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2014-02-12 15:07:50)分类: 学习 |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育活动,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要掌握和贯彻以下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是班级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应该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因材施教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班级学生的时代特点,年级特征,个别差异以及发展现状,向每个学生提出恰当的教育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班主任要全面,深入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教育对策。
3.集体教育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即将学生集体看作教育的对象,也将其视为教育的主体,充分发挥集体在教育中的作用。要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首先就要培养一个有共同奋斗目标,正确的集体舆论,良好的风气和严格的组织纪律,集体荣誉感责任感,朝气蓬勃,不断自我更新的学生集体。其次,班主任把集体当作教育的主体,先向集体提出要求,然后通过集体再去要求,帮助和教育个人。
4.民主公正原则。班主任在认识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人格尊严上和社会权力上都是平等的基础上,应尽量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保护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利益,实施民主管理,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学生。
5.严慈相济原则。严慈相济原则就是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爱寓于严,严出于爱,让学生不断获得和产生成长与进步的内在动力。班主任要真诚地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在关爱的基础上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并帮助学生努力实现。
6.以身作则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自正其身,率先垂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与学生接触最多,是引起学生行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他的一言一行势必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对学生提出要求,自己也要做到,要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前一篇:4.简述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操作步骤
后一篇:A work of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