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遠古五龍考》(四)

(2017-12-24 07:53:07)
标签:

五龍考證

遠古史

崇拜

龍捲風

分类: 远古史·龙系列

龙的原型不是某种动物,也没有史料证明它是一个图腾。龙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就是上古时代的龙卷风。有关龙的传说从一开始就不是神话而是一种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事实。

 

 

二、蚩尤本是沙塵暴

大凡先秦文献资料记载的生命角色无非四种可能性:一是神,远古中国人崇拜的神其实很少,例如上帝其实是被龙卷风卷走的黄帝,卜辭里的帝也多是殷商升天的先王先公。此外在《山海经》这样的著作中,人和神是混为一谈的。例如《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 。这里的神就是女娲的子女们。从人神两字的古代发音分析,两个字发音相近,当时不同的文化区域发音的不同导致了二者的混淆。不同方言的发音相通是夏代有了统治者专用的“雅言”以后的才有的史实。二是人,例如女娲、大禹、商汤等都是歷史的客觀存在。三是动物,如虎豹熊罴以及《山海经》里记载的各色动物犀牛、野猪、凤凰等。在《山海經》里只要是某一地域的動物都被當做居民記載下來。四是某种自然现象,例如龙是龙卷风,烛龙是北极光,雄虺是台风等。

蚩尤属于这其中的哪一种呢?自古以来的学者专家绝大多数都相信蚩尤作为人的存在,傳說蚩尤發明了兵器。我们在历史研究中也看到大家基本把蚩尤看作是人,是东夷文化的部落首领或者炎帝的臣属。作出这个结论的先秦文献依据是以下三条:

《山海经·大北荒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云:“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

《逸周书·尝麦解》“王若曰:“宗掩、大正:昔天之初,口〔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临四〔西〕方,司口口〔少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名之曰‘绝辔之野’。”

蚩尤者,何许人也?除了《逸周书·尝麦解》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伪书以外,这三条记载是关于蚩尤目前身份定位的关键性文献资料。然而我们在这些前秦资料中并不能看出蚩尤是什么?蚩尤是不是一个远古的历史人物呢?

《尚书正义》里孔颖达有这样一段疏很能说明问题:“九黎之君号曰蚩尤,当有旧说云。然不知出何书也。《史记·五帝本纪》云‘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莫能伐之。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如本纪之言,蚩尤是炎帝之末诸侯君也。应劭云蚩尤古天子。郑云蚩尤霸天下,皇帝所伐者。《汉书音义》有臣瓒者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诸说不同。未知蚩尤是何人也。”

事实上,从古到今谁也没有能够搞清楚蚩尤到底是什么?是神?是人?是动物?还是象龙一样是一种远古人根本就不了解的自然天象?

《山海经·大北荒经》的蚩尤黄帝涿鹿大战是远古时著名战役。但是从文献分析这场战斗只是发生在蚩尤、应龙和女魃(旱神)之间的风雨之战。黄帝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只是下达了一道命令而已。三种不同的天象交替出现,本身应该是正常的,由于远古的人们不能认识这些天象的本质,理解成为一场战争。应龙是龙卷风,龙卷风之后出现大旱灾在气象史上是常见现象。装神弄鬼发号施令的黄帝在这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其实很渺小。他扮演的是一个唐·吉诃德的形象。與其說黃帝擒殺蚩尤,不如說黃帝經過耐心的等待一直等到了這場沙塵暴的平息。而蚩尤之所以“平息”是因為出現了龍捲風和狂風暴雨。所以戰場上殘留的僅僅是紅色的泥漿——蚩尤血。

《史记·五帝本纪》应该是比较有权威性的文献。但是司马迁记录的蚩尤,作战的对象却是黄帝驯养的熊罴貔貅貙虎,而征伐蚩尤的原因是蚩尤“作乱,不用帝命”。其实黄帝虽然“令应龙”“下天女”,恐怕这些应龙和天女也是“作乱,不用帝命”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蚩尤、应龙和龙一样,不过是远古时人们不能理解的三种自然天象而已,他们是不会以黄帝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中国远古时代的龙究竟是什么?》和《应龙也是一种龙卷风》两篇文章中,我已经论证了龙和应龙只是远古的两种不同形象的龙卷风。

《逸周书·尝麦解》中我们可以看到蚩尤的威力绝非人力:“九隅无遗”是说蚩尤逐帝,威力危及涿鹿之野的每一个角落。同时也说明炎帝根本就不是蚩尤的对手,所以炎帝去求黄帝帮忙。

当然这些还并不能说明蚩尤它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自然天象。我们来看一看文献对蚩尤外貌的描写:

