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创意 |
这是一组摄影作品,名字叫《国人游戏》,作者是前不久在网络上很火了一把的摄影系列作品《招待所的那些事儿》的拍摄者池磊。不过,这组照片可没“那些事儿”幸运,获得了不少的批判。
摄影/池磊
面对批评,摄影师池磊在他的博客里写到:“这组照片最早发布在《ROLLING STONE》上,CHINESE GAME!(国人游戏!)这是一组极讽刺的照片,我觉得很可能会刺痛很多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感觉,但是这照片深处蕴含更多的是现在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看到无数网友的批判和辱骂,我觉得这组作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希望各位过了嘴瘾之后认真地想一想这组作品的真正用意!它们表面看起来的确荒诞无趣,但这就是极为残酷的表现方式,这种不舒服与残酷正好暴露出了少数国人无知与脆弱,难到你没有发现现实中的我们和他们很像吗?”
再看看摄影师对口水的回应:“叫嚣保护国粹的网友们,你们有几个真正了解和热爱国粹呢?又有几个能说出这组照片的扮相是谁?这些照片中的人物不就是你们吗? 停止叫嚣吧!真的很希望国人的境界能够因此升华,敢于直面自我!反思真实的社会,反思作为国人的自我,但大多国人的特质就是习惯了盲从和拒绝思考,这就再一次印证了这组作品主题------国人游戏!最后,朋友们,不要虚伪!先去了解你热爱的国粹!再来放屁_sina_#8221_word__鹑梦易芪忝潜Я耍_sina_#8221_word__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类社会中的“艺术”
创作总有一些另类出奇甚至出位的思考。关于这些议论,我在《痴呆症可增强艺术创造力!?
既然敢于创作,就要勇于接受评判,至于该作品所表达的表层与深层含义是什么,表达的如何,则属于智仁之解,非作者所定义,也非观者所意指。
其实,批评与申诉,讨论与反思,对于艺术作品来说,属于太正常的现象,这本身就是创作思想成熟与升华的过程。人类艺术长河中绝大多数的创作都属于“过程中”作品,这个过程有思考、有阵痛、有淘汰、有颠覆甚至有叛变,能真正抵达目的地的作品就属于“经典”了,人类几千年艺术文明中,到达经典岸边的作品经文可查,消失在烟波浩淼中的则不计其数。
赞赏、批判、宽容,再激烈都比沉默要有价值,所以,艺术家们,别那么“躁”。
摄影师池磊:
[O'ZINE]视觉杂志创始人、主编、艺术总监。
《非音乐》《极度摇滚》《WIND>》《另册》等先锋杂志艺术总监
艺术类出版物的美术指导,唱片视觉统筹
多个现代音乐节视觉统筹
出版新音乐唱片[等着谢幕]
绿色环保刊物[GREENNESS]视觉总监
美国音乐杂志[Rolling Stone]特约摄影师
青年文化杂志[0086]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