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志华:人——荒谬的存在

(2011-09-12 12:40:13)
标签:

史华慈

北京

道德义务

人类

叶公好龙

杂谈

分类: 尝试集
王鹏曾对我的“浪漫主义乡愁”开出一味“逍遥丸”——“快乐是人的道德义务”,我当时不禁为之一愕,但心中紊绕的疑问迟迟未能得到解答,近来他再次提及,不仅使我再次诧异,“真的吗?”(这是我怀疑本性的惯然。)今天读到史华慈的文章,似乎有点灵感,匆匆记录,权当自娱。

依我看来,“快乐是人的道德义务”这一命题本身就充满了悲剧色彩,快乐本身是一种满足的状态,而在人类自我的实现中成为了条命令,这不啻是对“满足”本身的一种欲望,或者是借“满足”来逃避某种悲剧性存在的命运感。因此,我想这是对人类命运无法把握的叶公好龙式的喟然长叹,以及对人生种种遭遇所带来的不满而进行的强制对冲。

如果说人的存在是一种模式或几种模式的话,关于人的生活是快乐还是痛苦则只能是对某种存在模式的摹状,或者是几种存在模式的交叉与混合,而这仅仅是在“人必有一死”的面前所具有的种种种预设想象的状态感。生活的状态是人面对死亡的一种态度。

一般而言,快乐使人轻松,痛苦使人清醒。如果承认人的理性在整个人生中具有某种霸权地位的统领权的话,那么这种清醒或反思则是对人生寻求的快乐状态的讥刺与嘲讽。如果说人生寻求快乐成为其命运存在的道德义务,那么思想存在的可能性仅仅是一剂感冒粉末活救命稻草。理性的冷静、反思是对应着非理性的愤怒、癫狂吗?人似乎不可能只拥有某一种“性”而成为一个单性人。

人终于在可堕性与神圣性的两端徘徊,在激情跌宕与冷静苦恼的过程中迷失,在神秘感的驱使下保持其存在的不稳定,在恐惧感的逼迫下审慎着命运的不确定。不单独因为地球命运的脆弱,更由于人类这个物种存在的依赖性,再加上历史河流中埋葬的无数尸骨,这三种因素皆充满了某种被命名为命运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人类生活的律令命题还有什么依托?如果说人真的有什么本质的话,我的观察是人在快乐还是痛苦种种预设的存在模式中很充分的体现了荒谬性。最后,试图用某一条祈使句来拯救整个人类,只能是自我意识单面性的徒劳。

五一时去北京拜访刘军宁老师的时候,他提出一个核心词“理念”,指出这是构成一切思想及行动的核心。之后我自己又稍加思索,感觉与理念近似的另一概念则是“信念”,而后者对人的影响则更为巨大。如果说理念仅仅是一个人的认知内驱力,那么信念则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外化的主动性。因为人类有意识的信念可以指导其的行动,它既是人自主性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造性的延伸,而理念则只是呈现某种行动之后的景观。无论是斯宾格勒还是汤因比抑或是史华慈,这些史学思想家们无疑都对人抱有一种悲剧性意识,而这则不是先天的预设,而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整体把握与分析。在人类巨大的创造力中,不仅带给人类光明,也带给人类黑暗,因为人有一种巨大的犯错的能力。而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来看,每一次进化的过程都是试错的适应性得到了自然的补偿,人类亦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