清人昊任成《山海经广注》引道书《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黄帝)以馗牛皮为鼓,九击而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

《龙鱼河图》上记载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行天下”

唐朝著作《初学记》引《归藏启巫》:“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其中羊水、九淖、空桑都指地名。

可见蚩尤和蚩尤一族的外表都是铜头,铁额,兽身,八肱八趾,疏首。而且它吃的食物是沙子和石头。蚩尤与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蚩尤会飞。可以“登九淖,伐空桑。”这里九淖是指远古的九个大泽。可见蚩尤不管是什么,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蚩尤不是具有生命的东西,更不是人類。

蚩尤的威力不仅可以兴起大风雨。据《太平御览》卷十五所引晋人虞喜的《志林》对此战也有记载,云:“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士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杀蚩尤。”蚩尤可以使满天雾气,使黄帝的军队不辨东西。最后只能靠指南车来辨别方向。

《通典·乐典》则说“蚩尤率魑魅与黄帝战于涿鹿。”如黄帝所使用的“熊罴貔貅貙虎”一样。蚩尤率领的也不是人组成的军队,而是一支魑魅大军。据《太平御览》卷一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黄帝最后所谓张“遂擒蚩尤”只是天机而非人力所及也。《路史·后纪四·蚩尤传》所说:“(黄帝)传战,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也只是说蚩尤解体的意思,而不是被黄帝所打败。

我们今天所说的古代建筑上的鸱吻实际上应该叫做蚩吻。典出《辽史·国语解》:“象吻,黄帝治宫室,陶蚩尤象置栋上,名日蚩吻。”可见所谓“蚩吻”应当也是黄帝祭祀蚩尤留传下来的一种遗风。把蚩吻置于建筑的四角,目的是威慑外来的侵略者。

蚩尤之死也很值得推敲一番:女魃是旱神,据说只要女魃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因为女魃的出现,应龙(龙卷风)不见了,据文献记载是黄帝把它安排到南方去居住了。因为女魃的出现,“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也消失了。

蚩尤被解体,在上述《路史》中说的比较准确是解体。古籍中明确记载的蚩尤冢墓有寿张阚乡城和巨野重聚两处。《陈书》徐陵传中有“四冢磔蚩尤,千刀剸王莽”、《旧唐书》郑畋传中有“四冢既成,待葬蚩尤之骨”蚩尤的遗骸为什么会分布在那么广的地理区域?

《梦溪笔谈》卷三说:“解州盐泽,方百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尝溢;大旱,未尝涸。卤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谓之蚩尤血。”

沈括说的山西解州就是蚩尤的被肢解之地,也是解州被称之为解州的由来。《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黄帝)“传战,执(蚩)尤于中冀而诛之,爰谓之解。”这里又有一个疑问:蚩尤黄帝大战战场是在河北涿鹿,而蚩尤被肢解之地却是在太行山以西的山西运城之南(中冀是也)。两地相距千里以上,这是为什么?

在此后几千年的中国民俗中,还流传着蚩尤旗的传说。之所以楓樹被稱之為“蚩尤的桎梏”其實只是一種歷史的記憶——蚩尤,楓也,這一音訓告訴我們:蚩尤原是風暴也。解開楓樹你就會看見血色紋理,這和民俗中蚩尤血的傳說暗通款曲;所谓蚩尤旗其實就是天空中出现一团红色的有特定形状的雾或者浮云。每当出现这种云或者雾的时候,民间就会流传说蚩尤又出现了,它在召唤它的族人,预兆将会兴起一场新的战乱。也許現代氣象學會因此受到啓發:“蚩尤旗”是不是沙塵暴出現前的一種先兆呢?

综合上面的种种考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蚩尤不是人類成員,當然也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种远古的自然天象。这种自然天象的特点是:来势凶猛,夹杂着大量石块和沙子,象雾一般笼天罩地,危害面积很大,大到几千平方公里以上。蚩尤是不断移动的,使远古人类产生了蚩尤会飞的认识。直到《管子》时依然认为蚩尤是有生命的东西,不过是“明乎天道”,就是懂一点天文知识罢了。

就蚩尤的名字看,其中的“尤”字和後來龍的簡化字“龙”僅僅一筆之差。這說明蚩尤和龍(即龍捲風)本質屬性的相似性的特點。蚩尤也是一種龍,一種風暴,所以黃帝才會調動應龍與之抗衡。因為這兩種天象的同時出現極其難得,所以才被作為神話流傳了幾千年之久,而且越傳說就越神奇。

结论:符合上面各项特点的自然天象是什么?是沙尘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