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正考證五十一》織女東鄉 霖雨 灌荼 斗柄縣
(2017-08-09 10:13:51)
标签:
夏小正五一霖雨 |
分类: 远古史·夏小正研究 |
【夏小正原文】:寒蟬鳴。
【夏小正傳疏】:蟬也者,蝭樂(造字加虫旁)也。(作者補注:又稱蝭蟧)蝭樂(造字加虫旁)、蝭蟧音訓相通,方言亦相通。
【夏小正考證】:我國遠古時代的勞動人民非常注重对天文地理物候和大自然的觀察。例如八月小树就不再長高。又如本書中探討的“鷹始摯”“頒馬”“時有養日”“時有養夜”等現象都是經過長年累月的觀察總結獲得的知識。又例如本節中寒蟬在氣溫開始由一年中最高開始降溫時發出蟬鳴。蔡邕《月令章句》有云:“寒蟬應陰而鳴,鳴則天涼,故謂之寒蟬也”。
【夏小正原文】:初昏,織女正東鄉。時有霖雨。
【夏小正傳疏】:無傳疏。《春秋左傳》曰:“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
【夏小正考證】:夏曆七月初昏,織女正東鄉。這句話學者們研究頗費力,主要是陷入銀河、織女星、北極星交叉關係中了。理解這句話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本月是七月,七月初昏有鵲橋會。銀河的東邊是織女星;銀河的西邊是牛郎星;七月的銀河見上文漢案戶,所以正南北走向的銀河和正東西隔銀河相望的牛郎織女組成一個十字星。尤其是在七月初七夜晚構成鵲橋相會。但是這裡的七月顯然是周曆的七月,夏曆七月是看不見這個天文現象的。《夏小正》一書在物候歸屬哪個月份的問題上這類混淆和錯誤經常出現。
【夏小正原文】:灌荼。
【夏小正傳疏】:灌,聚也。荼,雚葦之莠。為蔣楮之也。雚未莠為菼,葦未莠為蘆。
【夏小正考證】:灌是灌木之灌,是搜集之意。這裡的雚葦是蘆葦開花以後的狀態。灌荼就是搜集蘆葦的花絮 ,目的是將其曬乾做成能夠取暖的過冬的服裝。所以傳疏中的動詞莠應校正為名詞秀。傳疏中的“為蔣楮之也”準確地訓詁應該是“為將儲之也”,本句的意思是:七月底,家家採集雚葦之花穗,將其儲入布袋或者服裝中,以備冬日之嚴寒。儲、楮、褚三字為同音通假字。
【夏小正原文】:斗柄縣在下,則旦。
【夏小正考證】:斗柄系指北斗星的“杓柄”,夏曆七月,當北斗星的杓柄指向大地之時(正北方),天就黎明了。