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巴:语言与思想 【网聊地点】中国学术论坛聊天室
(2011-09-12 12:43:27)
标签:
张志华中国王运涛李兵绘画语言杂谈 |
分类: 尝试集 |
主持人:我们今晚有幸请到青年艺术家渣巴先生,他是一会很有才华和思想的新一代艺术家,相信今晚我们跟他的交流会很有收益。现在,我们先请他作一个开场发言,大家静心看完后再提出问题来进行交流,谢谢! 渣巴:渣巴在今日美术馆的个展“推迟”今天结束。迟,缓也。推,强调一个主动,其实就是主动追求一个慢的美学,如果真有个东西叫美学的话。 主持人:这次画展是哪一个阶段的作品? 渣巴:主要是近期,201 0、2011 年的多些。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你的绘画创作经历了哪些阶段,各个阶段各自经历了一些什么创作状况? 渣巴:2007年前偏表现主义。 ameli:请问这次画展中“核桃”这幅作品您想表达什么? 渣巴:核桃那个作品名字叫“ 41 ”,它是一个叫“编号”的作品的一个部分。 ameli:然后呢,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三个盘子分别代表什么? 渣巴:其中一个编号 ,它是我的字典中的一个单词。另外两个盘子是没有编号的,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自然。这一组相当于我用我的字组的词。 ameli:没有编号的之间又有什么深层的区别呢? 渣巴:这取决于你。如果你只是认定他们是盘子,就没有区别。如果一个是有颜料的,一个是没有颜料的,那就有区别,这就像词语。 ameli:艺术是不是很多时候都要看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想知道的是您在创作时您内心想表达的具体是什么呢?那本书的作品我就更不懂了,请解释。 渣巴:对有些人十个不同的字指的意思都一样。 张志华:你和徐冰的天书有什么异同吗? 渣巴:天书挖掘的是形象,并未把语言看作一个系统。 张志华:或者说蔡国强的烟火也是某种形式上的语言形式。 渣巴:蔡,不是。看到“接吻”的后面,可能才看到画。文字的教育让我们习惯用文字形容一切,不会用声音,或颜色,也就是音乐、绘画。 主持人:谈一些你的绘画观念和创作体会,大家听了,也许可以有个交流的机会。但我还鼓励大家多看嘉宾的画作:推迟——渣巴个展http://exhibit.99ys.com/ 渣巴:其实很简单,画出自已需要的颜色。想什么颜色就调出什么颜色。画根本还是要用眼睛看。 李兵:和诗歌比,好画之不能言处,也许更多。诗歌说到底还是语言,但是画说的是另一种语言,你要把它翻译成文字,真难啊。 渣巴:这也是为什么展览这种形式还会存在的原因。 李兵:所以诗歌评论家可信一些,绘画的评论家却不怎么可信。 渣巴:只能点拨一下。 张志华:艺术品是从私人想象进入公共空间的一道工具,交流是核心,能否取得共鸣,则需要靠心志与情缘了吧。 李兵:我看一个人画家谈论自己的画不怎么感兴趣,但对他谈自己的生活很感兴趣。因为老实说,我认为后者才是理解它的画最有效的入口。 张志华:这个要看生活的主体是否具有相同的知识结构与情趣了。 渣巴:“从私人想象进入公共空间”这个段落可能是不存在的。 张志华:为什么你觉得不存在,或者说是在你的创作过程中不存在。 李兵:比如说:一个诗人和一个画家交流一幅画或者一首诗,这种交流往往都是很难的。但是当这两者开始交流各自的生活时,可以很快对上眼。 张志华:比如看你的画与莫兰迪的画,两者除了平静之外,还有一股淡淡的忧愁,我想彼此的知识结构与情趣在这里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我介绍一下网友张志华的背景,便于大家交流。张志华河南滑县人,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现任教于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从来不是三好学生,长期担任体育委员(从小学到研究生),中途转业只为教育,甘做板凳冷清十年。发表过文章在博客,连载过小说于网络,卡片相机聊以自慰,艺术品上再来创作。沉思涵咏,自觉学术路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自命角色人为:思想旁观者,艺术爱好者,教育关注者,性学研究者,文化传播者,历史发现者。 李兵:唯有生活的现场是接近的。 渣巴:有一点忧愁。 