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在你觉得被拒绝之前,能不能麻烦先直接问我一声?

(2014-04-18 12:04:24)
标签:

人际冲突

被害妄想

杂谈

分类: 唧唧歪歪


       这两天空气还算尚好,带着小安在院子里闲玩。

       偶然听见几个老人凑在一起,义愤填膺地聊些什么。

  话题依旧还是很老套,又是一腔血泪地控诉自家的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有多么、多么懒惰,多么、多么糟糕,云云。

       最大声的要数乐乐老爷,据他自己讲——就在刚刚的这个清晨,他望着小两口房门紧闭的卧室,满肚子的委屈被愤怒瞬间点燃,腾起一脚踢开卧室的房门,破口大骂:“ 你们平时不带孩子也就算了啊,周末放个假也不知道让我们老两口休息休息!都睡到几点了还不起床!你妈抱乐乐抱得肩膀天天疼你们知道吗……”

        众老人纷纷附和,枪口一致地指责 “ 现在的孩子不懂事 ”。

  一旁的我却只好选择绕道而过,心里十分无奈地想:为什么不可以在还没那么辛苦的时候,就直接告诉孩子 “我和你妈妈需要休息,周末你们早点儿起来带宝宝吧!”

  我觉得,大多数的宝宝爸妈,都不至于厚着脸皮硬声拒绝吧?

  可是很明显,乐乐的老爷就不是这样认为的。

  在他的头脑中,乐乐的爸爸妈妈,也就是他的亲生女儿和女婿,都是既懒又坏的;即便他直接向他们表达 “希望你们周末自己带乐乐” 这样的请求,也是一定会被拒绝的——所以,与其说他是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不如说他是在对着自己头脑中“已经” 拒绝了他的女儿女婿表达愤怒。

  愿望还没有表达,就感受到了莫须有的被拒绝。

  感到被伤害,所以才会控制不住自己发那么大的脾气。

  啊,饶了我吧!


  正好前两天和《心理月刊》的玲玲聊一个关于两性的话题,无意间我就感慨了一声:“这真是一个被害妄想流行的年代啊!” 

  玲玲不解,让我多说两句。

  于是我举例子说,比如,某天有个朋友找我们借了一100块钱,说好了第二天就还,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都没动静,我们明明在乎却也装作无事,自己在心里叽歪 “以后可要多长个心眼,不能随便再借给人钱了!”

  “对啊,对啊,我就是不敢提醒别人还钱的那种人!” 玲玲附和说。

  是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简简单单地提醒一下,等到对方真正明确地拒绝还钱以后再去失望、伤心、鄙视他呢?很有可能,人家真的只是忘记了。

  “没有,没有啦,我只是怕人家会嫌弃我小气,不相信他。”

  看,在你的眼里,你的这个朋友有多坏——他不仅欠你的钱不还,让你着急上火,同时还会批评你,嫌弃你,十分苛刻地评价你。


  是,我在这里用到 “被害妄想” 这样的专业词汇,多少是有点儿夸张。只是类似的思考方式,在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家人朋友身上都几乎天天看见。生活中,职场上,很多时候我们的怒气和不满,都并非来源于对方明确的拒绝和不合作,而只是因为我们太早就预设了 “你个坏人”。

  

  当然,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只要我们把自己心里的愿望表达出来,就一定会取得相应对方的支持和帮助——有可能人家不能、不会、不适合、不愿意,或者,你就是遇到了一个很坏很坏的人。

  但是至少,你不会每一次都那么不幸运。


ps:本文随手乱弹,有要刊发的编辑留言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