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果钦哲仁波切简传
顶果钦哲仁波切(1910年__1991年)虹光身成就。
Ping-Ying
Chang著
Sun-Inn
shih译
顶果钦哲仁波切幼年时就有好几回被认出是重要活佛的转世,甚至在出生以前。但由于家境宽裕且两位哥哥皆已出家,他父亲希望留下幺子继承家业,所以到十岁为止他一直过着一般的家庭生活。那年他出了意外,生命垂危。大概是为了成全他最后的心愿,他父亲终于给了他一件架裟,也让他受戒。之后,他神奇地逐渐恢复健康,并开始他的僧侣生活。
他五年间追随几位高僧学习佛法。十五岁开始在深山密穴里打坐修行。仁波切追忆那段日子时说:有一只报时鸟在附近栖住,它是我的闹钟。一听到它清晨约三点的报时,我就起身开始一早的打坐。在五点左右我会帮自己泡杯茶,也就是说一直到午餐以前我都不需要见到别人。有五六年间我吃素,有三年间我不说一语。午饭后我通常休息一下并读些书。我从不浪费任何时间无所事事。
几年静修之后他突然生重病。上师们建议他找一位伴侣,并且根据宁玛派的说法这也是成为『伏藏』的发现者(Terton)所必须的。仁波切于是娶了一位平凡的农家女儿康卓拉谟(Khandro
Lhamo)为妻。仁波切晚年旅行时多由他妻子和孙子谢钦拉赞仁波切(Shechen Rabjam
Rinpoche)陪同。
仁波切二十八岁结束静修的日子。他跟宗萨?钦哲仁波切(Dzongsar KhyentseRinpoche)
一起研修佛法。几年之后开始宣扬佛法。钦哲仁波切与顶果仁波切都是有名的上师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的五位转世之一。
他和家人、学生到不丹定居后,在几年间他就成为一位受尊敬的精神导师,更受到皇室的礼遇与遵从。仁波切并不自限于在不丹说法。他足迹遍布欧美。1985年后他三次回到西藏与地方居民和喇嘛们共享他对佛法的领悟。人们总是不辞辛劳从远方而
来,接受他的祈福和指导。
他有教无类。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还特地到达兰萨拉把重要的宁玛派密法传授给喇嘛丹增江措。
仁波切总是精确地给予每一位闻法信众适切洽当的教授,他用自然优美、轻松的方式,开启了浩瀚无边的智慧之洋,其中汇入了佛法与绵延不绝的加持之流。仁波切讲法时,似乎从未停下来理清思路或斟酌用字,但句句都完美无暇,甚至连阐示最深微奥妙的哲学论点也是如此。这样的开示,不需编辑校订,即可集结成书,作为未来世代最可靠、准确的参考书籍。
仁波切是西藏之宝,也是代表西藏文化最精致完美的化身。亲近仁波切,就等於亲炙了西藏文化的精髓,就等於置身神圣境地的核心;在此圣境之中,哲理、艺术、仪轨,乃至日常生活最平常的活动,都展开最初、最根本的觉醒,直指诸佛纯然证悟的心性。怙尊顶果钦哲仁波切对每天因各种不同事务来访的信众一视同仁,付出同等的关爱,就同母亲对待唯一的子女一般。甚至在一连串活动之间的空档,仁波切也安住沉浸在莲花生大士广大无边的智慧心性之中,他的德性,素朴、高贵、庄严与幽默风趣,启发鼓舞了所有见过他的人。
仁波切在1991年示寂,并现虹光身成就、身蜕如婴儿般。他圆寂的时候,除了事先告知弟子,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外;圆寂后,仁波切双脚一盘,整个身体竟然开始逐渐缩小,从一九五公分一直缩小到三十公分左右。当时原本想缩小到成为一道光逝去,经过弟子们的苦苦恳求,顶果钦哲仁波切才只缩到三十公分的大小。如今一位在1993年莲华生大士诞辰(藏历五月初十)出生的小孩已被认出是他的转世。他的孙子谢钦仁波切成为他的精神继承者并且成功地接下他生前宣法的重任。
顶果钦哲仁波切
的教言(节选)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
