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房价不能“刻舟求剑”
(2008-10-17 07:48:45)
标签:
房产 |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吕氏春秋·察今》中那篇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如果你去问别人故事的寓意,恐怕被问者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的智商。但实际生活中,“楚人”的那种思维方式却还实实在在大量存在着。在楼市的议论中,用这种思维去看问题的人也大有人在。
房价是现在楼市中议论最多的,其实,房价只是一个数字,实质问题是购买力,是住房问题的解决。就好像货币上的面值,那只是一个数,关键是它的含金量,是它购买商品的能力。
先说房价,一些名嘴、评论家认为房价要回归理性,这本没有错,但有的人说房价应降到2007年的水平,有的人说应降到2005年的水平,还有人甚至说要回落到2002年的水平,多少是理性的呢?2002年的房价比现在低许多,这是事实,但那时的成交量是多少呢?好像并没有那么多人买得起房,人们的居住水平也比现在要差很多,那个时期价格理性吗?那个时期我国的住房问题解决得好吗?房价还有个说法所谓“心理价位”,很多网友表示,不跌到自己的心里价位坚决不买房,那心理价位又是多少呢?须知心理价位是一个预期价位,都知道“买涨不买跌”,假设你原来心理价位是5000元/m²,真跌到5000元/m²时,你可能希望更低,因为房价持续下跌会反过来强化人们的下跌预期,心理价位也会不断调低,预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股市上人们常说没有人知道底在哪里。而房价持续下跌对经济的伤害会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料。所以,指望房价一直跌下去,跌到大家都能买得起房,房地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的想法未免太天真。
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还表现在对收入的预期上,很多潜在购房者热切期望房价下跌,而且要大跌,跌到自己可以买得起,过上美好生活,这可以理解。但当你把自己的收入做好“记号”,去等待房价跌到“心理价位”那一天去买房时,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收入“舟已行矣”,因为房地产是与整体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又与众多的关联产业密切相关。当房价持续下跌,整个社会资产严重缩水,相关产业萎缩,恐怕很多人的收入都难以独善其身。我们看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一开始只是美国提出救市,不仅美国国内争论不休,欧洲各国更是不感兴趣。但时隔几日,不仅美国国会通过巨额救市计划,欧洲各国也180度的大转弯,联手推出更大力度的救市计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家是同舟共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我国目前房地产和整体经济关系是如此唇齿相依地紧密联系的情况下,指望只打压房价、只牺牲部分发展商的利益和已购房人群的利益去实现整体经济的繁荣,只可能是缘木求鱼。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就是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