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张志华关于建设一流大学的建议
(2011-04-26 19:56:22)
标签:
张志华一流大学应用型烟台南山学院高等教育教育 |
分类: 尝试集 |
一、一流的可持续性
英语中有一句这样的谚语,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learn from the best.(最好的学习方法是从最优秀的人那里学习最好的东西)因此,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观摩的是那些具有一流大学特征或品质的学校。世界范围内,一流的大学基本上有如下标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然而这些一流大学以及这些一流的标准是在经历了几十年(如香港科技大学、华威大学等)、几百年(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的沉淀后才得以形成的一种大学声誉,并非朝夕晨露般的昙花一现。因此,我认为在这些“一流”的背后,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一流的可持续性”,假设北大、清华离开政府的照顾与扶植后,如何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国内其他高校一争高下?因为所有高校都在一起进步,没有停滞的一流,停滞的一流也只能是历史上的一流,而不是现在及未来的一流。
二、寻找冷门
只有在详细的比对之下才可以发现一流与二流、三流之间的差距,而且只可能是二流、三流的学校向一流看齐,而非相反。但是,是否都要去模仿世界一流大学那样做大做全呢?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如MIT、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洛杉矶艺术学院等都是小而精的世界名校,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学子。这些小而精的一流学院以及一些其他的名校一般都是在清晰的目标下根据各自的定位,明智的取舍,即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一个特殊的领域并吸引一批优秀的人才进行研究,努力提高专业和学科的学术知名度。例如斯坦福大学过去曾有过建筑系,后来取消了,因为他们觉得要建立一个杰出的建筑学院,必须同时发展建筑学、土木工程等4个专业,这需要很大的投入,所需要的成本与所产生的效益不相称。而且,当时美国建筑行业的就业情况并不太好,而该校附近的伯克利大学已经有了一个相当好的建筑学院。再如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长杨祖佑介绍圣巴巴拉为何能在1998到2002年中连续3年获得诺贝尔奖时说道“集中精力找到一个新方向(即冷门),有我们的特色,我们做好了就会在全世界领先。”(高分子材料导体、绿色建筑学科),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也采取类似的方式,较早的选择曾经的冷门学科(单分子物理、量子通讯)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几年坚持不懈的研究下,现在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华威大学的数学系和洛杉矶艺术学院的工业设计系也是类似的发展模式。因此,在迈向一流大学的征途上,我们应该重点修炼自己的“独门秘籍”。
三、靠“应用型”特色招生
既然我们学校的定位是“应用型一流大学”,那么这里面的应用型是“技术使用”还是“技术转化”?如果是“技术转化”,这里面就涉及到技术研发以及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我们现在以及之前所做的工作就比较贴近“技术使用”。像上面提到的,每个一流大学都是 在某一个领域内有自己的“法宝”,像MIT在成立时便明确指出,它不是一所传统的大学,而是一所“致力提升工业科学及艺术的院校,且研究亦以应用为本。”而国内比较优秀的应用型大学像香港理工大学,在潘宗光的倡导下一贯重视专业培训,强调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环境中,学以致用。即学生不但动脑,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实用价值才比较高。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酒店及旅游管理”“纺织及制衣学”等这些在传统大学很难听到的专业都成了香港理工大学的“招牌”。如今,理大纺织及制衣学系应中国国家航天局的邀请,为地面控制中心人员设计了可防静电的工作服;医疗专业则为奥运会运动员提供了专业培训。我们学院的先天优势是旅游、高尔夫、纺织、食品卫生等与集团公司紧密联系的诸专业领域,因此,在这些基础上,应该更进一步提升专业层次,并扩大知名度。既然我们的定位是“应用型大学”,那么“应用型大学”的大学生最应该强调的是职业道德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山东作为孔子的故乡,理应在山东境内的各个高校鲜明地体现出儒家风范,即经过在校园内的四年学习,能够比较好的继承儒家传统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精神。具体到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品质,密歇根大学校长杜德斯达在《21世纪的大学》中说道有7种品质是有教养的人的重要标志。即:以开放态度对待他人,有倾听、阅读、观察和分析理解的能力,可以清楚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意见;自信和好奇心,并且有能力保持自信和满足好奇心;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构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人类经历和表现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对于某一特定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热情,包括知道该领域的假设、实质性内容、思维模式和种种关系;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包括对他人的尊重和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具有自我约束、个人价值观和道德信仰的方向感。