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念头,执着它所创造的轮回,实际上,就是在梦幻中迷失自己而不自觉。
主宰心是要全然恒久不变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为,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你的心。即使在日常活动中或心神烦乱时,都能从惯常的沉静洞察中保持明净的觉醒,那你终将持有这智慧心的体认。所以,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戒律的实践,将引导你到达不论你是否在实践期都能保持这觉醒的境界,这就是教导的重点。没有持守戒律,无论你记颂多少仪轨或咒语、或做几千次大礼拜、乃至几千次绕塔,只要你的心是散乱的,就不能帮助你去除心中紊乱的思绪,不要忘记这是最具决定性的基础。
每天从细微的小处着手,不要奢望神奇的辉煌,看穿这些虚荣的把戏,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吧。
即使在今生,如果你无法彻底转化你的心,你就无法在证悟上取得多大的进展,只要你很小心的守护自己的三业,照顾自己的每一个念头,虽然你无法达到甚至是在睡眠中清醒,或是在重病还能控制自己的心,但是只要你努力的修自己每个念头,努力而虔诚的对待自己彻底的内在,而不是做外表的样子,那么,就好象曲吉旺波在《大圆满三要释吉祥王》中所唱的那样:"即使此生不成就,也内心安详真愉快。"为什么呢?从内在的层次,你已经转化了你的心,从而转化了你的生命,安详、慈悲、放下,已经展示出最大的成就。
当喜悦和光明产生,巨大的宁静伴随深沉的陶醉,甚至可以看到各色奇异的景象,并且能预先知道事情的发生,.......从验修的种种幻想中解脱吧,不企图占有它们,平等的看待它们,而不扰乱内在的心相续,哪怕是在广大的平等定见中,一切显现为不实际的五色烟雾或虹光,而能自在的穿越墙壁或是在岩石上按下手印,但将这些视为开悟的标志并产生我慢,这是着魔的开始,并因为我执而流浪轮回。
为了破除心的执着,了解所有的现象皆如海市蜃楼中的绿洲一般空无虚有,美丽的外相无益于心,丑陋的外相也无害于心。斩断希望与恐惧、喜爱与憎恶的连结,安住于平等舍之中,了解所有的现象只不过是自心的投影。一旦你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理,你将认清眼前所有的相对现象只不过是一个幻影,一场梦,并且不再执着于它,认清实相即是空,就等于破除了思想的限制。
主宰心是要全然恒久不变的注意你所有的想法及行为,一次又一次反复检查你的心。即使在日常活动中或心神烦乱时,都能从惯常的沉静洞察中保持明净的觉醒,那你终将持有这智慧心的体认。所以,随时警觉是解决轮回之苦最基本的良方
佛陀的教义,目的是要我们主宰个人的心。假如你主宰了心,你也能主宰身与语,你及他人的苦难就能结束。但是,你若让心充满了消极的妄念,那么无论你做了多完美的善行,或者你说了许多良善的话语,你还是远离正途。
最后是广大的明智成就,这预示着我们平等的对待生活,安然的安住在广大的心性中,一切都成为庄严的自然解脱,于自心的智慧中,消除了执着和烦恼,慈悲并心胸宽广,生活之中任何的事物都无法搅乱这内在的明智,超越喜悦和悲哀,安然的任运于当下。
经由心的修持,我们经历各个不同的阶段,最终,我们的心成为空与光明的一味,任何恐惧或是希冀,都无法占据我们的心灵,这就是佛陀之道。
此处的警觉关注自心就是心戒 ,就是修持,就是妄念起立觉而照念灭之,就是观止,自己时觉不被妄念控,时觉念念为净。
http://imgcache.qq.com.qqdiy.info/a/s/m.php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