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收割:做都做了,怎能不帮团队“收割”?
(2021-06-29 09:31:55)
标签:
中层管理 |
分类: 管理杂谈 |
当我们做完一个项目,有两件事必不可少:一是召集项目组成员尽情地HAPPY一下,二是组织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进行复盘。为避免团队“重交学费”,要总结和分享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团队明天的成功赋能。
芬兰移动游戏的巨头supercell(超级细胞)公司,他们形成了独特的“庆祝失败”的团队文化。比如,一个5—6人团队夜以继日的开发一款游戏,但是数据表明这款游戏不得不终止时,他们总是会为此举办一场聚会。
他们认为值得庆祝的并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从失败中获得经验,游戏负责人会走上台,向大家分享哪些东西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以及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跟我们俗话说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吃一堑长一智”是一回事。联想公司也非常注重复盘,后来把复盘这项工作,称为联想的PDF方法论。
所谓PDF,P代表Preview,指预演;D代表Do,指行动;F代表FuPan,指复盘。也就是,要真正做好一件事情,执行前,做一个沙盘推演;执行中,工作要到位;执行后,要有复盘这个动作。
PDF相当于让人同样一件事做三次,沙盘推演,让人有预案;执行,让人有实际经验;复盘,让人事后重来。复盘有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重犯,有助于找到规律。
什么是复盘?
复盘,是围棋术语,是指下完棋,再重新摆一遍下棋的过程,思考得失,总结有无更好的应对办法。后来,被应用到工作与生活的层面。
从某种意义上讲,复盘,就是团队执行后的“收割”,对组织知识的“收割”。这项工作,我们再辛苦也要做,否则团队就可能“颗粒无收”,白忙一顿。给复盘最响亮的一句话:做都做了,怎能不让团队收获呢?
常言道,70%的学习来源于实际工作中,而这部分学习又很大程度上依赖复盘。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两三年下来,可以将其它人甩得远远的,因为他们懂得有效复盘。
因此,小事情,就及时复盘。以我为例,每堂课下来后,会在脑海中过一遍,通常会在回程的高铁或飞机上进行。我会把自己讲得好的地方和讲得不好的地方都找出来,并思考:
哪些干货需要重新整理?
哪些内容可以删除?
今天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等等。如此一来,便可以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就是进一大步。大事情,当然,就阶段性复盘;项目结束后,就全面复盘。
当然,复盘不等于总结,总结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比总结的内涵要丰富些,比如,复盘要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探究,要探索其可能性或可行性,从而找到更好的方法。可以说,总结是静态的,复盘是动态的。
复盘的障碍
那么,复盘时,常见的障碍有哪些?
是不是开放的、彼此信任的?能不能进行深入的自我分析,坦诚地表达、真诚地探询?这些都与复盘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美军的复盘法:AAR
关于复盘,美国军队有一套复盘方法叫AAR。
所谓的AAR,就是事后评估(After Action Review),不管是在训练之后,还是在战斗之后,所有士兵和军官要一起讨论行动的得失。不管职位高低,每个人都要畅所欲言。比如,下级要直接地给上级指出问题,要告诉上级哪个地方指挥错了。
因此,西点军校有人说,过去25年里,AAR已经彻底改变了整个美军。其实,美军的这套复盘方法,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才掌握的。
AAR最早起源于越南战争。在二战和朝鲜战争中,美国空军的优势都明显,空战交换比能达到51,甚至有时候是101,也就是说打掉对方5—10架飞机,自己会损失一架。
可是,在越南战场上,美军的F-4战斗机比越军米格-21战斗机性能要好,交换比居然只有2.31。美军的这一优势很不明显了,甚至被打怕了,于是,在1968年停止了一整年的空战。
这一年没有空战,但海军加强了飞行员训练,并且制定了三个原则:
第一,
第二,
第三,
结果一年后,重新开始空战,海军的空战交换比从2.4提升到了12.5。空军仍然坚持旧的训练法,他们的交换比从2.3降低到了2.0。
从此之后,海军这个训练方法向美国全军推广,陆军也开始学习,而且学得很好。现在美军各个训练营地都采用最真实的方法模拟敌情,AAR得到了彻底的执行。海军最早使用AAR的训练基地还被拍了电影,这就是著名的电影Top Gun(《壮志凌云》)。
那么,AAR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总结了六个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