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辞雅正 下(1-3章)
(2008-08-30 23:15:24)
标签:
系辞周易杂谈 |
第一章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
變通者,趣時者也。
吉凶者,貞勝者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
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八卦依次排列,易象就在其中。由八卦重为六十四卦,卦爻就在其中。阴阳刚柔相互推移作用,卦的变化就在其中。加上文字解说来指明吉凶,占卜者如何行动就在其中。
吉凶悔吝等结果,都是各种行为导致的。进退有度,是得以立足的根本。临机变通,是具有应变的智慧。人事吉凶,坚持正道者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天地之道,至正而无隐藏。日月之道,无私的焕发光明。这普天下变动着的事物呀,都有它们坚持的准则。——展开“生乎動者”。
乾道刚健,明确的显示给人,平易无玄。坤道柔顺,低调的显示给人,简约不繁。卦爻,是在效法此种道理。卦象,是在模仿此种情态。爻和象按照内在的卦理推演,吉和凶结合外在的情境推论。人生的功业在这变通中实现,圣人的情怀在这卦爻辞中浸透。——“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用易的经典解说。
天地最大的德行就是化生万物,圣人最宝贵的就是权位。用仁爱来守护地位,用财富来聚集民心。治理经济,端正法度,禁止民众为非作歹,这就叫做大义。
第一章进一步阐明易的社会观。
第二章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
包羲氏沒,神農氏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
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
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远古伏羲治理天下时,仰观天文气象,俯察地理形势,他还仔细观察鸟兽的毛色纹理如何与周围环境配合。
伏羲就这样近取法于人的身体,远取法于各种事物,由是始创八卦,用来通晓神明的意志,用来分类万物的情状(指出了八卦是对最早的分类识别系统)。
他把绳子编结成罗网,用来打猎捕鱼,大概是吸取了《离》卦的象征。
伏羲去世之后,神农继之而兴。他砍削硬木制成犁头,揉弯木棍制成犁柄,并把这种耕耘工具的好处,教给天下的百姓,这(犁锄之用)大概是吸取了《益》卦的象征。
他在中午建立集市,招来天下的百姓,聚集天下的货物,人们各得所需,交易后散去,大概是吸取了《噬嗑》卦的象征。
神农去世之后,黄帝、尧、舜又先后继之而起。他们透彻地学习前人的发明、制度,使百姓不懈努力,他们神妙地加以创造完善,使百姓更加方便。易的认识不足应用时就继续深入拓展,深入拓展了就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生活没有障碍就能够持续长久。(黃帝堯舜通易践易发展易)所以行事顺利,吉祥如意。——指出易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由简到繁的不断演变着。
黄帝、尧、舜发明并推广了服饰而使天下大治,大概是从《乾》《坤》两卦受到了教益。他们挖空树木制成舟船,削尖木材制成桨楫,利用舟船桨楫的功能渡江河,助交通,从而便利天下,大概是吸取了《涣》卦的意蕴。他们驯牛御马,以载重弛远,从而便利天下,大概是吸取了《随》卦的象征。他们设置多重门户防护,夜间敲梆警戒,以防备暴徒强盗,大概是吸取了《豫》卦的象征。他们截断木棍做成杵,掘地为坑做成臼,发明这种舂米的好办法帮助百姓,大概是吸取了《小过》卦的象征。他们加弦于弯木制成弓,削尖树枝做成箭,利用弓箭之利威服天下,大概是吸取了《睽》卦的象征。
远古的人居住在洞穴和野外,后代圣人一改这种居住方式,建造房屋,上有栋梁四周有墙壁,用来防避风雨,这大概是吸取了《大壮》卦的象征。古代人丧葬,只用柴草厚厚地覆盖遗体,放在旷野,不聚丘为坟也不植树标记,服丧日期也没有定数。后代圣人改变了了这种风俗,用棺椁埋葬,这大概是吸取了《大过》卦的象征。远古的人用绳结记数处理事务,后代圣人改变了这种记事方法,将文字刻在竹简上,百官用来处理政务,万民用来察考事情,这大概是吸取了《夬》卦的象征吧。
所以,易是说象的。象,是对事物形象的模仿。
卦辞,是卦的内容。爻变,是仿效天下万物之变动(比如事物不同的发展阶段)。
所以,会有吉凶的产生,以及悔恨、羞愧等鲜明的感受。
第二章通过圣人观象制器等造福于人民的发明,指出人的命运是与是否积极的努力分不开的。
第三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
陽卦奇,陰卦耦。其德行何也﹖
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卦中阴爻多,阴卦中阳爻多。是什么缘故呢?阳卦以奇为主,阴卦以偶为主。是种什么样的德行呢?
阳卦一个官员管理两个百姓,是君子之道;阴卦两个官员管理一个百姓,是小人之道。
第三章指出区分阴阳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