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对旅游消费卷谨慎乐观
3月1日,杭州旅游部门开始面向上海市民发放13.5万份、总面值达900万元人民币的“杭州旅游消费券”。在发放时遭到上海市民哄抢,场面一度混乱。这些费时费力领取旅游券的市民中,大多数人没有近期旅游计划,都是抱着“先领了再说”的想法。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发放旅游券虽然有助于拉动消费,但也会出现“需要的人拿不到,拿到的人又不用”的尴尬现象。
几乎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在热火朝天地发放“旅游消费券”。天津、宁波、佛山、南京、武汉等城市纷纷向本地或者外地市民发放旅游消费券,还有更多其他城市也在酝酿发放计划。“旅游消费券”到底能给老百姓带来什么实惠,这种形式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大消费,是否能够为公众否接受,并发挥杠杆效应?为此,数字100市场研究配合中央电视台《今日观察》在全国范围内对广大网民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网民对“发放旅游消费卷”的作用,表示审慎的乐观。网友yushulp表示,消费券对刺激消费是有一定的功效的,但不能指望发几张消费券来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才能让百姓能够放心地消费。同时,也有很多网友关注发放过程的监管问题,“旅游消费券动辄使用数千万乃至上亿元财政资金,务必注重加强监管,做到公开透明,避免有人借此大捞一笔!”相对于大众的谨慎,有专家乐观地认为,“此举对于国内各大旅行社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普通游客也可在出游时享受到更多的实惠。旅游消费券这一限定消费模式,不仅可以减轻现金流的压力,也给疲软的旅游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近期,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同比下降了17%。2009年将是中国旅游业形势严峻的一年。在当前的背景下,采取实质性措施刺激国内旅游市场,是中国旅游业一个明确的方向。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做出的测算,旅游业直接收入1元,会给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带来4.3元的增值效益。这些数字,对于目前着眼于促消费、扩内需的国民经济而言,的确充满了诱惑。
事实上,旅游业的发展还不仅于此。它带来的也不仅是真金白银,还有就业市场的繁荣。据统计,浙江省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已达85万,间接就业300多万人,占全社会就业的6.5%以上。有关人士认为,这些数字对于各地当前着眼于促消费、扩内需的国民经济而言,不能不说没有诱惑。也正因此,曾经因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增长而生的旅游消费,才会再一次被放到了拉动内需重要手段的重要位置上。
时下,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我国一些城市已经或计划发放旅游消费券。不可否认,旅游消费券的发放是特殊经济背景下的应急之举,但也需要因地制宜,切勿搞成一哄而上的政绩工程,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当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旅游消费券的实施办法尚处在摸索之中。这也需要各地政府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得”与“失”,不断完善办法,让旅游消费券真正起到拉动内需促发展的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