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日广场》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08-12 15:09:24)
标签:

教学设计

数学

北师大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节日广场”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是对本册前三个单元知识的综合运用。借助“欢度国庆”这一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的丰富素材。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5、2、3、4的乘法口诀;学习了辨认上面、正面和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3、  进一步体会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运用数学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片断,这是哪儿?你们知道吗?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情境图。

师:对,天安门广场时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国庆节快到了,天安门广场被工作人员装扮得更加靓丽了,你想不想去看一看?

揭示课题:节日广场(板书课题:节日广场)

 

 师:这节课,我们就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比一比谁发现的数学问题多,谁解决问题的办法好。

 

 

活动一:乘车问题

师:我们要去天安门,首先应考虑怎么去的问题?

课件出示汽车座位图。(每排有4个座位,有10排)

师:我们班若有36名学生和一位老师,能坐得下吗?

活动二:看广场,提问题

课件显示天安门广场的喜庆景象。

师:转眼间,我们就来到了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看到眼前的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自由活动。

活动三:瞻仰烈士纪念碑。

师:同学们,在节日中,少先队员在烈士纪念碑前,敬上队礼,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兴趣高涨。

 

 

 

 

 

 

 

让学生说一说应怎么去,使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赞美天安门)

 

学生自由活动。全班交流。

1、气球、跳舞的问题。

2、花园的问题。

3、拍照问题。 

通过课件展示了真实的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课件上的画面色彩鲜艳,音乐悠扬动听,展示给学生的是美的享受。体现了课程的整合,使学生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也证实了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直抒胸臆,生谈感受

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课件出示连一连。

师:请问下面三幅图各是谁看到的?连一连、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纪念碑的哪个面看到的。

 

 

师:我们就要告别“节日广场”了,这次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呢?又有哪些发现呢?

师: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数学、用数学,让数学真正成为你们的好朋友。

学生观察情景图后回答。

学生动手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说说心中的感受。

让学生观察图画,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动手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8×4=32(个)或4×8=32(个)

                            一共有多少人跳舞?

                        6×3=18(人)或3×6=18(人)

                        9×2=18(人)或2×9=18(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评价方面,除了学生互评外,要注重运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表扬与掌声。

⑴表扬。发自内心的赞美和表扬,认可学生,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勇于表现自己。譬如,带着真诚的微笑说:小老师,真不错,谢谢你教会我和大家;来吧,我们都跟着小老师学学;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带头给予掌声。

⑵掌声。掌声代表着真诚,代表着鼓励,所以不要吝啬掌声,用掌声肯定学生的价值,带着真诚大声说:哇,你真棒!

二.鼓励和批评。

⑴鼓励。只要学生说的有理,那怕是一点点,都不能错过及时鼓励的机会,比如;你这点说的很有道理,我想说的都被你提前说了,来掌声鼓励。

⑵批评。批评是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批评时要运用关切的语言,和缓的语调,让学生感到亲切与诚服,避免伤其自尊。比如:哈哈,你这小家伙,没想好,就抢着说,我口袋里没糖啊,想清楚马上告诉我,相信你的第二次答案。

总之,无论鼓励还是批评,语言运用都要灵活。在课堂上,要在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是对本册前三个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我安排以数学活动为主,创设了庆国庆这个情景,引导学生到节日的广场去走一走,看一看,先引出“乘车”活动,后引出看广场,提问题的活动,最后引出“瞻仰烈士纪念碑”的活动。在活动中,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构建起了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进行思考,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