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2011-09-06 21:44:33)| 标签: 企业管理杂谈 | 
A童鞋前段时间工作中犯了一个计算错,被其他同事挑了出来。她说那天心情特别不好?悔得肠子就要青了。A童鞋是非常努力工作,而且很愿意学习新东西的员工。正是因为接触新的东西,做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错误。比如这个错,影响还不算少。所以郁闷。
 
古人云: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如果让我来排心目中的好员工,多做,偶尔犯错,但不断进步的员工,比起那些不做不为的员工,更本就是有质的区别。我当然更偏爱前者,前者会不断进步。能从错误中学习,说明他会思考。后者就是在混日子,站着个坑,不。。。。卡擦卡擦。
 
我对A同学说:犯的错能补救吗?A说:能。
我又问:错在哪儿?A说:是一个流程没有写清楚。
我说:这个错犯得值。因为你严格按照流程做,发生错误,你的错误帮我们改进了一个流程。防止了将来的错。另外,那个帮我们找到错误的员工,我们更加要感谢。如果不是他的发现,我们都没有察觉发现这个错。所以,我都没有觉得郁闷,相反,我还挺高兴的。
 
只要是人为,手工的作业,一定会有错。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做错事情的理由。有的同事的工作发生了错误,第一反应是,这事儿能不能推给别人做就好了,下次别让我遇到这烦人的活。这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发生错误,一定先考虑的是流程-工作流程如何改进,可以避免出错。另外,有些时候,错误的发生是因为错误的判断,比如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一环在流程的上下工序中处于什么环境,如何相关。因为只了解自己这一环,而忽略了上一道工序,或下一道工序的要求,甚至忽略了做这一份工序的最初意义所在,判断发生偏差,结果也就出错。这就叫相关性思考能力。
 
总子,是错还能补救。只要学会了就好。如果一个人想不做不错,那这个人才是没得救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