐无穷。从上个世纪70年代读一本《昆虫世界》,启动读书的大门后,徐老师一直与书结缘,曾有当年为借阅一本《西箱记》,晚上翻山越岭要跑10里路的难忘经历,那个时候的读书环境和现在根本无法相提并论。退休后,徐老师静心通读了《中国通史》《中国秘史》《中国逸史》《中国野史》等四部历史经典文学作品,重翻四部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还看了《毛泽东传》《蒋介石传》《张学良传》《刘伯温传》《清朝秘史》《和绅传》等多部传记。而阅读《易经》《黄帝内经》,则让徐老师增加了知识和学问,现代文学也看了不少,应当说,徐老师看的书真是不少,且比较杂,面也比较广。

而徐老师于201711月自己动手设计装潢的一间个人专用书屋,则彰显了一个读书人的聪慧、教书人的专注。那是一间放置杂物的小房子,一次在整理河边这间十几平方米的小房子时,徐老师突发灵感,为何不整理出一间属于自己的专用书房呢?说干就干,不到一个月,原先杂乱无章积满灰尘的旧房子,变身为一间窗明几净的豪华书屋,里面配置了写字桌、电脑和打印机,还有文房四宝、书柜、躺椅、凳子和一些生活用品,还装了一台空调。此后,就在这间被自己命名的“山味书屋”里,徐老师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里面写字、撰稿、会客、读书,翻看他每年花费1000多元订阅的报刊杂志,安静地写自己想写的文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尽享快乐和惬意。如此“奢侈”的专用书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真还不多见。

徐老师个人事业有成,妻子很贤惠,两个小孩很争气,我理解他们一家很幸福,他们这个和美的家庭、和谐的家风也让人羡慕。比徐老师小3岁的妻子徐惠芬个性爽朗、慈眉善目,笑容一直挂在脸上,她非常能干,似乎家里大大小小的一应家务都全包了,应当是非常称职的一位家庭后勤部长、大管家,事实上徐老师在家里就是一位“甩手掌柜”,家里的事根本不需要徐老师去操心。徐老师妻子做得一手好菜,偶尔也会去村里的民宿帮帮忙,他们家曾在200011月接待过干部下基层活动,两位时任市、县书记的领导食宿都在他们家。徐老师的两个女儿像自己父亲一样,都很会读书,都考入了上虞金融系统,工作得都很出色。

一晃,徐老师退休后也快10年过去,2023年迎来了自己的70周岁,就在年前,徐老师创作了一篇5000多字的随笔,题为人到70该留步,写得真是有些情真意切,我又一次被感动到,该文近日已在《老年体育报》的深报移动多媒体平台推出。新年疫情有些解冻,如果客观环境允许,我相信爱好旅游的徐老师今年又要往外跑了,他那已经结集成册的《北京行》《西安行》《桂林行》等十余本游记中,已经成文的80余篇旅游日记约15万文字后面,应当又会增添新的内容。当然,最重要的事,我理解徐老师对于自己《足迹》的下部“颐养天年”,肯定会列入“幸福清单”,付诸时间和精力去用心撰写。

由衷祝愿徐老师健康快乐、家庭美满、生活幸福,新年继续发光发力,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满笑声、充满活力、充满阳光!

2023123日,文字3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和师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