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改“顺产”要经历三次阵痛

(2010-04-15 11:28:22)
标签:

就业

留学

阵痛

教改

一流

中国

杂谈

分类: 在线调研

教改“顺产”要经历三次阵痛

 

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艰难酝酿,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终于进入了面向全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的阶段。一时间,成了今年最热门的话题。我们看到,在《纲要》中,洋洋洒洒数万字的《纲要》对中国教育的现状及未来的改革方向,让人读来耳目一新,即使是对中国教育一贯抱有最严厉批评的知识群体,也多是不吝赞扬。但在大众的眼中,有四个方面是民众们最为关心的。为此,《21世纪》杂志联合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用态度8调查网上平台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大调查,调查显示,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对于此次教育改革,无疑,民众的关注热情是极其高涨的,人们对教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所以,对于教改,结合大众的期盼,有几次阵痛是一定要经历的:

政策环境的阵痛:不能再靠评审论成败

从政教分开方面来说,给予优秀教师良好的科研环境,首先要把行政和学术研究分离,各司其职,人尽其用,把好的教师位置让给真正热衷于学术研究的教授。政教分离虽然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官僚化,制度会,政治化就是大学的严重弊端。所以,如果要让老师甘于这咫尺讲台上做文章,我们的政府还要下很大的功夫,除了个人的素质外,要给老师一个“安心做学问”的环境。而不是靠各种评审查去圈定老师的各种能量,限制其发挥。

此外,学校的管理部门还应该从根本上改变改变教育体制,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环境,增强学术研究的能力,加强学术课题研究的先进性,实用性。增加各种奖学金,同时要公平的发放,以起到激励的辅助作用。

不过,实施过程中,这就要触及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职权,难哪!

教师队伍提升的阵痛:教育“职业”化

学校教育“职业”化,并不仅仅说要让学校的教育转向“职业化”,而是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学校的教育要更有职业精神、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更符合职业方向。

大家都很清楚,现行的教育体制严重地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潜制。而严重过时的教材又阻碍着学生们对新知识和外部世界了解的渴望,虽然改善是当务之急,但是与之配套的要属教育的职业精神。所以,改善要从两方面入手:

职业教育质量方面: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于真正技工性人才的培养还是不足的,各地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技工类专业不足,都是一些市场营销类专业,我觉得跟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关,毕竟技工类专业教育对师资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特殊性的。所以,老师和教授应该都是有相关专业职业经历的人,对这个行业的实际操作很了解,有自己的心得,而不是毕业生留校再保送读个什么所谓的研究生博士后,没有任何职业经历的人来教学生。只要有了职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好的教育课程的实用性。

教师队伍筛选方面:“大学不可能找到最好的老师,因为商业气氛太浓了,只能找到较好的老师。”这是很多人的观点。要找到较好的老师,首先要有一个好的校长,同时就要给校长一个较完全的管理权,给学生一个选择权,老师教授让学生打分,和工资挂钩等。要用职业道德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来衡量老师教授的等级高下和存留与否,将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的体制被打破,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等待,执行力是个不容小窥的难题。

学校定位的阵痛:给“好大学”一个新定位

好大学就意味着“高价钱”,因为高成本就是高产出。但是,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高成本已经变成了0产出,甚至付成本。这是因为很多所谓的好大学对真实的市场来讲依旧是“空中楼阁”般的虚假繁荣。这里,好大学已经成了一个概念,用最现实的评价好大学就是就业前景。

其实,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办法,但最根本的不是国家经济、科学、道德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靠就业和前景来衡量。各大学应根据大学的不同、专业的不同,最好每所大学有至少一个专业是世界一流的、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同时,要改革现在的教育制度,一流的管理模式,教学理念,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进的网络能力,还有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时世共享最新科技理念。

一流的大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建起来的,不是建几个大楼,盖上漂亮的实验楼就可以。需要若干年的学术、文化的沉淀,需要很多代师生的努力来达到的。首先,每个学校要有自己学术方面的强项,这离不开好的带头人,所以找到这方面的专家做带头人,尤其重要;在招生方面要把好关,因为,只有好的生源,继承了老师的观念、方法、知识,才能发扬下去。注重培养新人,因为一流的大学,要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最后,要将学术成果拿出来,和其他学校交流,和全球最前沿的专家进行交流,只有多交流才能进步和发展。再有最重要的一点,成果转化和就业率的变化也是衡量一个好大学的核心指标了。

如此一来,好大学的标准是学术还是就业?恐怕是要重新界定的一个定位。

一个庞然大物的变革必将引起不同阶段的阵痛,虽然《纲要》中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方面,但是,要清楚我们民众最关心的是什么?很显然,大家最关心的一定是离自己最近的,与自己切身利益最相关的。只有迎合大众的改革才能是真正的改革。

在这方面,恐怕作为教改纲要的制定者,要审时度势,结合我们国家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为我们的教育制定与之相匹配的,并且好执行顺势的教改步骤,让我国的教育成为一股强有力的支持与我们的经济同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