四、提高师资水平和学术水平
哈佛校长陆登庭说“地球上最稀缺的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造性培训的智力资源”,因此,高校的灵魂在教师,一流的学科和成果靠一流的教师产生和带动、一流的学生靠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吸引、一流的设施也只有在一流的教师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一流师生是一流大学的标志,那么对学生的培养主要在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应该加深这样一种理念,即“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原来的名师、名课活动应该继续下去,并且要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开设“南山讲坛”,让校内的名师、外聘教授及兄弟院校的教师来我校定期做学术报告与演讲,并争取邀请一些在国内知名度较高或有影响力的人士来我校做学术报告。我校的师资队伍中有一大批的硕士研究生,那么可否利用硕士生的学习背景,邀请一些硕士生的导师来我校做学术交流和演讲。
师资队伍的培养主要有“走出去”“引进来”这两方面,因为民办院校的教师流动性比较大,如何能够保证新鲜血液的稳定性,除了在福利待遇方面加以提高外,“走出去”战略则为教师的学术成长提供了发展空间,即为签订五年或十年以上合同的教师,经过公平竞选后提供去国内一流高校进修、学习、培训的机会。而在人才的引进方面,中国科技大每年筹资两千万引进一二百个优秀人才,保证了学校各个学科都能够有新鲜的血液,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种“校友捐赠机制”,吸引优秀校友通过这些捐赠款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做贡献。国内有“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名誉教授称号,国外一流大学内亦设置的有“讲席教授”,这些均是一个学者的最高荣誉,那么,我们学校是否可以设置“南山学者”这样类似的荣誉聘请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利用集团和校友捐赠款中的利息来支付“南山学者”的相关费用。
等我们学校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学术资源后,便可以成为我校招生的另一优势以及南山房产的广告优势,因为南山大学可以为南山房产的购买者提供比较高级的精神文化与消遣,因为作为一个学习型社会的智力标志,最主要的是为公民提供终生求学的机会和环境。等学校周围的居民达到饱满,学校的体育场馆和图书馆则会发挥主要的功能。我们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未来的几年中可以在拥有了这些学术资源后发挥出它的潜力,即继续教育学院主要是通过给周围居民提供职业培训和学术讲座来作为学校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学院的主要任务则是为集团公司培养优秀的合格毕业生。
五、资源互补
在香港地区,每所高校都被邀请对自己的作用和特定市场进行定位,以此来确保避免办学重复现象。因此,我校应避免建设重复学科或自己没有的弱势学科,应和烟台地区的其他大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例如哈佛大学和MIT的学生可以互相选课、互相承认学分,并联合举办学术活动。应该形成这样的一种思维:即每个学校都有它的优势,我有的优势分享给别人,同样,别人有的优势也可以弥补我的不足,大家一起形成一个最佳的产品组合,这样一来可以降低成本,而来可以形成1+1>2的集团优势。犹如丰田汽车公司一样,全球采集原材料,把成本降至最低,然后钢板、轮胎等小部件全部交给专业制造商。
一流大学,特别是在决定一流学科方向的时候,往往最先进的思想最初只被少数人理解,因此在“集思广益”时,需要发扬的是民主精神,但这不是最终决策,最后的决定还是要落实在董事会或校务会和校长那里。因为我们是民办高校,一定要把握好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决策成本是最大的成本,决策的效率也是最大的效率,所以应该重视通过科学化的决策提高决策效率。
六、通识英语教育