张志华:关于忧愁,在诗歌方面,我觉得席慕容与顾城的文字是一个代表,海子内心涌动着激情,但也有忧愁,但是一个温柔,一个强烈。 渣巴 :我的画如果不看,很难说,难为大家了。 李兵:我看了,很仔细。 张志华:让画家用语言去解释绘画,本身就是一件挺为难的事,因为两者属于不同的表达方式。个人喜欢的是《棉花》《潜水》《万娅》《故居》。《火车经过某处》,我有某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慌。个人观看《花环》与《吻(肩带)》确实有点像刚才陈勇说的色情味道。你是打算把这种风格延续下去,还是在未来可能有所变革? 渣巴:谈谈色情吧。先说色情是最难画的。其次我的画确实是一点也不色情的。 主持人:李兵、张志华怎么理解色情的? 王运涛:对艺术家而言,情色更贴切一些吧? 张志华:我觉得这个是在“雅俗”的区分之上才能去谈吧。 渣巴:这个更难。 王运涛:情色比色情更能撩人,直接挑逗内心深处的神经,更具有无可抗拒的视觉冲击力。画家的作品通常有三个层面表达作者的内心。 张志华:画一个裸体的小孩儿与一个裸体的少女以及一个裸体的老妪,最能引起色情可能的是少女吧。我个人觉得,对于色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命令在公共领域的宣传压制。 渣巴:所以色情是不存在的。 李兵:色情和情色不过文字游戏而已,反映在画面上,色情的见到色情,情色的见到情色。这是一个接受的问题,与画家主观的预设可能并不一致。 张志华:我和我老婆在家里做爱,外人无人知道,儒家可以说是在行夫妻之事,一旦我拍照了录像了并且放在网上或其他的媒介传播了,我的正常的夫妻之事,就成为了其他人的“色情”元素与刺激源了。 张志华:我个人觉得色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有限的存在,变态的被存在。 渣巴:可以这么说。 张志华:刘海粟当年把人体模特引入上海,不也被当时的诸多人士,不乏一些名流,鞭笞为下流、无耻吗?方的绘画语言与中国的绘画语言,从整体上而言,不在一个体系之内,文化有别,风俗有别,审美心理亦有别。比如当年延安的木刻版画,当地人不喜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黑白对比的“阴阳脸”,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文化。还回到渣巴的绘画上吧,我觉得那两幅画有点色情的主要原因是,那两幅画从整体上来看让人感觉有点混乱,而恰是这种混乱,扰乱了与之并行的其他作品,从平静中涌动出一股潜流,这种潜流在某种程度上很像性兴奋。 渣巴:魏淑凌写的前沿可能比较清楚的说了一些介绍。(注: 魏淑凌:在渣巴的“火车经过某处”(20 0),车上一个女人看着窗外。她转头向后轻轻一瞥火车刚刚快速经过的某处。于观者,“某处”与女人在车窗上脸的镜像,部分地模糊起来。这一“幕”,占了画面的三分之二,其余在左侧的是与这一电影图像近似的抽象的复制品。在写实图像(右边)的参照下,抽象部分也几乎可辨,笔触之散漫处让(抽象部分的)车窗上女人向后一瞥的脸接近尖叫。而没有右边图像,它保持在消音般色彩、笔触与笔触触动的情绪,一个抽象表现主义的探求。进一步疏离于任何叙述上下文,一次旅行被定格,成为颜料本身与画家动作的一份记录,单张双幅面的两联画,捕捉到渣巴2007至2011 年间的一种痴迷。) 张志华:中国的传统应该还是以儒家为主吧,释道兼之,宋明理学后的对人伦的强调压制了人类的本性,其中很大一方面就是正确的、科学的对待男女身上的性冲动。 王运涛:画家选择什么主题创作还是有讲究的。通常主题选择往往是多元的,但通常不是随意的,总是与创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审美志趣等密切相关。 渣巴:另外渣巴和刘畅的谈话很好的说了关于“编号”这个作品。 张志华:我很喜欢那天的对话。 渣巴:选择接吻只是因为类似并置的瓶子,与色情根本无关的。选择女人体仅仅是便于微妙的描写,也与女人无关的。 张志华:所以一件艺术品创作出来,就不单单的属于艺术家本人了,每个人似乎都有对艺术品的诠释权利,即艺术品的再创造。 渣巴:如果是这样那就完全取决于观众了。 张志华:你怎么理解“接吻”呢? 渣巴:瓶子而已。 王运涛: 艺术作品的内容对其概念、形式和对话的力量占有非常核心的地位。 渣巴:另外接吻的“之”字形更接近山水的流动视线。 张志华 :这应该也在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一种中国制造吧,接吻=hello,属于平等的拥抱的一种替代;但是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中国,接吻应该还承载着某种情感的表达,不是同志般友谊的延伸。 