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雅正》简要 —— 复卦
(2014-04-28 10:58:16)
标签:
文化 |
分类: 雅正修订(2014) |
第二十四卦 复 下震上坤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自我反省,要想亨通,与人交往就不要沾染不良习气,钱财的来路就要正当。这样不断用道德准则修正自己,每七天做一次自醒,就能有所作为。
复,返回,回来。在此指复归正道。
疾,本义疾病,在此引申指弊病、缺点。
朋,古代货币单位,《周易》中用来代指钱币。
反,手心翻转。
道,道路。
人怎样才能返回本来的自己,从而走向亨通呢?不管是出门在外还是回来在家里,都不要任性而为,注意控制自己的缺点。比如性格急躁,遇事时就要注意分寸,勿冲动。沾染吃喝嫖赌、各种不良嗜好都是得疾。
钱财来的不要有过错,来路要光明正大,合情合理,不要是压榨侵占百姓的血泪而来。
翻来覆去的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偏离了大道,每七天都做一次自醒,累更正道也,就象开车驾船的人不断维持、修正前进方向一样。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这个意思。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条,人生的道路、国家的未来自然是乘风破浪好扬帆。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省xǐng,察看。
冬天阳气微弱潜藏于地下,是在反复酝酿力量,待时至而振奋生发。先王仿效此象,从冬至这天开始封闭关卡,禁止商旅通行,君王这时也呆在都中省察自我,而不出去视察方国属地。
初九:不远复,无祇zhǐ悔,元吉。——朝过夕改:错不多远就能及早返回,则仅有一点耽误而已,以后的路就没问题了。
无,通亡。
祇,仅仅,惟一,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此意今简写为“只”。此字历来写法众多,帛书作提、阜阳汉简作智、王肃作禔,朱熹本写作祗,但读为qí。
复卦六爻都是用了一个比喻:迷路。主人公面临两条路,一条是国家长治久安之路,一条是如纣王般亡国之路,全卦将走错路的过程分成了六段。
初爻是说才走了没几步就发现走错路了,于是返回来寻找正路,这样就只是有一点小损失(祇悔),多走了有限的一点路而已。如果不管不顾闷着头一直走下去,离正道越来越远,就会走向灭亡,有大悔了。
这是针对基层歪风说的,要尽早刹住社会上不送礼不办事之类的歪风邪气。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错不多远就能改正过来,这是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懂得防微杜渐,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象传》作者指出,打苍蝇,关键是清除蚊蝇孳生地,环境整洁了,自然蚊蝇不生。
六二:休复,吉。——知错必改:果断改正,吉祥。
休,休息。
二爻是说走了一段后发现走错路了,这时只要能马上停止下来返回,也还是吉祥的。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发现后立马改正之所以吉祥,是让这些官员能够谦虚谨慎,仁爱待人。
六三:频复,厉,无咎。——亡羊补牢:考虑是否返回,形势危险,不要犯错。
频,本义皱眉。
厉,祸患、危险。
无咎,不要犯错。
三爻是说走了较长一段之后才发现走错路了,这个时候若是返回要走许多冤枉路,主人公双眉紧蹙,不禁有些发愁。
但是,必须要有个决定,前面将更加远离目的地,所以即使不情愿,也不能继续走下去了。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犹豫是否返回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你现在的方向与初衷是背道而驰的,爱民护民本是政府职责所在,是天经地义的,作威作福压榨百姓的情况从道理上就不该任由其存在下去。
六四:中行独复。——革心易行:秉持中道,力挽狂澜。
四爻是说走了一大半路之后才发现方向错了,由于离正道已远,这个时候同行者对何去何从会产生分歧,有的人就会放弃原来的目标。作者指出,作为领路人,此时应力排众议,带领大家返回正道。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独自返回中正的行为,是为了跟随正道。
六五:敦复,无悔。——痛改前非:敦促改正,不再做使自己后悔的事。
敦,作动词时指督促、管理。
无,通亡。
五爻时在错误的路上已经走了很久很长,这时要靠大力督促才能带领人们返回正道,使人们避免陷入无限懊悔的境地。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考,查核、考试。
督促大家返回正道以免将来后悔莫及,这是说让大家都去用中道自我检讨。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执迷者亡:茫无头绪,凶,会造成灾难。如果这时还连年用兵,终将导致失败。这都是由于其国君的作为,才使国家陷入绝境。乃至于十年之后,无力统治天下。
迷,迷路,分辨不清。
上六时走到了歧路的尽头,穷途末路,已经不知所措。迷复,没有头绪的乱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修理,没有章法,这样迫于舆论压力而敷衍其事,当然不会有好效果,甚至导致灾难。
自身局势尚且不稳,如果这时还是好大喜功,自视无敌地四处征伐,一定会导致将来的大败。这个“用行师”是有所指的,史载纣王在穷奢极欲的同时,还穷兵黩武,使得国力衰竭,社会矛盾激化。《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
原先强盛的殷商堕落到如此衰弱的地步,都是由 于国君昏庸所致。乃至于十年之后的今天,元气大伤,没有能力胜利征伐。“不克征”,当特指牧野之战。
文王去世的时候,殷商还是拥有绝对优势,武王九年时盟津观兵,依然慑于殷商的实力不敢妄动,直到武王十二年末才乘虚伐殷。所以此“十年”,当是略指这个时期。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象没头苍蝇那样乱闯乱撞之凶险,是因为违反了为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