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經南山經》5.6.7.8.9.

(2018-10-17 15:51:17)
分类: 远古史·山海经

【南山經·5】:又東三百里柢山。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無腫疾。

【南山經·6】: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爲牝牡。食者不妒。

【南山經·7】:又東三百里曰基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金。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從羊從尃]詑。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鷩[上下結構。從付從鳥]。食之無臥。

【南山經·8】:又東三百里曰青邱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有鳥焉。其狀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

【南山經·9】: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日(白)玉。這段文字記錄了箕尾之山在夏代以前卻曾遷移過。要麼就是由西向東遷移,要麼就是遷移到現在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一代。請注意當時的太行山的名稱叫做唐山,是太行兩字的。

【經典釋文】無獨有偶,我們在《列子湯問》之中,凡鵲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爲席。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擔著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在這裡我們發現有兩座名叫箕尾之山的遠古山名。但是更是使人興奮的是一座是南山一經的尾山。深入分析後我們發現,這樣的兩座山最初都是坐落在豫南和鄂東的《山海經》中的箕尾之山“其尾踆于東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日(白)玉。”而《列子·湯問》……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