渣巴:传统卷轴根本的经营就是之字形。 张志华:为什么“女性”总是画布上的永恒主题呢? 王运涛:从艺术哲学的视角来看,一张人物、风景、静物写生,或是素描或是色彩,都是在某一段时间内完成的,于是作品成了时间的痕迹。时间是内在的也是外在的。这个痕迹自然而然体现画家流线的视觉感受。 渣巴:“选择女人体仅仅是便于微妙的描写”。 张志华:如果以往优秀的画家都是女性的话,我想画布上的主题应该是永恒的男性吧。 王运涛:艺术是对情感的表现,艺术品是人类审美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形式的最高体现,来自于形体、形象、形态的诸多因素的集合。一幅画最后传达的往往只是一个情感,一个问题。 渣巴:张志华的问题其实是与绘画无关的。 王运涛:艺术家眼中的人体,跟普通大众眼中的有所不同。 张志华:所以从作品中,我感觉渣巴的内心很平静,静怡中的欢喜。 王运涛:画龙之妙在于点睛,画蛇之败在于添足,具象世界的表相传移模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虚幻世界的幻象杂陈虚构,是与世人有所隔膜的。唯有于平凡处见出精神,透过灵视而感触世间法相,才是创作者所追求的。因此,艺术家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生产者,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往往有意无意间有着鲜明的主题指向。只是有时候,画家本人也不远讲明白或者不容易讲明白。 渣巴:虽然我们用文字聊画,但是必须放下文字才可以,放下文字的思考方式。 王运涛:从绘画所表现的主题出发,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作品所画的图像便是艺术家所想的,并且相信作品实际产生的意义便是艺术家创作之初时所设定好了的,创作过程仅仅是将某种意图按部就班的表现出来而已。画其实也是有别于现实实存的,也是心灵的事件,是向内的真实,是观念性的对象。从绘画所表现的主题出发,大部分的人都相信,作品所画的图像便是艺术家所想的,并且相信作品实际产生的意义便是艺术家创作之初时所设定好了的,创作过程仅仅是将某种意图按部就班的表现出来而已。画其实也是有别于现实实存的,也是心灵的事件,是向内的真实,是观念性的对象。 张志华:文字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核心标志,虽说要放下,但是也不便放下。比如,把你的画放在一头大象面前,它如何去理解你的绘画语言呢。 王运涛:古人讲书画同源: 画是诗性的,我们要用组织词语一样想象,组织材料形成千变万化的笔触,因此可以说每一首画着的诗都是心灵的奇迹。 张志华:所以,我认为,绘画虽然有它的独特存在空间,但是绘画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依附着语言作为进入公众思维的一种工具 王运涛:之所以有些画为人所不懂,也是因为读者以一种接近写实的读法在读,而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心灵事件。 渣巴:如果不放下,我们就是一头大象。 王运涛:我也认为,画者不是话者,他们都用自己的作品说话。绘画的最基本造形要素是点、线、面、色。中西绘画史上的名家都是对此四要素有深入之研究,才产生不朽之巨作。 张志华:所以看画,只能是看,不可说、不可论。但是我觉得今天的网聊主题是“语言与思想”,而这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借着你的画谈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 王运涛:我始终觉得,美术作品像冰山,你看到的永远是它的一角,而去联想它的全貌。好的美术作品能吸引你驻足并产生联想。而驻足画前为作品折服,产生奇妙联想的过程就是感受艺术。 渣巴:下次画展,请大家到场参观,眼睛会懂的。 主持人:今晚的网聊应该算是一个尝试吧,感觉没有聊出多少具体的东西,也许这之间的交流还有待时日。渣巴是一位纯粹的画家,以后大家关注他如何使绘画语言。感谢嘉宾和网友的交流,让我们度过一段有益的时光。谢谢! 渣巴: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晚安。
前一篇:张志华:人——荒谬的存在
后一篇:张志华: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