世界高等教育的顶峰在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标志是哈佛,在哈佛历史中,艾略特(Charles Eliot)的“选修制”(elective system,即学生可自由选择课程);罗威尔的“集中制”(concentration system,即除选修课外,学生尚须集中修习一个学科,此在他校称“主修”);以及康纳德(James B. Conant)的通识教育,都一一影响了美国的大学教育。1978年,哈佛大学出版了一份长达36页的“核心课程报告”(Report on The Core Curriculum)这是哈佛的文理学院院长索罗夫斯基(H. Rosovsky)及他的同事苦心经营的结果。核心课程包括的五个领域,即(一)文学与艺术: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重要的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并发展一直批判性的能力,以理解人为何赋予其经验以艺术的表现。(二)历史:其重点在从历史的角度观照当今世界的主要方向,并使学生理解到过去特殊情景中人类事物的复杂性。(三)社会分析及道德的推理:介绍这二种知识中的中心概念,并养成学生系统性的思考能力,以掌握当代社会中个人及社群生活的基本问题。(四)科学:供学生接触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及行为科学中的基本原理,并以科学作为对人对世界的一种观察方法。(五)外国文化:旨在扩张学生的文化经验,并对他(或她)自己的文化假设和传统提供新鲜的观点。从时间分配来说“核心课程”约占一年;主修为二年,而选修则约占一年。
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四大“书院”,都基本上是采用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博雅教育”理念,像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已经开始以学院为单位,按一级学科招生,并在一级学科中设计若干专业模块,提供给学生在二、三年级时选择。金耀基在《大学之理念》中提出“博雅教育的中心价值应该是在培养独立判断,选择重要的价值(如美、正直、公正、容忍、理性、自由、民主)而爱之、好之、乐之、坚执之的精神。”但是刚才提到的这些大学基本上都属于综合性大学,而我校基本上是一个工科性大学,那么如何在工科性大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我想结合我的实际教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我教授的是《实用英语2》,在第一单元中涉及到了多种“媒体”途径,那么我就借此机会,给学生们推荐了一批学术名著,如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未来的冲击》《权力的转移》、亨廷顿的《文明世界的冲突及秩序的重建》、奈斯比特《大趋势》、庞勒的《乌合之众》、加塞特的《大众的反叛》等,让他们课下去阅读,并布置了如下的家庭作业:1、互联网与民主化进程2、信息传播与国家安全3、信息的公开性与私密性4、娱乐与艺术
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大量有技能的工人、有创造天赋的人才和关注新思想发展的雇主。要实现这个目标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培养喜爱自己工作的工人、科学家和雇主。工作应该充满智慧的想象与道德的可行,因而克服枯燥乏味和劳累痛苦,使工作成为一种乐趣,这是辛勤劳作的人类所怀有的惟一真实的希望。高等教育的使命,就是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和理想,因此它既要能供给社会一切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亦要能沐化每一个人的良知和理念,亦就是我们需要人文和技术结合的大学。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最大影响是在高等教育中对知识性学习的重视在减少,如对具体信息或知识点的要求。我们现在体会到被称作“方法论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说自觉学习的能力)。如今,在众多学科,大一所教授的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可能到学生毕业时已经过时了。当前的学习过程越来越地关注如何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新的学习范式关注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将信息转变为新知识,将新知识转变得易于应用。这种能力比只会记忆更为重要,侧重点放在信息的搜寻和分析、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另外,团队合作能力、伙伴教学、创造性以及应对变化时的适应能力等等都是知识经济状态下的劳动者所应该拥有的新型技能。
七、结语
因为我校除了目前的南山校区和东海校区外,还准备在其他地方建设分校,所以多校区管理,可以参考加州大学高等教育系统和德克萨斯大学多校区管理体制。避免学校更名,因为一所学校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轻易更名会使得曾经的校友找不到自己曾经的母校,丧失归属感。世界一流大学都开设了网络公开课,我们学校可以把这些公开课资源下载下来提供给学生们去观看。至于招生,因为90后属于生育高峰期的峰值,之后的青少年在全国范围内均开始下降,那么我们如果能够挑选出一批优秀的具有演讲天赋的教师组建一个“南山名师演讲团”,可以全国范围内的去巡回演讲,一来可以宣传我们的学校,二来可以推动南山房产的开发。原北大校长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简言之,一流大学是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和学术声誉的集合体,是为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美好理想把师生凝聚在一起的高等学府。希望我们全校师生怀着一流大学的理念,脚踏实地的完成我们各自的使命。
烟台南山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张志华
20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